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貿信貸危機快速蔓延
2012-5-31 8:23: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王文
一份20多頁的公安通緝資料,將當前無錫地區鋼貿業資金鏈幾近崩盤的現狀,展現在記者面前。資料顯示,今年年初以來,無錫地區已立案十幾起鋼貿案件,涉及貿易商和擔保公司,案件類別包括詐騙、虛報注冊資本、注冊資本抽逃甚至故意傷害罪,一洲集團李國清、陳元元亦赫然在列。記者粗略估算,通緝資料涉案金額超過3億元。
截至目前,從相關人士處獲悉,無錫一洲鋼貿市場近日已向法院申請破產,相關資產清算或在6月展開。然而,這或許只是鋼貿業資金危機的冰山一角。
鋼貿商遭遇信貸危機
在無錫,記者見到了當地某大型鋼材交易市場總經理張策、某鋼材城負責人劉民慶。張策指著無錫市友誼鋼材市場5月14日提交的一份《關于請求政府協調銀企關系的報告》告訴記者,這段時間是貿易商還款、轉貸高峰期,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當地銀行突然收緊信貸規模,增加保證條件,“無異于急剎車,已經造成商戶集體恐慌”。
上述報告顯示,友誼鋼市固定資產約5億元,入駐鋼貿企業總資產規模約14億元,鋼市成立的中正投資擔保有限公司和三盈投資擔保有限公司的總貸款規模約20億元。據了解,在無錫,類似友誼鋼市規模的鋼材市場有數十個,其中已有多家在5月后陸續向當地金融辦遞交類似報告。
實際上,無錫只是鋼材現貨市場從發端地上海向長三角甚至內地轉移的眾多城市中的一個。
回到鋼貿業發源地上海。記者獲得的一份上海市鋼鐵服務業協會于5月6日致市金融辦的文件顯示,截至去年年中,上海鋼貿企業在各銀行的貸款余額達1510億元,鋼貿企業作為主發起人的擔保公司在保余額為298億元。
在這份文件中,協會言辭懇切地細陳了當前當地鋼貿業現狀,從化解銀行信貸資金風險、維護社會穩定的角度,懇請市金融辦協調全市金融機構齊心協力、共克時艱,并提出建立上海鋼鐵物流產業應急風險金制度等建議。文件顯示,上海每年鋼材貿易總量已逾1億噸,流入量約占全國鋼材銷售總量的10%。
難以承受的融資成本
“防搶、防盜、防鋼貿”,銀行業這句順口溜反映出如今的行業融資窘境,也讓鋼貿商們多少有些心寒。在他們看來,2010年前,整個行業發展相對平穩健康,銀企關系也很融洽,信貸游戲是這場行業噩夢的根源。
時間退回到3年前。2009年不論對于銀行還是對于鋼貿業,都是令人歡欣的“盛宴”之年。身為福建人的劉民慶告訴記者,當地做生意的傳統是缺錢時相互拆借,擔保聯保就由此產生。不過在彼時陡然增加的信貸額度面前,傳統開始被顛覆。“2009年時貸款審批相當寬松。”劉民慶告訴記者,當年年初,在轄內工行某支行行長的不懈造訪下,鋼材城決定推廣一筆3億多元的低息貸款。他回憶說:“當時我們這5名員工連續多日加班后,終于在月底凌晨,把市場內51家商戶的貸款額度和保前審查資料整理好交給工行。”
談及這兩年的經營困難,除了鋼價不振,從事鋼貿業多年的劉建提到最多的就是融資成本飆漲。“2010年前公司銷售額是2億~3億元,2008年~2009年資本金積累到2000萬元,為了做大規模,2009年貸款約2000萬元。”劉建幾近絕望地告訴記者,去年起貸款成本跳漲,一年僅利息和承兌費用就達400萬,賺的錢連利息都還不上,客戶欠款一時收不回,貸款又很快到期,企業已是岌岌可危。
退去光環的聯保模式
在這輪鋼貿危機中,擔保機構由于規模偏小、關聯交易復雜,在對轄內商戶自救的過程中不僅收效甚微,反而面臨資金抽干、難以為繼的困境。
劉民慶名片上的兩行字顯示了他的雙重身份:既是鋼材現貨市場總經理,也是一家擔保公司董事長。在無錫,類似劉民慶身份的鋼市負責人不在少數。
鋼貿擔保還有個特點就是市場內各商戶可自由結合,以4~8戶組成一個聯保小組。聯保小組所有成員為組內任一成員的融資行為進行擔保,共同承擔該商戶的融資擔保責任。經擔保公司審批通過后,擔保公司與申請貸款商戶所在聯保小組的全體商戶簽訂反擔保聯保協議,再向銀行推薦申請貸款的商戶名單和金額。這種擔保可概括為“保證金+聯保信用共同體+擔保公司信用擔保”。
劉民慶告訴記者,在以自有資金為商戶墊付銀行貸款后,目前無錫地區多數擔保公司現金流已接近于零,部分聯保小組為償還高額利息,開始向高利貸拆借。
同樣的行業大環境下,為什么跑路事件率先在無錫集中爆發?對此,劉慶民解釋,一是無錫鋼市多成立于2000年后,相比上世紀90年代起步的上海鋼市,商戶從業經驗少、抗風險能力弱;二是無錫地區聯保建立在4~8個商鋪基礎上,比滬上的聯保規模小,一家商鋪資金出問題后會迅速波及開;三是無錫銀行系統的信貸收縮快。(稿件來源:證券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