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圩:結構調整是推動兩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
2012-7-4 9:28:00 來源:機械網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內容摘要:“面對信息化與工業化發展面臨的新形勢,我們要圍繞中央提出的"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的戰略部署,加快推動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促進工業平穩增長和轉型升級。”與此同時,要加快精益制造、全生命周期管理、協同設計、供應鏈協同、服務型制造等先進生產管理模式的創新發展。
“面對信息化與工業化發展面臨的新形勢,我們要圍繞中央提出的"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的戰略部署,加快推動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促進工業平穩增長和轉型升級。”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在出席6月29日召開的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高層研討會中作上述表示。
當前,世界經濟正處于持續調整和快速變革的關鍵時期,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正在加速重構全球工業生產組織體系,不僅為企業創新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而且為應對資源環境的挑戰提供了新的方式。信息化與工業化的融合已經成為發展現代產業體系的重要途徑。
主攻結構調整推動制造業轉型
我國已成為全球具有重要影響的經濟體和工業大國,但工業大而不強,結構性矛盾依舊突出。加快構建結構優化、技術先進、清潔安全、附加值高、吸納就業能力強的現代產業體系,是我國優化經濟結構、轉變發展方式的根本要求,也是推動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
“信息技術向傳統產業的廣泛滲透,不斷突破企業規模和組織界限,為產業結構優化調整、轉型升級提供了新機遇。”苗圩強調,要堅持把結構調整作為兩化融合的主攻方向,加快推進信息技術在企業研發設計、生產制造、經營管理、營銷物流等環節的覆蓋滲透、集成應用和融合創新,推動制造模式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服務化轉變。
目前,工業企業普遍利用計算機輔助設計、系統仿真等技術開展研發設計、主要行業大中型企業數字化設計工具普及率超過60%,重點行業關鍵工序數(自)控化率超過50%。
“推動傳統制造業轉型,具體來說,就是要以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為重點,大力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生產性服務業。”苗圩指出,要把技術創新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著力點,把商業模式創新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重要支撐,同時處理好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與傳統產業改造升級的關系。
苗圩同時指出:“在發展生產性服務業方面,我們要綜合考慮產業基礎、市場需求、發展前景和支撐條件,大力發展工業設計及研發服務、現代物流服務、信息服務及外包、節能和安全生產服務等重點領域,為制造業轉型升級提供有力支撐。”
圍繞核心競爭力創新企業生產管理
企業是兩化融合的主體,是信息技術裝備投入的主體、應用的主體以及受益的主體。
苗圩強調,要堅持把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作為兩化融合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通過評估規范、政策引導和技術支持,引導培育一批實現信息技術集成應用、具有全球配置資源能力、引領行業發展的行業骨干企業。”
與此同時,要加快精益制造、全生命周期管理、協同設計、供應鏈協同、服務型制造等先進生產管理模式的創新發展。
目前,鋼鐵、石化等行業涌現一批綜合集成應用水平世界領先的大企業。骨干企業通過產品生命周期管理、企業資源管理、供應鏈管理加速普及和綜合集成,實現了產銷一體、管控銜接和集約生產,促進了企業組織扁平化、決策科學化和運營一體化。
不僅大企業受益,兩化融合也為中小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的發展壯大創造了有力條件。
“針對中小企業創新能力弱、管理水平低、資金不足、市場開拓難等突出困難,要大力推動中小企業信息化服務平臺走向專業化、市場化、社會化,大幅增強企業產品創新、質量控制等方面的能力。”苗圩指出。
在兩化融合的推進過程中,一批面向中小企業的公共服務平臺投入應用,“一站式”信息化服務新模式初步形成,超過300家中小企業信息化輔導站覆蓋全國地級市,45個城市建立了信息化管理提升服務中心,顯著提高了中小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和管理水平。來源機械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