宏觀經濟的理想與現實
2014-5-9 11:55:00 來源:證券時報網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在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當下,經濟增速下降,大量傳統企業面臨空前的壓力,部分企業開始裁員。這是中國經濟的現實。曾幾何時,我們希望疾行的中國慢些走,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更高些,傳統企業能經過轉型之后升級。這是我們曾經的理想。當初的理想和當下的現實何其相似!然而,當理想和現實如此接近的時候,為什么還有那么多人恐慌和悲觀呢?
股市不振,最大的理由是中國經濟不行了,中國經濟增速下滑了。比如國內生產總值(GDP)的增速降到了7.5%以下,甚至不排除會到7%附近。長期以來,國人習慣了中國經濟高達兩位數的增長。問題是,這種高增長主要是由投資和出口帶來的,大量的低端制造業創造了GDP,也解決了大量人口的就業問題,同時也帶來了血汗工廠的詬病。中國人的幸福指數在GDP的高歌猛進中甚至還有所下降。
如今,中國經濟的增速降到了7.5%以下,政府倡導以降低發展速度換取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增強經濟發展的內生性動力。其實,中國并不缺乏流動性,但大量中小企業缺錢,貸不到款,一度社會上還出現了錢荒。因為大量的貨幣信貸到了低效益的國企和央企,到了地方融資平臺,資金空轉和影子銀行的風險越來越大,由此滋生的貪腐行為更是屢禁不止。
如今,經濟速度確實慢下來了。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時代來臨,新興產業方興未艾,也誕生了大量新的就業需求。正是因為新興產業發展起來了,要革一些不思進取和跟不上形勢的傳統企業的命,所以傳統企業的日子不好過了,一些人失業了。問題是:中國經濟的發展速度慢下來,這種現實不正是我們當初的理想嗎?中國經濟正在轉型升級,盡管過程艱難,但政府有決心,也有智慧。不少企業也在積極轉變思路,尋找新的盈利模式,緊跟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時代的需求。這種經濟發展的現實,不正是當初我們所期待的嗎?只是因為改革遇到了一些不可回避的難題,觸動了一部分既得利益者的奶酪,就有人為中國經濟的未來憂心忡忡,甚至反對改革和變革。這種“為浮云遮望眼”的短視,不是因為看不清未來中國經濟發展的趨勢,就是因為自己的利益受損故意找茬。
再看就業問題。在13億的中國人口結構中,大量的城市農民工即便在城市失業,回到農村仍然有地種,解決起碼的生存問題不大。數據統計顯示,中國超過60歲的農村人口中,一半以上的仍然在勞動。即便在城市60歲以上的人口中,大量的老年人也在幫子女帶小孩或者繼續工作,這些都是隱形就業。以大學生就業為例,更多地是需要中國的大學改變教育觀念,培養大量實用型和技能型人才,大學生也需要轉變就業觀念,眼光朝下,不再只是緊盯公務員和大企業、大城市。從這些因素來看,中國的就業問題其實并沒有部分市場人士預測的那么大。何況還有不少企業根本招不到合適的人才,用工荒在各地都存在。中國更需要的是提高勞動者素質和勞動生產率。實際上,這些年中國勞動人口的素質已經大大提高。中國誕生了一大批具有國際視野的企業家群體和職業經理人,就業者的就業觀念也正在發生改變,創業者越來越多。
曾經的理想,如今的現實,為何我們反倒悲觀不已?最大的原因,恐怕還是過去唯GDP增長的數字和速度的思想觀念在作怪。這種思想觀念的存在,很大程度上也導致A股市場情緒低落,市場萎靡不振。這再次印證了一個道理:很多時候,股市的下跌,不是因為中國經濟下滑,而是因為我們思想觀念僵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