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鏈、庫存管理存在的問題及解決途徑
2013-4-22 11:07:00 來源: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供應鏈庫存管理不是簡單的需求預測與補給, 而是要通過庫存管理改善客戶服務, 提高收益水平。供應鏈庫存管理內容主要包括: 采用商業建模技術對企業的庫存策略、提前期和運輸變化的準確度進行評價; 測算存貨經濟訂貨量時, 考慮對供應鏈企業的影響; 充分了解庫存狀態, 確定適當的服務水平。目前, 供應鏈管理下的庫存管理存在的問題主要集中在信息、供應鏈運作、供應鏈的戰略與規劃三方面。這些問題表現為以下方面內容:
(一) 未形成供應鏈管理要求的整體觀念許多供應鏈管理系統沒有針對全局的供應鏈績效評價指標, 各節點企業各行其道,導致供應鏈的整體效率低下。
(二) 信息傳遞系統效率低下供應鏈庫存管理強調協作和信息共享, 供應鏈各成員企業的需求預測、庫存狀態、生產計劃等, 都是供應鏈庫存管理的重要內容。企業要對客戶需求作出快速有效的反應, 必須實時準確掌握分布在供應鏈各成員企業的信息。目前, 許多企業的信息傳遞系統尚未建立, 供應商了解到的客戶需求信息常常是延遲的或不準確的, 使短期生產計劃實施困難。因此, 應建立高效的信息傳遞系統, 有效傳遞供應鏈庫存管理信息, 提高供應鏈庫存管理績效。
(三) 供應鏈存在不確定性供應鏈庫存的形成原因可分為兩類, 一類是出于生產運作需要建立的一般庫存, 另一類則是為防范供應鏈上的不確定因素建立的保險庫存。企業在制定庫存計劃時, 無法顧及不確定因素的影響, 如市場變化而引起的需求波動、供應商的意外變故導致的缺貨、企業內突發事件引起的生產中斷等, 都會對庫存產生影響。不確定因素是企業建立保險庫存的主要原因。研究和追蹤不確定性對庫存的影響, 是供應鏈庫存管理面臨的一大挑戰。
(四) 缺乏合作與協調性供應鏈上各成員企業是一個整體,需要各成員企業的協調合作才能取得最佳的運作效果。但企業間如果缺乏相互信任, 就會增加企業間協調與合作的困難。企業間缺乏相互信任, 是供應鏈企業之間合作關系不穩固的根本原因。因此, 需要在各成員企業之間建立有效的監督機制和激勵機制,促進企業間的溝通與合作。與建立企業內部針對各部門的監督機制和激勵機制相比, 建立企業間的監督機制和激勵機制困難要大得多。
(五) 產品設計未考慮供應鏈庫存成本的影響現代制造技術使企業的產品生產效率大幅度提高, 毛利率較高。但是, 供應鏈庫存的復雜性常常被忽略, 使產品生產過程中節省下來的成本都被供應鏈上的分銷與庫存成本抵消。同時, 在供應鏈結構設計中,需要考慮庫存成本的影響。
基于供應鏈庫存管理的特點和供應鏈庫存管理存在的問題,應從以下方面完善供應鏈庫存管理:
首先, 必須樹立供應鏈整體觀念。
要在保證供應鏈整體績效的基礎上, 實現供應鏈各成員企業間的庫存管理合作, 需要對各種直接或間接影響因素進行分析, 如供應鏈企業的共同目標、共同利益、價值追求等。要在信息充分共享的基礎上, 通過協調各企業的效益指標和評價方法, 使供應鏈各成員企業對庫存管理達成共識, 從大局出發, 樹立“共贏”的經營理念, 自覺協調相互需求,進而建立一套供應鏈庫存管理體系, 使供應鏈庫存管理的所有參與者在績效評價內容和方法上取得一致, 充分共享庫存管理信息。
其次, 要精簡供應鏈結構。
供應鏈結構對供應鏈庫存管理有著重要影響。供應鏈過長, 供應鏈上各節點之間關系過于復雜, 是造成信息在供應鏈傳遞不暢、供應鏈庫存成本過高的主要原因之一。優化供應鏈結構, 是保證供應鏈各節點信息傳遞協調順利的關鍵,是搞好供應鏈庫存管理的基礎。因此, 應盡量使供應鏈結構朝扁平化方向發展, 精簡供應鏈的節點數, 簡化供應鏈上各節點之間的關系。
最后, 將供應鏈上各環節有效集成。
集成供應鏈上各環節, 就是在共同目標基礎上, 將各環節組成一個“虛擬組織”, 通過使組織內成員信息共享、資金和物質相互調劑, 優化組織目標和整體績效。通過將供應鏈上各環節集成,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供應鏈庫存管理系統過于復雜對供應鏈庫存管理效率的影響, 使供應鏈庫存管理數據能夠實時、快速地傳遞到各個節點, 從而大大降低供應鏈庫存成本, 對顧客需求做出快速的反應, 提高供應鏈庫存管理的整體績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