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部委規范出口秩序
2012-9-17 6:30:00 來源:新華信汽車網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隨著出口規模的不斷增大,我國汽車業對海外市場的銷售網絡和售后服務體系的打造越來越重視,從國家政策到汽車企業,都在推動海外市場品牌形象的建設。
五部委聯合下發通知規范出口秩序
9月9日,商務部、工業和信息化部、海關總署、質檢總局、國家認監委聯合下發《關于進一步規范汽車和摩托車產品出口秩序的通知》,《通知》不僅進一步明確出口企業應具備的資質,提出對出口企業進行分類管理的方式,而且還明確指出,出口產品在國外有重大質量事件并對我國出口造成重大不良影響的,將取消出口資格。
根據《通知》要求,未來我國出口企業必須具備的條件為:汽車、摩托車生產企業應列入工業和信息化部 《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具備有效的國家強制性產品認證(CCC認證),低速汽車生產企業應列入工業和信息化部《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等條件。
自《通知》發布之日起,商務部將會同上述其余四部門,根據出口企業在海外市場的經營情況、《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管理情況、出口產品日常檢驗和監管情況等,適時提出預警,并動態調整《名單》。
對于出口產品在國外有重大質量事件并對我國出口造成重大不良影響的,視情況可對其進行通報、警告、暫停或取消從事汽車或摩托車出口資格。
業內人士認為,在我國出口規模不斷增大的情況下,《通知》的出臺對于規范我國出口汽車秩序,提高我國汽車產品在國際上的影響力和知名度具有積極而重要的意義。《通知》將進一步打擊那些以出口為目的貼牌小企業,這對于規范國內汽車行業不無裨益。
自主車企吸取教訓 越來越重視品牌形象
中國自主品牌乘用車企業陸續從2001年開始實施出口,并在2008年到達出口第一次高峰。2008年全年出口乘用車超過30萬輛,不過, 受全球金融危機影響, 2009年中國乘用車企業集體在海外市場縮水近一半。2009年乘用車出口量為14.96萬輛,同比下降57%。
專家們紛紛將海外出口第一波的失利歸結為中國的自主品牌只賣車而沒有品牌。中國汽車企業初期只知道把車賣出去,根本不知道賣車要提供服務、不了解國外法律和運作規則。
奇瑞海外事業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沫也坦言,奇瑞2001年開始出口,當時只有一個貿易科,想法很簡單,就是要把車賣出去。2009年金融危機之后,奇瑞開始進行反思。并于2010年開始重新梳理出口業務。在一些已經取得一定市場容量的市場,奇瑞逐漸改變策略,將走出去戰略,調整為走進去戰略,開始考慮怎么在海外市場能夠有持續的發展。
長城汽車國際部整車業務副總經理史青科也表示,長城汽車已經自發地著手進行中國車整體品牌發展的規劃,除了在海外發展CKD、SKD工廠,長城汽車要求經銷商做長城產品的話就必須有專營店。
目前,大部分的中國自主品牌汽車企業已不是簡單把車賣出去,而是要真正地深入海外市場, 在當地建CKD、SKD工廠,并開始注重籌建銷售網絡和售后服務體系,希望在海外市場樹立品牌。
在伊朗,奇瑞樹立了自己的汽車品牌,已實現了年銷5萬輛。吉利在烏克蘭市場也成了當地的“名車”,占有率高達75%。而長城也已在100多個國家和市場有銷售店。
集團車企調高起點 提速出口戰略
在四年前金融危機中遭遇滑鐵盧之后,自主品牌汽車出口經過從國家到企業戰略的深入調整,已經重整雄風,超越金融危機之前的水平,對于自主品牌車企來說,更成為對當前國內銷量下滑的有力彌補。
更重要的是,車企的國際戰略已經基本實現從從前的“游擊戰”向“陣地戰”,甚至技術輸出的轉型,大集團在后合資時代,也大舉啟動出口戰略。
到目前為止,我國汽車出口仍主要以來奇瑞、長城等獨立自主品牌車企,占據龐大市場份額的大集團,此前主要依賴合資體系發展國內市場,還沒有系統推行出口戰略。而隨著后合資時代的到來,以及大集團整體戰略向發展自主品牌傾斜,從近兩年開始,汽車大集團也相繼啟動系統性的國際市場開拓計劃。
今年4月,東風汽車公司發布了DH310海外中期事業計劃,目標是到2016年,實現海外出口30萬輛,占自主品牌總銷量的10%。按照“四個統一(統一規劃出口產品、統一謀劃海外市場、統一樹立海外形象、統一安排海外業務)”的原則,加快構建有東風特色的海外事業運營模式。
而上汽集團位于英國伯明翰的子公司MG汽車英國有限公司日前宣布,該公司計劃從2013年開始在長橋為歐洲市場生產新款MG3(報價 參數 圖片 論壇)Supermini。作為上汽集團全球45億英鎊投資規劃的一部分,伯明翰長橋基地將被上汽集團打造為MG3歐洲制造業務的中心。
未來隨著自主品牌乘用車的發展提速,大集團的國際戰略也將提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