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大力推進軍事物流學科建設與發展
2012-2-5 1:24: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本報記者張穎川 特邀通訊員龔衛鋒
“軍事物流學科系統揭示了信息化戰爭條件下現代軍事物流體系建設的發展規律,為深化聯勤改革、做好新時期軍事斗爭后勤準備提供了重要的理論支撐。”在前不久舉辦的第五屆軍事物流學術論壇上,中國物流學會副會長、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應急物流專業委員會主任、解放軍后勤學院教授、軍事物流學科創始人王宗喜少將對于加強軍事物流學科建設的重要性進行了深入剖析。
軍事物流學科歷經20多年的艱苦創業,如今不僅創建了較為完善的學科理論體系,而且鍛造了一支業務過硬的教研隊伍;不僅推出了一大批高質量教研成果,而且培育了一大批高素質軍事物流專業人才,學科地位及影響力日益擴大。然而,軍事物流學科建設在全面提升、蓬勃發展的同時,一系列制約因素逐漸凸顯。如何有效打破軍事物流學科發展瓶頸,更好地發揮軍事物流學科的理論指導作用,對于軍事物流領域的專家學者來說,是一道亟待解決的課題。迫切需求
軍事物流學是軍事后勤學下設的二級學科,主要研究內容包括軍事物流管理、軍事物流系統工程、軍事物流信息化、軍事物流裝備與技術等方面。“加快軍事物流學科建設,夯實軍事物流理論體系,培養軍事物流專業人才,是信息化條件下軍事后勤發展的客觀要求,也是適應國家經濟發展戰略、推動全面建設現代后勤的重要舉措。”國防大學軍事后勤與軍事科技裝備教研部曹廷澤教授指出。
在曹廷澤教授看來,軍事物流是軍事后勤的骨干力量,也是軍隊后勤保障力生成的重要基礎。軍事領域的一切活動,均離不開現代軍事物流的支撐與保障。而現代化的后勤也必然要求強化發展現代軍事物流。一直以來,現代軍事物流體系建設與發展受到中央軍委、解放軍總后勤部的高度關注,現代物流的先進理論與技術不斷引入,軍事物流改革創新逐步推進。
不過,當前軍事物流發展面臨的一個客觀情況是,無論是具有系統思維的指揮人才,還是具有綜合協調能力的管理人才;無論是具有復合知識結構的理論研究人才,還是具有專門經驗技能的工程技術人才,都處于相對緊缺的狀態。“在這種情形下,加快軍事物流學科建設發展,搭建一個較好的軍事物流理論研究以及實踐平臺,對于打造一支結構合理、特色鮮明、專業精通的高素質復合型現代軍事物流人才隊伍具有重要意義,能夠在很大程度上促進軍事物流理論研究的進一步深化和軍事物流實踐的進一步飛躍。”曹廷澤教授說。
王宗喜教授也對記者表示,軍事物流學科系統不僅揭示了信息化戰爭條件下執行多樣化軍事任務的軍事物流活動規律,為“打贏現代信息化戰爭、實施精確物資保障”提供新的理論指導和智力支持,也揭示了市場條件下軍事物流體系建設的發展規律,為深化聯勤改革、為新時期軍事斗爭做好后勤準備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理論支撐。同時為軍事學大家庭增加了一個新成員,為轉變后勤保障模式提供了理論指導,也為創建新型后勤保障力量尋求了新的增長點。“同時,軍事物流也屬于現代物流的一部分,目前各個國家都加快推進軍事物流建設。軍事物流的深入發展對于現代物流有著促進、豐富和完善作用。所以,加快軍事物流學科建設與發展意義十分重大。”王宗喜教授說。
瓶頸凸顯
理論源于實踐,實踐呼喚理論。王宗喜教授早在1989年4月在《后勤學術》發表了全國第一篇軍事物流學科研究論文《應加強軍事物流學的研究》。1994年年初,隨著國內第一本軍事物流學科理論專著《軍事物流概論》的出版,我國軍事物流學科建設的序幕就此揭開。
據王宗喜教授介紹,我國軍事物流學科建設大體上經歷了三個階段:1989年至2000年,屬于打基礎階段,編了教材,開設了一些課程,申報成功了軍事物流專業方向博士研究生和碩士研究生的授權點,建設了軍事物流學科基礎理論;2000年至2005年,基本是鞏固提高階段,探索了軍事物流教學新模式,創設了第一個軍事物流工程實驗室,開辟了很多軍隊和地方的物流教學基地,組織了很多軍事物流實踐活動,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培養學員或操作人員的實際技能;2006年至今,屬于繼續擴大軍事物流學科建設戰果階段,也趨于相對成熟的階段。“軍事物流學科自創建以來,可以說取得了豐碩成果。目前,從師資隊伍、科研力量上看,一支學歷結構、年齡結構、人員結構都比較合理的隊伍已經鍛煉出來了;一批以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軍事物流學》為主干教材,以《倉儲論》、《軍地物流一體化》、《軍事物流信息化》等為輔助教材,以《軍事物流學教程》、《軍事物流系統工程》、《后方倉庫業務基礎》、《RFID技術與應用》等為參考資料的配套教材體系已經形成;同時也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能夠適應現代教學需求的軍事物流課程體系。”王宗喜說。
另外,以實驗室為主
干、以教學基地為輔助
的教學環境條件也日
漸成熟。王宗喜教授
于2003年5月16日一
手創建的軍事物流
工程實驗室一貫堅
持“以軍為主,軍
地結合;以戰為
主,平戰結合”的
建設思想,取得了
較好的建設成績。先
后接待了軍內外近兩
千人次的參觀見學和來
訪,其中國家教育部組織了
130多名高校副校長來實驗室參觀見學,并贊譽實驗室為“我國有特色的實驗室”,中國高等教育學會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后勤學院的物流實驗室在國內高校中具有很好的代表性”。目前軍事物流實驗室是全國惟一的軍事物流博士后流動站,并成為國內物流教育界的一個知名品牌,其先進事跡被《解放軍報》、《解放軍畫報》和《物流技術與應用》等軍地媒體多次報道。
自軍事物流學科創立以來,取得了豐碩的教學科研成果。王宗喜教授領銜的軍事物流學科團隊先后完成了軍事物流體系論證以及國家應急物流規劃論證,確定了全國性的應急物流科研指南。先后承擔軍隊、省部級以上各類課題達30余項,其中國家級課題6項,軍隊、省部級以上課題21項。影響較大的課題有國家“863”計劃課題《RFID技術在特殊物資物流中的應用》、《國家“十二五”應急物流發展規劃》等,為國家和總部決策提供了有力支持。
同時軍事物流學科的影響力和輻射力大大提高。王宗喜教授倡議組建了“首都五校協作網”,北京交通大學、北京科技大學、北京工商大學、北京物資學院、解放軍后勤學院等5所高校的物流專業研究生實現了共享教學資源,共研科研課題,共同研討、互促共進,加強了校際間的交流合作;創建了軍事物流學術論壇、軍事物流與應急物流研討會,其中軍事物流學術論壇已成功舉辦5屆,軍事物流與應急物流研討會已成功舉辦3屆,兩大論壇在國內軍內均具有重大影響力,創新了辦學模式。“現在,解放軍后勤學院、重慶后勤工程學院、武漢軍事經濟學院、天津軍事交通學院、徐州空軍勤務學院等8所學校都開設了軍事物流學科專業,在軍內形成了一個群星燦爛、競相發展的大好局面。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已培養軍事物流業務骨干2000多名,物流師6000多名,研究生80余人。”王宗喜教授對記者說。
當然,隨著軍事物流學科的迅速發展,一系列問題也逐漸突顯出來。
一方面是一些亟須研究的重大現實問題,需要從理論上深化研究。對此,軍事科學院原軍制研究部部長雷淵深研究員著重指出了幾大問題,如軍事物流分析與定位問題、戰略機遇期軍事物流發展面臨的挑戰、我軍物流體系的繼承與優化、軍事物流領導管理體制的構建與優化、軍事物流信息化建設、法制化建設、工程化建設、軍事物流基地建設、物聯網在軍事物流中的應用等,都需要進一步研究,加強理論上的指導。
另外,在整個軍事物流學科體系建設中,諸多院校各自都在研究相關課題,缺少統籌,師資力量上缺少合力,在這方面還需進一步統籌安排。“現在大家都擠在這里,你也研究我也研究,沒有形成一個整體合力,所以需要在統籌建設上進行強化。”王宗喜教授說。
曹廷澤教授也表示,軍事物流學以軍事物流活動為研究對象,其學科體系具有綜合性、交叉性、復雜性的顯著特征。而我國現階段的軍事物流學科研究,大多是針對整個軍事供應鏈的節點或某個環節,如倉儲論、軍事運輸理論、物資采購理論等,尚不能涵蓋整個軍事物流系統,其綜合統籌力度遠遠不夠。
王宗喜教授認為,在軍民融合、整合軍地教學資源上,軍事物流學科建設還有待進一步加強。如思想認識上,有些軍方人員對企業不放心,擔心企業會中途爽約或泄露機密,沒有完全認識到廣大企業領導還是富有愛國心的。而企業對于軍隊方面的保密機制不理解,認為軍方合作不夠真誠,如此使軍地銜接融合不夠通暢。所以在思想認識與機制保障上如何有效結合起來,還需進一步探索。突出創新
如何有效打破瓶頸,更好地發揮軍事物流學科建設的理論指導作用?
對此,王宗喜教授認為,首先要形成一個正確的發展方向,軍事物流學科建設服務于軍事需求,這個方向無論如何不能變。“就是說,我們所做的一切,無論是研究理論還是培養人才,都應始終瞄準軍事需求,服務于軍事方向,需要什么樣的人就培養什么樣的人,需要什么樣的理論作指導就研究什么樣的理論,這樣才能確保學科沿著正確的道路前進。這就像飯店的廚師做飯一樣,顧客想吃什么,廚師就得做相應的飯菜來滿足顧客的需求。如果廚師與顧客背道而馳,那么飯店遲早會關門大吉。”
還要加強軍事物流學科發展規劃的制定。“三年也好,五年也好,要不斷根據實際情況、發展動態,修訂完善軍事物流學科總體發展建設規劃。規劃就是指明燈,將來重點發展什么,怎樣有步驟、按計劃去發展,這個非常重要。”王宗喜教授對記者說。
曹廷澤教授對此則表示,應以軍事物流二級學科設置為契機,準確定位軍事物流學科發展,著眼全局、整體籌劃,統籌制定軍事物流學科的建設發展規劃,系統提出學科建設的總體思路、具體目標、基本原則、建設體系、運行機制和保障措施,以推動軍事物流學科體系的健康發展。
另外,軍事物流學科建設一定要深深植根于新時期軍事斗爭準備的實踐。對此,王宗喜教授深有感觸。“我把軍事物流學科比作一棵大樹,把軍事斗爭后勤保障的實踐比作土壤,大樹的根只有深深扎進土壤,才能枝繁葉茂,才能永葆青春。所以,軍事物流學科一切建設發展,包括理論體系建設、人才隊伍建設,都要緊貼實踐、植根實踐。”王宗喜教授的進一步解釋是,學科理論要源于實踐,師資隊伍、科研人員必須深入軍事物流實踐,培養的人才也要深深植根于軍事物流實踐,培養過程中應突出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還有就是學科創新。“搞好學科建設離不開創新,只有不斷創新,學科才有活力,才有生機。”后勤工程學院后勤信息工程系主任楊西龍教授認為,一方面要創新軍事物流學科體系,推動學科優化與整合。在這方面,楊西龍教授結合工作實際做了具體介紹。后勤工程學院后勤信息工程系著眼學科建設的全局,改革過去單純的學科點建設的模式,推行科學研究、隊伍建設、人才培養、部隊服務、學位點、教學基地等要素捆綁式的學科建設模式。這種模式對于促進學科建設,特別是在統籌協調、提高效益、加強合作、消除壁壘,增強團結、減少內耗等方面,效果明顯。另一方面,還要強化學術團隊建設,提高科研創新能力。“大學的教員既要是教育家,更要是科學家。科研是最好的創新活動,一個具有不斷創新能力的教員,才有可能讓他的教學充滿活力。因此,我們把教員科研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作為提高教師業務素質的主要問題來抓,鼓勵青年教師多參加科研活動,通過造就一批高素質、具有創新能力的高水平教員,把教學、科研與軍事物流學科建設真正緊密結合起來,使科學研究、學科建設、創新人才培養形成一個良好的循環和互動。”楊西龍教授說。
此外,欲進一步強化軍事物流學科建設,在軍事物流基地建設、軍事物流信息化建設、應急物流建設、軍事物流文化建設以及軍民融合軍事物流體系建設等值得關注的諸多重大問題上,都亟待作進一步的深入研究和長期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