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鐵路資訊

國家發改委一日發25件城軌批文利弊幾何?

2012-9-23 9:01: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 孫林
    國家發改委日前公布,全國多個城市的軌道交通建設規劃獲得批準,其中太原市、蘭州市、廣州市、沈陽市、廈門市、常州市等6個城市的軌交近期建設規劃獲批,哈爾濱市、上海市等城市的近期建設規劃調整方案獲得批準,另外還有江蘇省沿江城市群城際軌交網、內蒙古呼包鄂地區城際鐵路規劃等區域軌交鐵路規劃獲批。
    該如何看待國家發改委一日內批復如此數量軌道交通的舉動?有何利弊?這些項目的批復將給鐵路建設帶來哪些新的變化和機遇?
    在巨大投資面前,引發了9月7日中國股市久違的狂歡,水泥、工程、機械、設備等股票暴漲,70多家公司漲停。在巨大商機的刺激面前,企業似乎看到了解困的曙光。然而,事實會是怎樣?后果會是如何?我們是否應該好好想一想,大規模的軌道交通建設對中國經濟會帶來什么結果?
    應該說,在中國經濟面臨極度疲軟的時候,搞點工程基礎建設,創造一些就業崗位,推動經濟持續發展,維持企業的正常運轉,防止經濟的硬著陸帶來的經濟動蕩,是有必要的。國家主席胡錦濤在俄羅斯符拉迪沃斯托克舉行的亞太經合組織(APEC)工商領導人峰會的主旨演講《深化互聯互通實現持續發展》中就穩增長、促復蘇背景下的基礎設施建設問題談以下四點看法:一是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夯實經濟發展基礎;二是提高供應鏈連通性和便利化程度,充分發揮基礎設施效能;三是深化投資體制改革,共享基礎設施建設發展機遇;四是加強交流合作,合力推動亞太互聯互通建設。這些表明,加強基礎設施的建設,具有很強的戰略眼光和長遠的意義。
    在經濟極需要發展動力之時,充分發揮政府在基礎設施建設中的重要作用,加大對基礎設施建設的財政性資金支持,積極探索和完善基礎設施投融資機制,建立多元參與機制,是非常重要的。政府也應當在此中擔當引導、協調的責任。
    但是,在確定投資方向的時候,我們更應理智地思考,通盤地規劃,按照輕重緩急有序推進建設進程,保證安排的項目能夠有充足的資金保障,能夠按計劃開工、按計劃完成,能夠保證工程建設質量,實現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統一。避免一窩蜂上項目,造成浪費。因此,加大對投資領域的制度建設,用法規規范建設行為是必要的。
    第一,要做好基礎建設投資規劃,根據實際情況,合理安排國家投資、地方投資與社會投資。要樹立規劃也是法規的觀念,嚴格執行規劃的內容,確保基礎設施的建設依法進行。基礎設施對國家、地區經濟發展具有先導性作用,它為經濟快速發展提供了先決條件。合理安排投資,可以有效地發揮投資效益,盡可能快地形成基礎設施的投資效應,拉動地區經濟的持續發展。因此,要根據輕重緩急,合理編制基礎設施建設規劃,通過不斷、持續地投資建設,逐步完善基礎設施,為經濟發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環境。
    第二,要加強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的協調,合理利用資源,避免重復建設和浪費。基礎設施的重點是交通、水電、市政環境等,這些設施互相之間可能產生交叉、關聯,比如市政的排水系統與水電線路可以共用,在建設排水系統時可以考慮水電線路的走向與布局,一次投資,一次建成,一次投入使用,可以節約投資,提高效率,避免馬路經常“開膛破肚”。城市軌道交通與地面交通的銜接,要做到方便快捷,有利于乘客的換乘;全國高速鐵路網與城際快速鐵路的銜接,避免重復建設等等,都需要協調。合理利用基礎設施,發揮基礎設施的綜合效應,改善城市功能,力爭把錢花在刀刃上。
    第三,要加強對基礎設施建設質量的監督管理。基礎設施建設是百年大計,必須有長遠的打算,因此工程質量要求高。目前國家有關工程建設質量的法律法規比較多,建設單位要按照合同的規定,切實負起質量監督的責任。施工單位、監理單位是工程質量的直接責任人,要注重細節,抓好每一個環節,規范施工行為,確保工程質量符合規定的要求。
    第四,要做好對基礎設施的工程物資采購監督,加強廉政建設,防止腐敗。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大,范圍廣,在該領域最容易出現腐敗。有些人利用手中掌握的工程發包權、物資采購權,搞權錢交易,貪污腐敗,這方面的案例很多。特別是鐵道部原部長劉志軍的腐敗案,給人們留下了在基礎設施領域如何防范腐敗的深刻教訓。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絕大多數都是政府采購項目,因此,一定要按照政府采購原則,公開進行選擇供應商。一是要堅持公開透明的原則。政府采購被譽為“陽光下的交易”,只有堅持公開透明,才能為供應商參加政府采購提供公平競爭的環境,為公眾對政府采購資金的使用情況進行有效的監督創造條件。因此,基礎設施項目必須按照此原則公開進行采購。二是公平原則,這是市場經濟運行的重要法則,是政府采購的基本規則。要將競爭機制引入采購活動中,實行優勝劣汰,讓采購人通過優中選優的方式,獲得價廉物美的貨物、工程或者服務,提高財政性資金的使用效益。三是公正原則,是為采購人與供應商之間在政府采購活動中處于平等地位而確立的。公正原則要求政府采購要按照事先約定的條件和程序進行,對所有供應商一視同仁,不得有歧視條件和行為,任何單位或個人無權干預采購活動的正常開展。尤其是在評標活動中,要嚴格按照統一的評標標準評定中標或成交供應商,不得存在任何主觀傾向。為了實現公正,相關法規提出了評標委員會以及有關的小組人員必須要有一定數量的要求,要有各方面代表,而且人數必須為單數,相關人員要回避,同時規定了保護供應商合法權益及方式。這些規定都有利于實現公正原則。總之,要通過嚴格的程序控制,防止在基礎設施招標投標中出現“人情標”、“關系標”、“領導標”。只有陽光透明,監督防范,才能在招標投標過程中防止滋生腐敗,政府投資也才能真正發揮效益。
    (作者為鐵道部經濟規劃院研究員)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