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快遞資訊

京東“一日四配”的短板是什么

2013-8-8 9:05:00 來源:天下網商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京東未來要將終端配送推至“一日四配”,如果一直沿用“211”在出庫速度和劃分時間的經驗,這條路會走不通。  本以為京東“一日四配”的事能暫時告一段落,但最近《中國經營報》刊登了一篇文章《京東倉儲升級進行時》,其中有一些可以深入分析京東“一日四配”的素材。筆者分析后認為,
  京東正在用“一日四配”贏得宣傳彩頭,用高額的起配費用擋住大部分小單,最后京東的物流能力能夠承擔少量特殊流程的訂單并賺取利潤。
  從現有的公開材料看,京東一直在思考如何提高出庫速度,達到一日四配的目的。但“一日四配”模式下決定到貨速度的關鍵因素最后一公里,卻是它的短板,即配送員從配送站到顧客的過程,京東沒有優化。
  到貨速度和終端成本(約等于配送成本+倉儲成本)是一條開口向上的拋物線,當速度在拐點之下時,速度提升有利于降低終端成本;而速度超過拐點后,成本反而會提高。本文僅討論終端配送的成本,即從分倉到配送站,最后到顧客手中的成本。
  終端配送成本主要由兩個部分構成,即倉儲成本和配送成本,兩個成本與速度之間是此消彼長的關系:到貨速度越快,配送成本就越高,但倉儲成本會下降,所以“一升一降”之間就會產生一個拐點。
  這個拐點到底在哪里,現在尚無定論,但筆者認為,這個拐點的速度應是一日一配。
  從倉儲成本看,企業在預測銷量、到達安全庫存后,會進行持續補貨。這也就決定了企業庫存管理時間單元是天,但一日N配的作業周期小于天,當日內頻繁的倉庫作業對企業的庫存成本沒有太大的意義。
  也就是說,一日一批100SKU的貨出庫,取一次和一百次的庫存成本是相同的。所以僅從速度來考慮,企業當前的庫存管理能力不能達到比天還小的管理單元,在配送總量相同時,“一日一配”以后更快的速度不會引起庫存成本改變。但由于作業次數增加,倉庫成本還是會有些波動。
  從終端配送成本看,到貨速度增加會引發終端配送效率下降,從而導致成本的上升。從終端配送流程來看,配送員工作可大致分為為幾段:分揀、裝車、到達負責區域、尋找顧客地址、簽收、下一次配送作業……從流程角度看,“一日N配”會影響以下環節:來回多次往返配送站;顧客地址更分散;分揀效率。為簡單說明,筆者根據自己的實踐經驗,這里舉個數據例子。
  以上只是簡單計算,但實際上,配送員的下降速度會超過這個比例。因為在終端配送中,配送量小,顧客地理位置相近的概率就更低。例如在原先的“一日兩配”下,兩個顧客在同一辦公室,一次可以送達。但配送加快后,他們的訂單就可能被分隔開來,配送員要跑兩次。
  京東配送管理員可能會經常聽到類似的抱怨,“我上午8點送一個貨到那個樓,10點又送一個,這效率太低了吧。”另外,如果把流程看得更長,加上倉庫分揀、配送站等過程,終端配送的效率會降得更低。
  從上面簡單的模型,我們可以認為,“一日一配”后,倉儲成本基本不變,但最后一公里的成本會提升很快,終端配送成本就會增加。
  在京東的“211限時達”模式下,配送員能通過勤奮和犧牲休息時間彌補效率損失。但“一日四配”的效率在“211”的基礎上降低了超過16%,也就是說,配送員每天要多出100分鐘的配送時間。
  效率降低已經是結構性問題,即便是配送員的努力也很難彌補效率缺口,而“一日四配”或許就是這樣一個關口。配送效率降低后,原有的“211”配送形成的均衡就會被打破。新的均衡達到以前,會有一大堆問題和改變。
  如果全面實施“一日四配”,京東或增加“211”終端配送兩成以上的員工,或者增加配送站密度,滿足到貨時間的需求。這個費用由誰出?不論是轉移給顧客,還是減少京東自身的利潤,都不是京東愿意看到的。所以最后一公里第一個短板就是配送效率迅速下降,配送成本隨即提高。
  最后一公里是短板的另外一個表現則是訂單峰值的送貨。到貨時間切割越細,下單高峰時間的訂單密度越大。物流配送一般通過集約化、單元化削峰填谷,從而實現空間換時間。當時間越小,波峰波谷密度越大,配送員的作業量越不平均。配送系統設計時,如果按照波峰值設計,會帶來很多成本;但如果按照低值設計,承諾的服務又難以達成。
  京東好像已經意識到了“一日四配”的問題,在“一日四配”上也表現得非常謹慎。它的配送政策是“極速達服務,用戶額外支付49元費用即可實現訂單3小時內送達”,而京東COO沈皓瑜也表示,京東給這些“極速達”的訂單開“綠燈”,可以插隊揀貨,專人包裝,最后也不需要撥送到各個撥運中心,全部統一裝車,單獨發送。
  但物流是標準化、流程化的行業,開“綠燈”的模式顯然違背這一基本原則。
  體制的外流轉將給人員配備、庫存管理和出庫管理帶來很多問題,有實際倉儲管理經驗的人都了解,特殊情況越少,倉庫管理越簡單。“綠燈”的操作流程更能說明京東之時權宜之計,如果大家都愿意花49元選擇一日四配,京東還有“綠燈”可開嗎?京東沒有準備好!另外,京東公布的六個試點城市是6大物流中心所在地,“一日四配”其實就是單向的同城達,同城費用一般在10元左右,49元的費用確實不低。從上述分下,在加上沒有對終端配送細節的報道,筆者得到開篇的結論:京東用“一日四配”贏得宣傳彩頭,用高額費用擋住大部分顧客和賺取利潤,最后京東的物流能力能夠承擔少量特殊流程的訂單。
  易迅在“一日兩配”作業的基礎上,在下單高峰和到貨時間之間尋找出了一條縫隙,擠出一配,形成易迅的“三配”模式,易迅搶得先機。京東未來要將終端配送推至“一日四配”,如果一直沿用“211”在出庫速度和劃分時間的經驗,這條路就走不通了。筆者認為,以后更快的到貨速度首先應該警惕最后一公里的瓶頸,速度應在最后一公里挖掘,而不是出庫流程,后方多快的速度都會被低效的最后一公里吞噬。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