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出口退稅率恐難如愿
2012-9-17 6:30:00 來源:財新網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出口連續兩月低增長,加速了新一輪穩定外貿政策的出臺。9月12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出臺八項政策措施,力圖促進外貿穩定增長。
此類政策市場已有預料,但力度明顯低于預期,多為此前表述內容的強調。8月數據公布前后,市場傳言部分產品出口退稅率將上調至17%,即實現全額退稅,但傳聞并未成真,政策表述仍然延續“加快出口退稅進度,確保準確及時退稅”的措辭。
盤點近年來出口退稅率的歷次調整不難發現,希望出口退稅率上調,只是水月鏡花。
2008年金融危機后,中國政府先后七次上調出口退稅率,涉及的商品稅號超過8000個(次),其中,已有1971個稅號商品實現出口全額退稅,從產業結構調整目標和外貿發展方式轉變來考慮,應該調低或取消退稅的商品,也已調整。
為完成“十一五”節能減排任務,控制“高耗能、高污染”產品出口,2010年7月,中國政府取消部分鋼材、化工六大類共406個稅號商品的出口退稅。此后曾有傳聞,鋁型材等產品出口退稅下調,但并未實施。總體而言,出口退稅率仍處高位。
盡管目前出口形勢并不樂觀,但與上一輪危機期間相比,無論是貿易規模,還是同比增速,都要好很多。在這樣的背景上,出口退稅力度加大,并無必要。
更重要的是,多年頻繁調整后,政府部門已經清晰地認識到,不能再將出口退稅作為一種宏觀調控工具頻繁使用,而是要尋得其常態水平后保持穩定。頻繁的調整,只會加大企業談判成本,而上調的收益并不能留在企業手中,更多是被海外客戶拿走。
所謂常態水平,并不等同于全額退稅,即《增值稅條例》規定的稅率。由于在稅收征管中存在遺漏,全額退稅可能會出現多退的情況。多位貿易專家認為,出口退稅率可以適當低于國內增值稅率,重要的是要穩定。
此外,出口退稅率上調,還意味著較大的財政壓力。今年前八個月,中國累計出口退稅6699億元,同比增長11%,增速明顯高于同期出口增速。這一數額已超過年初預算報告中央財政在教育、文化、醫療三大民生領域的支出預算。
目前,出口退稅由中央和地方按92.5%和7.5%的比例來承擔,在地方財政日益緊張的情況下,上調出口退稅率能否快速兌現值得警惕,況且,中央財政收入8月已現負增長。今年下半年以來,出口退稅增速明顯放緩,7月僅增長1.9%,8月則下降11.8%。而對企業來講,相對于退稅提高所獲金額,及時拿到退稅款、減少資金占用更重要。
此次出臺的其他政策中,作用最大的當屬檢驗檢疫費的減免,直接降低進出口企業的成本。而擴大融資規模,降低融資成本,以及擴大出口信用保險規模和覆蓋面,特別注意發展對小微企業的信用保險,是去年延續至今的政策,還需細化,其作用仍待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