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濟形勢分析

開啟現代化特大城市建設新征程

2012-7-4 9:28:00 來源:湖北日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湖北省副省長、宜昌市委書記 郭有明
支持宜昌加快建設省域副中心城市、長江中上游區域性中心城市和世界水電旅游名城,成為現代化特大城市。
——省委書記李鴻忠在中國共產黨湖北省第十次代表大會上的報告摘要
省第十次黨代會吹響了激勵全省人民加快構建中部崛起重要戰略支點、實現富民強省的新號角,建設“五個湖北”已成為6000多萬荊楚兒女的共同意愿和生動實踐。省黨代會報告明確提出宜昌在“一元多層次戰略體系”中的發展目標,這是省委從構建戰略支點全局出發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是宜昌科學發展、跨越式發展的重大歷史機遇。我們一定全面貫徹省黨代會精神,勇擔歷史使命、搶抓“黃金十年”,加快推進經濟總量、城市發展、發展方式、社會建設四大跨越,努力實現省域副中心城市、長江中上游區域性中心城市和世界水電旅游名城三大目標,全面構建現代化特大城市的綜合實力、產業體系、基礎設施、服務功能和保障體系,把宜昌建成經濟發達、文化繁榮、環境優美、社會和諧、人民幸福、宜居宜業宜旅的“宜人之城、昌盛之地”,讓“黃金十年”成為宜昌騰飛跨越的十年。
一、全力沖刺五千億,打造特大城市實力支撐
堅定不移地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以改革開放創新為動力,全面提升綜合實力和競爭力,推進經濟總量四年翻一番、連續翻三番,力爭2016年生產總值突破5000億,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超過300億,在全省三個三分之一經濟格局中發揮更大的作用,在長江沿線同等城市中繼續保持前列,在中部地區同等城市中保三進二爭一。
(一)構建沿江萬億經濟走廊。充分發揮沿江綜合比較優勢,以長江為軸線,以開發區園區為載體,沿江突破、垂江延伸、跨江發展,新開工一批投資過百億的工業項目,推進雙千雙百工程,建設千億園區、千億產業和百億企業、百億項目,確保每年新建產能過百億的工業項目5個左右,新增銷售收入過百億的工業企業3家左右,實現沿江工業總產值突破萬億元,構建現代化特大城市的核心增長極。統籌推進宜昌國家高新區“一區六園”建設和各級各類開發區園區發展,力爭猇亭園區、深圳工業園、白洋工業園、生物產業園4大園區工業產值過千億,宜都、夷陵、當陽、枝江等縣市開發區過500億,20個專業園區過100億。深入推進“2211”工程,力爭宜化、三峽全通2家企業年銷售收入過1000億,20家過100億,10家以上過50億,100家以上過10億。積極引導山區縣市與沿江地區產業對接,發展“飛地經濟”,保持縣域經濟強勁發展態勢,力爭有1至2個縣市進入全國縣域經濟百強。
(二)加快建設現代產業體系。強力推進工業強市,實現優勢產業高端化、新興產業規;、傳統產業品牌化,打造裝備制造、化工、食品醫藥3大千億產業,推動生物、納米材料、磁電子3大產業向千億產業發展,把宜昌建成全國最大的水電能源基地、磷化工產業基地、極薄涂鍍板基地、高壓電纜產業基地、鋼琴生產基地和全國重要的生物醫藥基地、硅產業基地、納米材料基地、磁電子產業基地以及全省重要的食品飲料基地、新型建材基地和汽車產業基地。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打造柑橘、茶葉、蔬菜、畜牧、水產、魔芋、食用油等百億產業。創建宜昌三峽國家級旅游度假區,建設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城市。加快建設三峽現代物流中心,全面提升物流服務現代化水平,把宜昌建成長江中上游區域性物流節點。積極推進金融、研發設計等服務業與制造業融合發展,打造現代服務業聚集區。
(三)全面提升創新能力。深入實施科教興市和人才強市戰略,建立健全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以高校和科研院所為核心的知識創新體系,以財政資金為引導、社會資金為主體的多元化投入體系,以公共服務和中介服務為重點的社會化服務體系。新建成一批國家級、省級企業技術中心、工程技術中心和重點實驗室。建成企業總部基地,引進一批企業總部。加快把宜昌建成現代創新型城市。大力實施“宜昌英才工程”,積極引進和培養高端人才,充分發揮優秀企業家稀缺資源創新創造作用,以人才高地引領創新高地,以人才優勢構筑競爭優勢。
二、五年再造“新宜昌”,構建特大城市基本框架
按照全國明星城市標準,充分發揮后發優勢,推動城市規模在“十一五”末基礎上五年擴大一倍,“十二五”末城區面積達到200平方公里、人口達到200萬,遠期城區人口達到300萬,形成現代化特大城市的基本框架。
(一)加快構建“一帶四廊”城市體系。科學修編和全面實施特大城市規劃,統籌推進城區、縣城、重點鎮發展,構建以城區為中心,以長江城鎮聚合帶和香溪河、沮漳河、清江、漁洋河四條城鎮生態廊道為支撐的“一帶四廊”城市體系。加快中心城區發展,突出山水特色,優化空間結構,沿江建設、跨江發展、組團布局,打造城市“綠心”和“江穿城、城鑲山”景觀體系,構建組團式、網絡型、生態化城市架構。充分發揮城鎮在特大城市建設中的重要作用,推進城鎮、產業、土地利用、生態建設等規劃有機銜接,鎮村布局、產業發展、交通建設、文化保護等有效融合,城鄉居住區、工業生產區、農業發展區和生態保護區統籌安排,建設一批特色鮮明、環境優美、功能完善的現代城鎮。
(二)全面提升綜合服務功能。不斷提升城市承載功能。統籌謀劃、系統推進、精細建管、一步到位,完善水電路氣通訊等基礎設施,提升教育、醫療、商貿、文化等公共服務功能,構建現代化城市交通、市政、生態、能源、防災應急等服務體系,不斷增強綜合服務能力。不斷提升綜合交通樞紐功能。加強三峽樞紐港、一類水運口岸、三峽區域性國際空港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完善公路主骨架、鐵路大動脈、水運大通道、空中大走廊、港站大聯運交通格局。
(三)打造“宜人之城、昌盛之地”城市品牌。充分發揮全國文明城市品牌效應,精心培育城市品牌、企業品牌、產品品牌、文化品牌、節慶品牌,彰顯城市魅力,提升城市品位,推動城市從產業價值向城市價值轉型。鞏固城市文明創建成果,推進文明創建規范化、制度化、常態化,不斷提升市民文明素質。強化現代城市管理理念,健全體制機制,鞏固提升安全有序、整潔美觀、文明和諧的城市環境,努力把宜昌建成投資者向往、宜昌人自豪的“幸福家園”。
三、順應群眾新期待,提升特大城市幸福指數
順應人民群眾過上更加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切實讓發展成果更好地惠及人民群眾,共建共享物質生活豐裕、人民精神愉悅、社會平安和諧、生態環境舒適的幸福宜昌。
(一)切實念好衣食住行、業教保醫“八字經”。始終堅持以人為本,更加關注人民群眾生活質量、發展潛能、幸福感,構建充分就業、體面勞動、合理分配、幸福生活的共建共享新格局。緊緊圍繞住房、就業、教育、醫療、分配、物價等重大民生領域,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深入推進社會管理創新,全面提升公共服務水平,切實讓人民群眾生活更加富裕、更加安全、更有保障、更有尊嚴。搶抓三峽后續工作規劃實施、新一輪扶貧開發、武陵山片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試點等發展機遇,推動三峽壩(庫)區、貧困地區和少數民族地區加快發展。
(二)努力建設文化高地。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充分發揮市場在文化資源配置中的重要作用,吸引和集聚更多資源投向文化領域,不斷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大力發展文化事業,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推進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加快發展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文娛演藝、動漫游戲等文化產業,努力創作一批思想深刻、藝術精湛的文化精品,培育一批實力雄厚、競爭力強的市場主體,集聚一批德藝雙馨、富有成果的領軍人才,不斷提升文化軟實力,努力把宜昌建成文化強市和全省文化高地。
(三)大力弘揚開放包容、務實創新、文明誠信的宜昌精神。牢固樹立產業第一、企業家老大的理念,鍥而不舍地加強環境建設,依法依規、打破常規、特事特辦、優質服務,著力營造規范嚴明的政務環境、優質高效的服務環境、誠實守信的信用環境、開放開明的人文環境,把宜昌建成中西部地區發展環境最優、綜合成本最低、經濟效益最好的投資寶地。
新聞背景
四大跨越
經濟總量新跨越。力爭到2016年,生產總值突破5000億,地方一般預算收入超過300億,經濟總量占全省的比重達到15%左右。
城市發展新跨越。力爭“十二五”末城區框架達到200平方公里、200萬人口。
發展方式新跨越。現代產業體系不斷完善,創新驅動格局基本建立,區域性人才高地效應充分顯現,綠色產業、低碳生活、兩型社會、智慧城市逐步形成,經濟發展規模和質量效益全面提升。
社會建設新跨越。實現城鄉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發展、勞動報酬增長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兩個同步”,經濟社會發展與人民群眾幸福指數良性互動、同步提升,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設持續加強,社會事業全面發展,社會保障更加完善,人民群眾生活質量和水平全面提升。
專家點睛
產業發展助推現代化特大城市建設
三峽大學校長、教授、博導 何偉軍
省委對宜昌未來發展作出了科學定位,賦予宜昌歷史重任。
宜昌要實現城市科學發展、跨越式發展的宏偉目標,就必須要以重大項目為支撐,加快產業發展,特別是培育更多的特色產業集群,進一步提高區域產業競爭力。
當前,宜昌經濟發展正從工程推動型,向內生驅動和產業驅動快速轉變,已形成了多點支撐,多極增長的產業發展態勢。隨著電力、化工、食品醫藥、裝備制造等支柱產業,生物醫藥、新能源、環保科技等戰略型新興產業的快速發展,以及宜昌產業“雙千雙百”和“2211”工程的推進,宜昌將有更多的千億產業、千億園區和百億企業、百億園區,宜昌已打下了跨越式發展的堅實基礎。
強大的產業發展后勁,將助推宜昌現代化特大城市建設。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