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延伸”戰略下的第三方物流
2012-2-5 1:40: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張西林周萌
受限于資源的有限性和發展的初級階段,“聚焦并延伸”是大行業、小公司現狀下物流企業進行業務拓展的必然選擇。物流企業需要先選對方向(聚焦)、然后再發力(延伸)方能成長壯大。
物流業現狀
大行業、小公司
物流行業的特征之一是大行業、小公司。根據中國物流年鑒提供的數據,2009年我國社會物流總額達到97萬億元,較當年GDP的需求系數為2.9;物流業增加值為23100億元,占GDP的比例為6.9%。從各項數據來看,均是一個大行業。
但一個不爭的事實是行業的參與者均是小公司。根據統計數據顯示,2008年我國前50名物流企業主營業務收入為4756億元,但僅占全國物流相關行業總收入的9.9%,“分散度”高可見一般。從物流環節來看,“集中度”低這一特征也很明顯:2008年倉儲企業數量17416個,平均從業人數不足30人,但分享的是一個3000億元市場(2008年數據),單位企業的收入不足億元。
分散度低的原因在于物流行業自身的復雜性和進入門檻偏低。就貨物供應鏈的各個環節來說,其包括采購、發貨、通關、運輸、倉儲、配送、庫存管理、包裝等等。不同的下游行業對于物流需求亦不同,物流環節和下游行業的相互交錯形成的是一個錯綜復雜的格局。由于沒有太多的政策限制,國企、民營均可進入(且以民營為主),行業的進入門檻偏低。以倉儲行業為例,民營企業的數量占據全部倉儲行業數量的59%。
聚焦&延伸
物流業現狀下的必然選擇
受限于資源的有限性和發展的初級階段,“聚焦并延伸”是大行業、小公司現狀下物流公司進行業務拓展的必然選擇。物流企業需要先選對方向(聚焦)、然后再發力(延伸)方能成長壯大。從量、價兩個維度提供一個思考框架。聚焦需要從兩個維度進行,一個是下游行業、一個是物流環節。延伸具備同樣的含義,亦需要從下游行業和物流環節兩個維度進行延伸。
量、價框架下,選擇物流業務量大、物流企業議價能力高的行業拓展業務。從選擇進入的行業來看,從行業層面的分析框架如下:(行業分析框架:外包需求和議價能力量維度)
一、物流外包需求包括存量需求和增量需求兩部分。(1)存量需求——現有不同行業的存貨水平、行業供應鏈的復雜程度以及物流外包需求的差異性(專業化OR差異化)。具體說來,存貨水平越高的行業,同等條件下物流外包需求以及供應鏈管理的重要性要高于存貨水平偏低的行業(如:服裝的原材料和成品的存貨管理需求要高于石油化工行業);行業涉及的供應鏈愈復雜,專業化要求高進而外包物流的需求愈高(如:電子產品的配件種類多,所涉及的供應商及利益相關方多,物流環節外包的需求要高于供應鏈條相對簡單的食品加工行業);物流外包需求的差異性主要體現在對于物流網絡化還是專業化的需求,比如對工程物流來說,對專業化的要求就高于家電物流對專業化的要求,相反,家電物流對于物流網絡化的要求則相對高于工程物流對網絡的要求。
(2)增量需求——行業成長性與行業的變革速度。成長性越高的行業,意味著其產業規模擴大的空間越大,所需的物流支出將會隨之增長;進而可以支撐第三方物流服務提供商達到所需的規模。因而,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基于新興行業的物流企業成長起來的機會要遠遠大于基于傳統行業的物流企業(如鋼鐵物流企業和電子物流企業)。行業的變革速度(包括新運營模式的出現、新產品的產生等)越快,行業對于專業化的要求則越高,輔助性的業務(如物流)則外包的需求越大;新運營模式的出現本身亦會誕生新的物流外包市場(如電子商務模式的出現,將許多商品的銷售搬到互聯網,則因此誕生了新的物流需求)。
二、議價能力。行業集中度和行業毛利率水平決定了外包服務提供商在面對客戶時是否具備足夠的議價能力。
(1)行業集中度越低,物流服務供應商的議價能力越強。物流活動有個基本原則:“物流活動發生在誰身上,就由誰承擔物流責任。”除非特定情況,一般來說均是供應方(上游)承擔物流責任,進而選擇物流服務的供應商。因此,在行業集中度越低的行業,第三方物流服務提供商的議價能力越強(如:利豐在服裝原材料采購環節的議價能力則較強,原因之一在于服裝原材料供應商分散,市場的集中度低)。(2)客戶所在行業的毛利率水平越高,其能夠提供的物流外包價格會越高。從行業整體的發展過程來看,行業集中度與毛利率看似存在負相關關系,但本質上我們認為:二者均是由行業的發展階段、行業的需求屬性(屬性之一:需求價格彈性高的行業OR需求價格彈性低的行業)以及行業在產業鏈中所處的位置決定(如:服裝和紡織,前者毛利率29%,后者毛利率14%;僅從毛利率這個角度來說,服裝行業物流外包的需求高于紡織行業物流外包的需求)。
三、聚焦環節上,這個取決于下游行業對于供應鏈的理解和物流環節自身對于公司的重要性。根據C·小約翰·蘭利等人的研究成果,他們在全球地區的調查發現,有近40%的公司認為物流是其公司的核心能力,他們不會選擇第三方的物流服務。從物流環節看,運輸、倉儲和通關業務選擇外包服務的占比最高,占比均在54%以上;其中占比最高的是運輸環節,有90%的比例均會選擇外包運輸環節的服務 (見表1)。選取行業計算機、家電、通訊設備、服裝
在上文提出的分析框架下,我們選擇了五個具體可供分析的指標,分別是:收入增速、毛利率、存貨周轉天數、庫存占總資產比、管理銷售費用率(管理費用率+銷售費用率)。研究的對象是基于申萬研究行業分類標準下的申萬研究所二級子行業(剔除第一、三產業,共計45個二級子行業)。指標本身并不盡完美,但希望能引起一點思考;并且,在五個指標的框架下呈現的行業也并非“非此即彼”的關系。哪些物流企業能夠在哪個行業成功,是由諸多動態因素決定,并不是簡單地將五個指標進行組合就可以得出答案如下:(電子及食品醫藥行業物流外包的比例最高)
根據博科資訊的數據,電子通訊及家電和食品醫藥行業物流外包的比例最高,分別達到了53%和57%。 (見表2)
我們現在用上述5個指標來分析下申萬研究標準下的二級子行業(共計45個子行業)。根據我們提出的5項指標,我們將45個子行業重新劃分為4大類:第一類是最適合物流外包的行業(共計11個二級子行業)、第二類是較適合物流外包的行業(共計11個二級子行業)、第三類是適合物流外包的行業(共計14個二級子行業)和第四類最不適合物流外包的行業(共計9個二級子行業)。最適合物流外包的行業包括白色家電、計算機應用、通訊設備、電氣及專用設備等。這幾個子行業具備幾個共同的特征:行業增速超越平均增速(行業增長的速度越高,第三方物流發展的空間越大)、毛利率水平均處于整體行業的前25%行列(行業可以承受相對較高的物流外包價格,于第三方物流服務提供商而言是一個“吸引力標準”,于行業自身而言是選擇物流外包能力的體現)、庫存占總資產的比例以及庫存的周轉天數均位于整體行業的前25%(在制造成本降低空間有限的情況下,降低物流成本、尤其是庫存水平較高行業的物流成本成為企業新的“開源節流”方向)、管理和銷售費用率均較高(這意味著行業的供應鏈條復雜進而相關的銷售管理費用率較高)。不使用第三方物流的理由(見表3)。
(作者單位申銀萬國證券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