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勤保障新景面面觀
2012-2-26 12:00: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錢曉虎濮照程必杰
古人云,大軍未動,糧草先行。新春開訓即將開始,這句話倒也用得上。只不過,此“糧草”并非彼糧草,部隊訓練作戰后勤裝備保障的概念早已今非昔比,呈現出更多的新景觀。
連日來,記者跟隨新春開訓部隊,觀察基層后勤保障新變化:官兵開訓吃什么、用什么?如何做飯、如何洗衣?訓練扎營在哪兒?車輛壞了怎樣修?一幕幕新春新景,濃縮了軍委總部對基層官兵的深情厚愛,展現了部隊科學發展的喜人成果,也蘊含了許多官兵美好的期盼……
南沙礁堡,菜綠燈亮淡水足“尖椒肥腸、鹵牛肉、紅燒豆腐、洋蔥炒雞蛋、青菜、紫菜蛋湯……”如果不是從遠程視頻上看到,記者真不敢相信這是剛剛結束節后首次訓練的南沙永暑礁官兵的午餐。
通過遠程視頻,記者看到,永暑礁種菜的菜架上沒有星點泥土,綠油油的“上海青”卻長勢喜人。這幕場景不尋常。前年,永暑礁“四防”菜地正式動工,這項專門針對南沙島礁特點開發的科技種菜項目,采用先進的無土栽培技術,不僅具備“防臺風、防雨水、防日曬、防腐蝕”功能,還大大縮短了蔬菜的成熟周期。“不僅如此,由于采用了新型遠航食品包裝、貯存方法,擴建了冷藏庫和冷凍庫,蔬菜貯藏時間大大延長,餐餐有鮮菜已經不再是夢想。”說到這里,深知南沙守礁官兵吃菜難的南沙巡防區司令員劉堂有些激動。
讓赤瓜礁油機班戰士卞波激動的,不僅是吃上了時令菜,還因為用上了放心水。他告訴記者,每天體能訓練結束,只需手持淋浴卡,來到澡堂里一刷,就能暢快淋漓地洗一次淋浴。現代化的雨水收集設施、新增加的一次中途補給以及先進的海水淡化設備,讓南沙淡水供給變得更加充裕。
廣州軍區,電腦描繪導航圖
鐵甲戰車縱橫馳騁,槍炮聲此起彼伏。春節剛過,廣州軍區某團一場實彈演練拉開帷幕。“2號戰車履帶受損,請求支援。”一條信息傳來,保障車輛立即啟動。然而,茫茫群山密林,待修裝備到底在哪里?“7號高地西側的光點便是目標。”助理員王維新指著電子地圖告訴記者,如今通過信息系統升級改裝,指揮員能在復雜的地形條件和戰場環境中準確識別待修車輛,實現精確保障。
選定目標,輕敲鍵盤,一條導航路線出現在眼前。“這是計算機根據保障裝備和目標位置關系選定的路線,在實戰中還要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實時進行調整。”王助理說。
突然,一條信息從12號戰車傳來:“4號高地旁有小股‘敵人’出沒。”駕駛員方向盤一擺,改由5號高地右側行進,計算機立刻自動生成新的導航路徑。“以往遂行野戰保障任務,恨不得多長幾雙眼睛。”王助理說,如今保障裝備擁有了較強的信息感知能力,修理人員變得耳聰目明,大大提升了裝備的戰場生存能力。
不久,所有保障任務全部完成,裝甲鐵騎迅速突破藍方防線……
云南邊防,便捷野炊飯菜香
近日,記者跟隨云南某邊防團兩個巡邏分隊完成會哨后,走了10多公里山路,早已饑腸轆轆。記者詢問身邊的教導員羅映紅:“這荒郊野地的,30多人的午飯怎么解決呀?”“我們巡邏兵背著‘炊事班’呢!”羅教導員笑答:“現在是11時40分,半小時后準時開飯。”
說話間,只見三名戰士從背囊中取出兩口锃亮的行軍鍋,分別架在兩個折疊支架上,隨后在支架內塞入噴著熊熊烈焰的柴油爐燃燒器。“背黑乎乎的行軍鍋巡邏的歷史已經結束了!”談起這套上級配發的“連用野戰給養器材單元”,十二連連長祁明濤如數家珍:便于攜帶,可由巡邏戰士用配發的背囊攜帶;快捷可靠,用柴油爐供熱,無論刮風下雨,半小時內就可完成一個連的熱食保障;功能配套,面布、菜板、蒸盤、迷彩調料袋等配件一應俱全。
記者發現,雖然柴油爐“呼呼”作響,但不見一絲黑煙,不僅便于隱蔽,而且干凈環保。“嘟……”12時剛過,開飯的哨音響起。青椒肉絲、番茄雞蛋、醋熘白菜、爆炒雞丁和酸菜洋芋絲湯,四菜一湯色香味不遜于連隊餐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