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信息化資訊

智能物流 平穩起步

2012-5-17 22:47: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 本報記者 張艷
    智能物流來勢迅猛
    隨著經濟的發展,我國物流業進入了快速增長的新時期。2011年,全國社會物流總額達158.4萬億元,同比增長12.3%。但全社會物流總費用達到了8.4萬億元,同比增長18.5%,占GDP總量17.8%,顯示社會經濟運行的物流成本仍然較高,遠高于歐美等發達國家。并且,目前我國物流企業盡管數量眾多,但單個企業規模偏小,大多面臨信息化程度低、服務功能單一、價格過度競爭、缺乏核心競爭力等諸多問題,亟待通過新技術、新模式的應用實現升級發展。
    隨著這種形勢的發展,智能物流應聲落地,并迅速成為物流業重要的發展方向。2012年初,工業和信息化部出臺《物聯網“十二五”發展規劃》,正式將智能物流列為發展重點,為智能物流發展提供了有利的政策環境。分析機構也預測,到2015年,中國智能物流核心技術產業規模將達到2000億元,智能物流產業未來發展潛力巨大。
    中國物流學會常務副會長戴定一表示:“智能物流標志著信息化在整合網絡和管控流程中進入到一個新的階段,即進入到一個動態、實時進行選擇和控制的管理水平。這個水平不一定是目前大家馬上都需要,所以一定要根據自身的實際水平和客戶需求來確定信息化的定位。但這個方向肯定是未來發展的趨勢。”
    早在2010年1月5日,國家發改委委托中國工程院啟動了我國物聯網發展戰略規劃的研究時,就將智能物流列為調研的十大行業之一。2010年初,江蘇省首個智能物流市場合作項目——“感知中國”智能交通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太運物流信息中心(江蘇虛擬物流園)物聯網項目在江蘇省互聯網產業孵化基地正式啟動。截至目前,全國多地都相繼開展了智能物流的相關研究與試點。
    對于智能物流,業界普遍非常關注。因為大家都看到了這一重要發展趨勢,并認為其對物流業、乃至整個國家發展意義十分重大,需要積極行動起來,推動智能物流的快速發展。“智能化是物流業的發展趨勢,智能物流可以節省大量的人力成本、管理成本,使得各行業的生產成本顯著降低。如果智能物流能夠很好地發展起來,不管是對物流行業,乃至整個國家的各個產業,都會有很大的貢獻。”南京音飛儲存設備股份有限公司開發中心總監邱德康認為。
    浙江德馬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卓序則認為,智能物流的出現,會給整個物流供應鏈帶來革命性的變化。“從物流供應鏈的角度看,智能物流的突破可以說是物流供應鏈的終極突破。以前所做的很多物流供應鏈的優化,所建立的模型,是建立在信息不能及時達到,或者說還不透明的情況下,如庫存優化、路線規劃等。而隨著信息爆炸、信息透明達到了一定程度的時候,其實會顛覆以前的供應鏈管理的很多理論。因為智能物流技術突破以后,物流供應鏈狀態完全不一樣了,會帶來革命性的變化。”他說。
    隨時隨地的“對話”
    盡管物流業是最早接觸物聯網的行業之一,也是最早應用物聯網技術,實現物流作業智能化、網絡化和自動化的行業。也就是說,在物流業,智能物流已經經過了一段時間的發展。但對于智能物流的概念,業內各方至今還有不同的理解。
    戴定一認為,智能物流概念脫胎于IBM的智慧供應鏈。他表示,講智能物流應該從IBM 的“智慧供應鏈”講起。IBM 有一份報告——《智慧供應鏈》,是第一份從產業角度來談物聯網的報告。從產業角度來看,他們的主要觀點是,現在供應鏈管理面臨的問題越來越多,難度越來越大,情況變化越來越快,所以傳統的供應鏈模式不夠用,必須智能化,這就提出了“智慧供應鏈”概念。智慧物流大抵也是如此。
    作為物流設備商,音飛公司邱德康則從設備的角度,談了對智能物流的理解。他認為,所謂智能物流,是在一般物流的基礎之上,加了“智能”的概念。也就是說,在原有的自動化基礎上,增加了“自我判斷和修復”能力,或者說“優選”的概念。具體來說,自動化是按照預先設定好的程序進行無人操作,而智能化是有多個選擇,智能化的設備可以根據實際工況自主選擇執行最優的方案。
    對此,卓序表示贊同,并做了更為詳細的分析。他告訴記者,從自動化裝備發展到智能裝備,這是一個顯著的變化。
    首先,信息量發生變化。RFID電子標簽出現以后,對于商品最小單元包裝來說,應用RFID,會比以前的條碼管理存儲更多的信息量。而當信息量達到一定程度之后,這些信息可以和主機、設備“對話”,實現信息的交互。
    其次,是控制模式的改變。以前是中央控制,這種模式在以前的小范圍內、控制點較少的情況下,管理效率比較高。但是對于如今大型物流中心來說,控制點增多,線路、中央控制器變得非常龐大,如果采用中央控制,效率會有所損失。因此,現在普遍采用的是分散式控制,通過每個控制單元,直接可以判斷應該去哪里、完成什么任務等。
    第三,信息交互變得更加快捷。互聯網的應用普及,包括物聯網的發展,標準的建立,使信息交互變得越來越不受地域限制,并且從理論上來講,這種范圍是無邊界的。商品可以跟遠程的另外一個物流中心“對話”,也可以和一個異地的制造工廠的設備“對話”,還可以和消費者手中的智能終端,如智能手機等“對話”。并且隨著一些核心技術,如云計算、RFID、智能設備等的發展,信息響應速度也極大地提高了。企業不但能夠隨時了解庫存狀態,還能根據前端市場需求,及時調整生產計劃、物流運輸等。
    貫穿始終的智能管理
    在傳統物流運輸中,運輸的種類和風險、物流過程中的運輸環節和動作方式以及物流企業的服務,都影響到物流的成本和質量。智能物流是利用集成智能化技術,使物流系統具有思維、感知、學習、推理判斷和自行解決某些問題的能力。
    現代物流建設必須能對市場作出快速反應,對資源能進行快速整合,以便使得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等多方面達到最優集成的管理模式。智能物流的出現,很好地促進了這一模式的發展,并將效益最大化。
    目前物流供應鏈的各個環節都對智能化有著強烈需求,并越來越意識到,智能物流不僅能降低人工成本,還可以提高效率和準確率。邱德康就告訴記者,從小物流(即倉庫內物流)的貨物的進出庫管理、盤點、統計等都希望能夠更加智能化;到中物流(即企業內物流)的倉庫-生產線-倉庫過程中,很多企業進行了智能化管理,倉庫里有多少貨、能夠供生產線用多長時間、后續訂單何時下達、生產出的產品倉庫中是否有地方存放等,全部實現了智能化管理,可以迅速準確地了解庫房的存貨情況,可隨時與企業的需求狀況作比較,以便迅速做出補貨決策,這大大提高了企業的庫存管理能力,也減少了無效庫存的發生;再到大物流(即端到端的物流)——從制造廠到最終用戶,這個過程中也非常需要智能化管理,智能物流能夠迅速準確地了解物品的具體倉儲位置,這可以大大減少貨物找尋的時間和相應的勞動力成本,加快貨物配送速度,保證貨物配送的準確度。并且在運輸過程中實現智能化管理,企業只要在運輸的貨物和車輛上貼上電子識別標簽,并在運輸線路上安裝一些信息接收和轉發設備,就可以實時了解貨物的具體位置和狀態了,還可以實時跟蹤貨物的配送狀態,準確合理地計劃和管理貨物的預期送達時間。此外,各個環節產生的數據進行反饋之后,就能通過對大量物流數據的分析,對物流客戶的需求、商品庫存等作出判斷,能幫助企業找尋當前的不足,改善和制定企業未來的策略。
    當前,無論從政府的重視程度,還是全球技術進步的速度,都給智能物流發展提供了重要戰略機遇。政府已經將智能物流等物聯網應用納入國家戰略,而土地資源緊張、勞動力成本上升,也使得企業更愿意采用智能化設備。與此同時,企業更加注重物流供應鏈的建設,越來越多的企業試圖通過技術手段提高整體效益。而電子商務業務的飛速增長,也將有力地促進智能物流發展。
    智能物流已經平穩起步。但大家一致認為,要想擁有更美好的明天,需要全社會為此付出努力,尤其政府應該更加重視智能物流。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