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改增”帶來拐點 融資租賃業如何面對?
2013-11-9 19:25: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 肖旺
該來的遲早會來,“營改增”對于融資租賃行業的不良影響已經顯現。
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截至9月底,我國融資租賃合同余額為1.9萬億元,和第二季度末相比,增長為零。業內人士認為,今年6月發布的《交通運輸業和部分現代服務業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增值稅一般納稅人資格認定有關事項的公告》把融資租賃業帶到了一個拐點。
零增長的警示
實際上,在“營改增”對售后回租業務全額納稅政策出臺后,業內就擔心將給行業帶來巨大的壓力。融資租賃合同余額增長為零的事實印證了這一擔心。中國租賃聯盟召集人、經濟學家楊海田認為,這說明融資租賃行業仍很脆弱,一項政策,甚至于一個傳言,都可以使這個行業陷于困境。
融資租賃在我國發展30年一路坎坷,2006年以后整個行業呈現生機,開始了持續8年的快速增長。楊海田認為,當前行業發展停頓的主要原因還是“營改增”。“營改增”稅制改革目的是結構性減稅,但由于不同地區出臺不同的政策解釋,實際稅負的計算、即征即退的時間、租賃物發票的開具等方面也有所不同,測算的企業實際稅負普遍有所增加,使得一些租賃企業、特別是新組建的融資租賃企業處于觀望狀態,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業務拓展。5月,財稅37號文明令售后回租業務要全額納稅。因為行業思想不統一,有觀點認為售后回租是變相的抵押貸款,必須叫停,這也引起行業的波動。進入7月以來,售后回租業務幾乎全部停止。
融資租賃業的抉擇
現行“營改增”政策為何對融資租賃的發展有負面影響?有觀點認為主要因為融資租賃兼具融資和融物的特點,究竟是屬于貨物貿易還是屬于融資服務沒有得到確定,行業屬性不明從而導致整個行業稅負增長。北京市匯融律師事務所主任張稚萍認為,明確融資租賃的行業屬性有利于解決融資租賃面臨的困境。
從經營理念和運作方式看,融資租賃業務應該屬于以資金融通為主要內涵的金融業務,屬于資金密集型的金融行業;融資租賃公司應該是非銀行金融企業,因此,融資租賃業的計稅方式和水平也應該相同于銀行保險業,而不應該與交通運輸等流通業相一致。他們認為,這種定位不僅有利于行業的發展,也有利于行業促進和監管。
那么,我國融資租賃業究竟該何去何從?是繼續目前政策,將融資租賃業與交通運輸等流通業相并列,限制不動產租賃業務的發展,對售后回租業務課以重稅,使融資租賃業限定在狹小范圍之內,導致投資者在這個行業前止步,使已經進入這個行業的投資者轉行?還是將融資租賃業明確為金融業,執行銀行保險業的稅收政策,扶持售后回租、不動產租賃業務的發展,使整個行業持續快速良好發展?
對此,楊海田充滿信心,他認為,融資租賃業的形成和發展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中國改革開放的深入進行和實體經濟的推進,需要融資租賃這類機構的支撐。按照正常發展速度,2013年底中國融資租賃業務總量將超過2萬億元大關,到2017年預計可達5萬億元,也就是說,中國將取代美國成為世界第一租賃大國。他表示,應該抓住機遇、夯實基礎、優化環境,使融資租賃業適應客觀發展的需要。
如何解決“營改增”給行業帶來的困惑?融資租賃業內普遍希望財稅部門能夠緊扣稅收政策與融資租賃業發展的結合點,為融資租賃業提供一個更有利于其服務實體經濟的稅收政策設計和安排,支持融資租賃業發揮租賃稅收功能,更好更積極地促進國民經濟發展。
值得關注的是,目前財稅主管部門已經高度重視,進行了多次調研,聽取行業的意見和建議,并將對售后回租等業務的計稅等制定相應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