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建設蒙煤外運專用鐵路的提案
2012-3-20 16:53: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全國政協委員張明森
鏡頭1:華東電煤告急,浙江、山東等地火力發電廠平均存煤僅夠1周,僅夠5天、4天……
鏡頭2:某某公路內蒙古-山西路段運煤車隊連綿上百公里,一旦發生堵車,少則一兩天,多則四五天甚至一周。車上司機攜家帶口被堵在馬路上,前不著村、后不著店,維持秩序的警察給司機遞上開水和方便面。
鏡頭3:驅車走在內蒙古境內隨便一條公路上,公路只能留下一半供普通車輛通行,另一半被各種樣式的大型運煤車占據著,秩序倒是井然有序,都在靜靜地等待著。問:多長時間了?答:2天了。為什么不走?等著前面放行。
鏡頭4:晚上7點10分左右,天津-北京間的高速城際列車上,本人與另外一位老教授在天津大學辦完事后匆匆趕來,整個車廂就我們2個人。
數據1:內蒙古2011年年底煤炭產量達到9.9億噸,居全國第一。山西居第二,2011年產煤8.6億噸。兩者相加18.5億噸,幾乎占據中國原煤產量的50%。2011年內蒙古還從蒙古國進口原煤2040萬噸。
數據2:截至2011年年底內蒙古探明煤炭儲量為7703億噸。
數據3:大秦鐵路2011年計劃運量4.5億噸,但還是滿足不了晉煤外運的需求。
山西、內蒙古兩地的煤炭產量幾乎占據了全國煤炭產量的50%,并且內蒙古還承擔大量從蒙古國進口煤炭的任務,未來幾年,從蒙古國進口的煤炭數量還會有較大幅度提高。當地的政策和目標本是想內蒙古的煤炭應盡可能在當地轉化,轉化成電活或化工產品外送。但是從發展趨勢看,這只能是一種理想。實際情況,一是由于水資源及環境承載能力等因素的影響,這些煤炭不可能完全在當地轉化;二是北京、天津、華東等較發達地區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不但需要電力,而且還需要原煤。因此注定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山西、內蒙古的煤炭除了一部分在當地轉化以外,大量的煤炭還得輸出,目標主要是華北、華東地區。
盡管多年以來中國的鐵路有了長足的發展,但是由于鐵路一直是政企不分,整個鐵路發展遠遠落后于國民經濟整體發展速度,并且內地慢于沿海、貨運慢于客運。由于片面追求高、新、奇,近年來有限的資金幾乎都用在了提高客運速度上,京津高鐵、京滬高鐵、武廣高鐵等等,占用了大部分的發展資金。而像內蒙古這種新型能源、資源型地區的進出貨運多少年來幾乎沒有多少進展。結果就導致開頭出現的鏡頭,大量的煤炭運輸由汽車來承擔,不但運費高,而且污染環境、大量消耗寶貴的石油能源,造成能源消費的極不合理現象。據測算,一輛80~100噸的運煤貨車,從鄂爾多斯運一車煤到北京河北一線,僅消耗的柴油一項如果折算成煤,就得用掉它所運輸煤的20%。
因此規劃建設蒙煤外運專用鐵路網絡刻不容緩。
建議:
第一,國家有關部門應該立即立項規劃、設計、建設蒙煤外運的專用鐵路網絡。
第二,該網絡應該不同于簡單的大秦鐵路,其起點要考慮連接蒙煤的多個重要產煤地區,還要考慮從蒙古國進口煤炭的需要。終點應該在北京、天津一線,既考慮出海往南輸運的需要,也要考慮京、津、魯、冀地區的直接需求。
第三,投資可以采用多元化模式,除了國有資金外,還可以大量引進民間資本甚至外資,如像大秦鐵路采用股份形式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