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供應鏈論文

供應鏈金融擴展服務何以受限?

2012-2-14 1:02: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陳支農
    事物都有兩面性,供應鏈金融也不能例外。供應鏈金融在我國的商業銀行獲得了顯著的成績,但作為一個全新的融資模式,在實踐過程中,也產生了一些問題,需要引起重視。
    首先,供應鏈管理的不成熟影響了供應鏈金融推行的效率。目前,我國商業銀行推行的供應鏈金融僅局限于汽車、鋼鐵、能源、電信等有限幾個行業,原因在于目前我國國內的供應鏈管理的意識普遍薄弱,成員之間關系松散且邊界模糊,核心企業對供應鏈成員的管理缺乏制度化的手段。在這種情況下,供應鏈融資中對核心企業的資信引入有時缺乏利益激勵,而成員企業對核心企業的歸屬感不強,也導致基于供應鏈的聲譽效應和違約成本構造起來比較困難。這種狀況不僅使得銀行可選擇開發的鏈條有限,而且也要審慎評估供應鏈內部約束機制的有效性。
    其次,我國商業銀行推行的供應鏈金融風險控制體系尚不完整。理論上看,供應鏈金融風險主要來源于包括政策、市場、法律風險在內的外生風險以及包括信用、操作風險在內的內生風險。供應鏈金融是一種整體性、高技術含量的融資模式,必然需要完善的風險控制體系加以控制。從我國各商業銀行推行的供應鏈金融和業務營運的機構設置來看,除了深圳發展銀行以外,大部分銀行的供應鏈融資尚未獨立,風險控制的核心價值并未有效吸收。結果不僅未能充分發揮營銷的效率,也存在較大的風險隱患。
    再者,我國商業銀行供應鏈金融的技術支持相對薄弱。在供應鏈金融業務的發展過程中,技術平臺的引進是很重要的。國際銀行開展供應鏈金融業務時就多用到了先進的網絡技術。而目前國內金融信息技術和電子商務的發展相對滯后,使得供應鏈金融中信息技術的含量偏低。在許多銀行的供應鏈金融中,目前在單證、文件傳遞、出賬、贖貨、應收賬款確認等環節很大程度上需要人工確認,這不僅嚴重影響了供應鏈金融的融資效率,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銀行的操作風險。
    基于以上供應鏈金融創新發展中的問題,筆者認為,我國供應鏈金融創新已到了必須解決觀念創新、技術創新、組織創新和制度創新的階段。第一,在觀念創新上,要時刻牢記創新是金融發展永恒的主題,創新無處不在,無時不有。第二,在技術上,通過物聯網的技術創新(即傳感器加互聯網),建立我國產、供、銷的完整供應鏈信息系統。通過傳感器的技術創新,將互聯網運用到基礎產業和服務產業,建立起不同行業、產品的基礎供應鏈信息管理平臺,為供應鏈金融實現技術的整體管理創造條件。第三,在組織上,突破供應鏈金融僅僅作為銀行業務創新的范疇,圍繞供應鏈管理,建立能夠集提供物流服務、信息服務、商務服務和資金服務為一體的供應鏈第三方綜合物流金融中介公司。它既有現有的第三方物流公司的職能,又具有充當銀行和生產、供應、銷售之間的融資角色的職能。對銀行來說,有必要對其管理體制、業務流程和盈利模式進行相應的變革,可以圍繞供應鏈金融業務建立相應的業務事業部制,通過供應鏈金融業務的整體外包或部分外包的合作形式,與供應鏈第三方綜合物流金融中介公司合作,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務,建立全面的業務風險管理模式,實現企業、銀行風險控制和績效指標任務的順利完成。第四,在制度上,實現對原有的銀行分業管理向混業管理的轉變,允許銀行把非核心的業務合理有序地外包給專業的供應鏈第三方綜合物流金融中介公司;允許諸如第三方綜合物流金融服務公司中介服務的存在,并依法從事有關融資業務。在供應鏈金融服務中,由于銀行作為質押人,不完全具備監管質押物的條件,此時第三方綜合物流金融中介的產生,不但可以擔負起幫助銀行看管質押物的職責,而且還可以為銀行提供相關的信息、商務服務,改善信息不對稱情況,提高銀行等金融機構的風險管理、市場控制和綜合服務能力。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