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屆秦皇島煤炭交易商洽談會召開
2012-7-15 20:50: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本報訊 7月9日,由秦皇島市人民政府、中國煤炭運銷協會、河北港口集團聯合主辦,秦皇島海運煤炭交易市場承辦的第二屆秦皇島煤炭交易商洽談會在美麗的渤海之濱——秦皇島舉行。
第二屆秦皇島煤炭交易商洽談會,是河北港口集團依托秦皇島港北煤南運主樞紐地位優勢,以“港城聯動,打造國際化煤炭供應鏈管理服務基地”為主題,以便捷的流通體制和豐富的會議內容為載體,與秦皇島市人民政府、中國煤炭運銷協會一起,為客戶搭建起的高端行業交流平臺。這次會議的召開,標志著河北省重點建設的煤炭、鋼材、礦石三大交易平臺之一——煤炭交易平臺率先啟動運營。
本次洽談會設置了主題論壇,重點圍繞當前經濟運行情況、煤炭行業發展情況、國際航運與港口業的發展等內容,進行深度研究;同時探討港口煤炭物流體系建設的思路,研究進一步完善港口服務功能的做法,展示煤炭港口信息平臺建設、煤炭港口物流研究、完善港口服務功能及煤炭交易市場建設的成果;設置了煤炭交易商洽談、物流與金融產品推介會、重點煤電企業客戶座談會等交流專場,針對不同性質的企業提供定向服務,搭建可供互動的溝通平臺。(下轉A2版)
(上接A1版)
會議主辦方之一——河北港口集團是集港口建設、開發,國有資產運營、管理以及投融資功能于一身的綜合性省屬國有獨資企業。現有生產泊位64個,年設計通過能力3.09億噸,主要布局在秦皇島港、唐山曹妃甸港區、滄州黃驊港綜合港區。2011年,完成港口吞吐量3.61億噸,是當今世界最大干散貨港口運輸企業。近年來,該集團在實現碼頭經營業務跨區域發展的同時,致力于延伸物流服務體系,實現由能源運輸港口到綜合性港口物流集團的轉變。一方面,他們在全面開展精細化管理、深入挖掘秦皇島港煤炭運輸能力的同時,積極構建煤炭物流安全保障格局,投資建設的設計能力為5000萬噸的曹妃甸煤碼頭二期工程即將投產;江蘇靖江煤炭碼頭建設進展順利,努力為國民經濟運行提供安全的能源運輸保障。另一方面,積極探索煤炭物流運輸新模式,率先在全國開辟煤炭運輸準班輪航線,建立互惠共贏的長期合作機制,創造性地開展配煤業務,全力推進秦皇島海運煤炭交易市場建設,與國電燃料有限公司、中國華能集團燃料有限公司等6家企業共同創立秦皇島睿港煤炭物流有限公司。本次洽談會上,舉行了秦皇島睿港煤炭物流有限公司揭牌儀式。該公司致力于煤炭物流產業鏈整合建設與創新發展,將廣泛開展煤炭貿易、貨物代理、倉儲、運輸、配送、流通加工、煤炭產品定制、標準煤產品、港口物流服務等全過程的煤炭供應鏈上的增值服務。
會議承辦方秦皇島海運煤炭交易市場,是由河北港口集團旗下秦皇島港股份有限公司控股組建的、為海運煤炭交易提供服務的專業化公司。旨在通過本次會議全方位提升自身服務水平,打造全方位的煤炭交易服務平臺,幫助廣大煤炭經營及相關企業建立融資、合作、商務洽談渠道,逐步成為國家級煤炭交易中心、煤炭物流服務中心、價格形成中心和金融服務中心,以現貨市場推動資本市場的運作,使其在河北省大宗商品交易市場建設中發揮應有作用。洽談會上,舉行了“海運煤炭四大平臺”啟動儀式,正式推出海運煤炭運價指數、煤炭現貨交易系統、煤炭路港銜接系統、網絡融資平臺。這4大平臺是秦皇島海運煤炭交易市場開發的最新服務項目。其中,海運煤炭運價指數涵蓋了以秦皇島港為起運港,以廣州、上海、寧波、張家港和南京為接卸港的5條代表航線主力船型的運價水平,能夠反映我國沿海地區煤炭海運費水平與變動趨勢。
在談到秦皇島海運煤炭交易市場未來發展時,河北港口集團董事長邢錄珍表示,未來幾年,秦皇島海運煤炭交易市場將以煤炭交易服務為核心,將服務功能進一步向煤炭物流鏈上下游延伸,形成一個集煤炭交易平臺、煤炭信息平臺、物流金融平臺于一體的服務功能完善、管理體制健全的煤炭供應鏈管理體系,形成電子商務與煤炭物流服務相結合的發展模式。同時,河北港口集團將把秦皇島海運煤炭交易市場的發展納入到集團公司的整體規劃中,完善發展戰略,與港口業務實現全面對接。河北港口集團將按照國家能源運輸布局要求和河北建設經濟強省、和諧河北的戰略部署,繼續保持煤炭業務優勢,樹立世界港口干散貨業務的領先地位;充分發揮集團在建設經濟強省、和諧河北中的重要作用,實現集團碼頭運營業務的發展,延伸物流服務體系,開拓優勢臨港產業,強化資本運營,跨地域開發、建設、經營港口,并以港口業務為依托,積極謀劃建設集倉儲、加工、物流配送等于一身的綜合性物流園區。結合集團跨區域發展戰略的實施,配套發展煤炭貿易、煤炭物流及煤炭物流園區、內陸港等相關產業項目的建設,以秦皇島海運煤炭交易中心建設為抓手,統籌規劃,為建設國家級煤炭交易中心提供支持。
本屆洽談會受到了國家發改委,中國煤炭運銷協會,河北省政府及省發改委、省國資委,秦皇島市政府和眾多客戶、研究機構、新聞媒體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共吸引了來自煤炭、電力、港口、航運及金融機構的300余家企業的600余名代表參會。(朱江林麗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