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的疑難雜癥
2014-2-19 11:03:00 來源:英才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文|向松祚出自《英才》雜志2014年2月刊
今日中國經濟有許多疑難雜癥,概而言之,主要的病癥有十個:
其一、貨幣、信貸擴張和財政債務刺激史無前例,真實GDP增速卻反而持續下降。
其二、廣義貨幣供應總量M2超過GDP兩倍,“錢荒”和利率上升卻反而成為常態。
其三、GDP增速世界第一,股市表現卻是倒數第一。
其四、很多人抱怨銀行賺錢太多,卻很少有人追捧銀行股票,銀行股價持續下跌。
其五、許多行業產能越是過剩,卻越是加速擴張,鋼鐵業是典型例子。
其六、人民幣持續對外升值,卻持續對內貶值。
其七、號稱頒布和實施了史上最嚴厲的調控政策,卻反而催生了最長時間的房地產價格飆漲。
其八、監管者天天強調保護中小股民利益,80%中小股民卻從未賺過錢。
其九、投資美國國債損失越大,購買美國國債數量卻反而越多,人民幣被美元化程度反而越深。
其十、非生產性勞動者(政府公務員及其附屬人員,馬克思稱為非生產性勞動者)占有的國民收入比例越來越高,生產性勞動者收入占國民收入比例越來越低。
疑難雜癥當然不止這十個,此處僅扼要總結之。每個病癥皆值得長篇大論,此處側重第一個亦是最重要一個。要深入剖析我國經濟面臨的深層次重大問題,首先需要回答的就是第一個疑難雜癥:貨幣、信貸和財政債務規模達到天文數字,真實GDP增速卻持續下行。
我國真實GDP增速持續放緩,幾乎與大規模刺激措施出臺同時發生。當年所謂的“4萬億”刺激方案,實際何止40萬億?2009-2013年,僅銀行新增貸款就超過45萬億,還有大量其他形式的社會融資,譬如信托貸款、委托貸款、企業債券、政府債券和民間融資。短短四年時間(2009-2012),M2凈增量超過建國以來60年總和。諸如影子銀行、地方債務、高利貸泛濫、土地財政等,都是2009年之后才出現的問題。
如此天量的貨幣、信貸、財政和債務刺激,卻沒能阻止GDP增速放緩和經濟下行,如何解釋?我以為,這是分析中國經濟需要系統回答的首要問題。
其一、中國全要素生產力增速呈持續放緩態勢。生產力增長是真實GDP或真實財富增長的最終決定力量。全要素生產力增長放緩,真實GDP增速必然放慢。再大規模的貨幣信貸和債務刺激也難奏效。
其二、盡管貨幣信貸財政債務天文數字般增長,大部分卻并沒有進入實體經濟,貨幣信貸資金“空轉”現象不容忽視。市場真實利率水平一直居高不下,“流動性過剩”和“錢荒”同時并存。實體經濟尤其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沒有根本解決。
其三、相當部分貨幣信貸資金和財政債務資金所刺激的產能擴張,不能實現持續的真實GDP增長。天量貨幣信貸和財政債務,的確刺激了許多行業的瘋狂擴展產能。鋼鐵行業是典型例子。全行業負債超過3萬億,產能跨越10億噸,利潤卻直線縮水,幾乎全行業虧損。過剩產能就是無用產能,消耗大量寶貴資源、污染環境、毀滅財富,如何能夠形成真實GDP或財富增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