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快發展煤炭大物流(之三)
2013-7-21 8:30: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 本報記者 曹亞慧
“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這是信仰的時期,這是懷疑的時期;這是光明的季節,這是黑暗的季節;這是失望的寒冬,這是希望的春天……”
用英國著名作家狄更斯《雙城記》中這些句子,為煤炭行業做一個深刻的時間標記——“黃金十年”宣告終結。
沒有瑪雅預言為煤炭行業做出任何預兆,一切都來得太突然:經濟下行、產能過剩、庫存高位、水電增加……中國煤炭行業固有的格局在震蕩中轟然崩塌。歷史總是相似的,每一次環境的震蕩都會引發一場影響深刻的變革。
當煤炭行業“全民焦慮”的時刻,我們不難聽到來自于煤炭企業對現實困境的抱怨和對未來生存發展的自問。煤炭行業固有格局坍塌了,變革正在動蕩時期悄然醞釀。未來的規則和格局將產生怎樣的變化?煤炭企業如何在行業坍塌的瓦礫中渡過難關?
政府多舉措“救市”
煤炭價格“跌跌不休”,面對如此危局,各地方政府相繼出手救市,試圖力挽狂瀾保護本地的煤炭產業。為此采取了很多種措施,例如減免稅費、煤電互保、建立煤炭市場價格波動調節基金,甚至限制外來煤炭入境。
5月,河南率先出臺“煤電互!毕嚓P政策措施,鼓勵當地火電企業使用本省煤,來支持本省煤炭企業去庫存;隨后便傳出山東、河北、湖南、安徽、江西等省份的地方政府相繼跟進,采取直接或間接措施限制外省煤進入本省,一時間煤炭“救市”潮涌動。自去年煤炭價格走低以來,煤炭低迷的市場下,煤企也都普遍渴望政府出手救市。
然而對于“煤電互!边@種救市措施,中國煤炭運銷協會市場觀察員李朝林認為,“雖然地方政府‘托市’保護本省煤炭,短期會讓該區域煤炭價格止跌企穩,但總的來看煤炭行業整體依然供大于求,地方保護只能維持區域煤炭產業短暫的生命力,對救活全國煤炭市場起不到實質作用。”
除了要求本地電力企業消化本地煤炭外,一些省份還限制(或禁止)外煤入省。山東濟南鐵路局早在4月份已限制電煤裝運,并已停裝省外煤炭進入山東。但這種措施反而不利于電煤市場化改革,對整個行業的發展起到不利作用。
在李朝林看來,現在煤炭行業遇到的問題是市場的問題,最終還是應該交由市場來解決。尤其是一些煤炭大省,產出的煤炭就地消化的量非常有限,絕大部分煤是要外運的。因此,“煤電互保”政策目前對山西、陜西、內蒙古等煤炭主產區煤炭企業的沖擊會非常大。同時,煤炭外運主要依靠汽車運輸也開始受阻。
分析人士認為,不應單方面地依靠地方政府“救市”,應立足當地煤炭產業的結構調整與升級,幫助煤炭企業轉型發展,以增強煤炭企業綜合競爭力。比如對煤炭產業進行技術升級改造,降低能耗,鼓勵支持延伸煤炭產業經濟鏈條。
此外,需要煤炭企業在努力挖潛增效,加強管理,提高市場競爭力,化挑戰為機遇。
煤企寄望自我轉型
從去年開始,我國煤炭企業就邁入了經營困難期,煤炭企業業績持續下滑,部分煤炭企業開始停業整頓,煤炭企業亟須轉型升級。
鄂爾多斯一煤炭企業負責人曹先生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當前煤炭企業要擺脫經營困難,企業應著重于自我轉型升級。首先,應放棄粗放式生產經營模式,淘汰落后的生產效能,降低運營成本;其次,大力改造企業生產技術,提高企業生產效率;第三,企業應延伸煤炭產業鏈,提高企業在煤炭市場上的競爭力;最后,企業應放下姿態積極主動開展市場營銷,而非坐等政府“救市”。
他提到,在煤炭降價已經沒多大空間的情況下,煤炭企業還要在運作上有所突破。整合客戶資源和營銷渠道,就是要理性認識煤炭市場及其上下游的產業鏈,進一步優化和量化區域市場和行業市場結構,主動走出去與客戶接觸。一方面,全方位整合資源,梳理業務流程,提高內部運作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另一方面,整合外部煤炭生產購銷企業和煤炭專業交易市場的物流資源,搭建更多雙邊、多邊貿易平臺。同時,整合外部資源,搞好與企業物流所屬路局的關系。逐步建立健全從路局、到沿江沿海港口中轉的物流運輸保證網絡。
一位煤炭企業銷售負責人告訴記者,傳統煤炭銷售固守點對點模式,導致了煤炭流通出現環節多、成本高、效率低。“尤其當前煤炭市場行情低迷的情況下,小的煤炭企業根本沒有什么機會,一個可行的出路是利用煤炭交易中心進行電煤銜接,打開局面!
交易平臺整合資源
2009年,煤炭訂貨會退出歷史舞臺。煤炭流通方式由供需雙方自主談判發展為自主銜接,煤炭訂貨會取消后,現貨交易成為煤炭流通主要方式,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交易商嘗試新型交易模式,國內煤炭交易體系加速形成。
近年來,在內蒙古、天津、遼寧、山東、陜西等多個省區,十幾家交易中心、交易市場拔地而起。
中煤遠大咨詢中心分析師張志斌認為:“煤炭市場不景氣,轉向買方市場,有利于煤炭市場價格透明,有利于發揮交易中心作用!
市場化、公開化的交易方式,能有效整合信息、資金、物流等有關資源,是交易中心發揮重要作用的前提。有助于實現產、運、需三方最優化對接,減少資源浪費和資金流失。通過電子交易平臺,信息流、物流、資金流可以及時高效地實現協同整合;產運需三方可采用場內與場外遠程交易相結合的模式,方便、快捷地完成交易;交易各方業務洽談及銀行結算等程序都可以一站式完成。
東北亞煤炭交易中心董事長李洪國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認為,所謂煤炭“黃金十年”是指供應鏈上游生產商(煤老板)的黃金十年,這個“黃金十年”的結束,是煤炭進入了市場化的另一個階段,是市場的轉型,當前的市場由賣方市場轉向買方市場,在這個轉型的過程中,會有很多應該滿足市場需求的創新應運而生。例如東北亞煤炭交易中心主要針對煤炭市場這方面需求來做電子商務、供應鏈金融!拔覀兏P注整個煤炭供應鏈,上游的生產商,中游的鐵路、港口、海運、汽運,到下游的電廠、鋼廠等消費企業。過去十年,整個這條供應鏈是由賣方市場主導的,這個十年結束了,未來應該說買方的話語權更大,由于產能過剩,運力相對寬松,市場配置機制會相對活躍。所謂的‘黃金十年’結束,正是市場化的春天!”
在李洪國看來,在過去十年,最重要的關注點是產品和運力,當前產品和運力相對寬松的情況下,整個供應鏈的成本和效率就成為下游客戶最關心的,這種時候在供應鏈的管理和創新上,尤其是在一些能夠降低成本、提效的新的模式上,正式迎來了比較好的一個時期。而在過去十年中,在資源稀缺的情況下,大家都更愿意去抓資源,這樣的創新服務,都顯得不那么給力,F在的整個價值點都在向下轉移,在這樣的情況下,就可以進行煤炭產煤地集中采購,這樣就有價格優勢了,融資、物流等議價空間就大了。
在煤炭市場價格波動比較厲害的情況下,煤炭交易中心為供需雙方搭建了一個高效、便捷的交易平臺,以達到供需平衡,保持產能和價格穩定;有效地整合社會資源,通過公共服務平臺,降低運輸、管理、營銷成本,以此來應對市場危機。
據李洪國介紹,東北亞煤炭交易中心(簡稱東煤交易)主要圍繞電子商務和供應鏈金融,把過去煤炭交易中的隱性操作變為現在公開、透明的線上交易,很大程度上會縮短煤炭交易、流通周期,有效提高煤炭產業鏈條的效率和效益。
首先,通過集約采購需求、集中采購數量的方式向上游煤炭供應企業聯合采購,增強議價能力,實現低成本的采購價格,最終分銷至用煤企業;第二,東煤交易作為第三方煤炭交易平臺,通過規范的交易規則和流程、標準化的產品和價格,確保交易雙方公平交易、誠信履約,解決了交易主體地位不對等、信息不對稱所導致的灰色成本問題;第三,通過東煤交易物流、融資、質量控制等服務能力,再為交易降低成本,從而為交易各方創造新的利潤空間。通過與港口、運站、物流園區等煤炭物流機構合作,降低煤炭物流成本。
有分析認為,未來相當長時期煤炭市場還將持續低迷。李洪國認為,中上游企業要渡過這么長的一個困難時期,無非還是要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在降成本方面,通過成本控制“內部挖錢”是顯而易見的,能夠讓自己的人工效率提升,但“內部挖錢”是有限的;那么就需要和外部進行更廣泛的合作,比如說和金融行業合作,得到金融服務的支持;以及和一些具有創新能力的平臺和企業合作,擺脫發展困境。
在過去企業憑借資源優勢單打獨斗,但在未來生存發展的根基是“聯合共贏”。聯合本身就是東煤交易作為行業交易平臺的基本價值。東煤交易的短長協交易以平臺的優勢,使大型煤炭供應企業與煤炭采購企業充分合作對接:集中煤炭采購企業的采購需求,向煤炭供應方聯合采購,并約定優勢產品價格進行發售。有采購需求的企業可在發售日進行網上申購,在貨物總量范圍內可自由申報采購數量。通過這種聯合集采方式,一面為煤炭采購企業降低采購價格,獲品牌產品,另一方面使供應方擴大市場范圍及銷售量,最終獲得更多收益!翱偟膩碚f,交易中心就是要整合社會資源,來為我們正處在相對具有挑戰性的環境中的中上游企業服務,助力它擺脫當前困境,真正使企業來適應下一個相當長時期的更具市場化體征的市場環境!崩詈閲f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