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流通資訊

美國發展多式聯運的經驗

2012-12-6 11:23: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張俊勇
    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進出口國,每年數以萬億噸的貨物流入和流出美國境內,對交通運輸帶來了壓力和挑戰。為此,美國把發展多式聯運作為加速流通、降低成本、優化供應鏈以及應對環境變化要求的重要舉措。
    1991年,美國國會通過《陸地多式聯運運輸效率法案》,該法案提出要為構建美國全國范圍的多式聯運體系提供法律保障,促進各種運輸之間的整合與銜接,消除運輸節點上阻礙貨物運轉的瓶頸因素。1998年,美國簽署了《21世紀運輸公平法案》,從機制、規章制度和基礎設施等多方面共同推進多式聯運的發展。自此,美國交通部設置多式聯運辦公室,直接負責美國多式聯運的發展。
    美國多式聯運的發展:一方面源于交通運輸的壓力,在各種運輸模式的基礎設施已經較為完善的情況下,如何發揮它們的綜合優勢成為美國上下重點考慮的問題;另一方面,美國一直擔心本國的競爭力被他國所超越,始終把應對挑戰作為國家戰略來考量。美國認為通過發展多式聯運來降低物流成本可以保持自己的競爭力。為此,美國交通部對全國港口、機場、貨站等進行了全面評估,最終確定了全國517個物流節點,其中機場作為物流節點的數量達到99個。
    美國發展多式聯運的經驗做法是讓市場機制充分發揮作用。政府財力有限,也不可能大規模出資對物流節點進行改造。針對物流節點設施改造的一攬子融資計劃出臺。比如政府通過稅收手段籌集專項建設資金,市場主體通過發行債券和貸款達到融資的目的,通過多種手段的應用,發揮了政府和私營部門的各自優勢,充分解決了融資問題。
    美國長灘港是亞洲到北美的貿易門戶,大批貨物在此集散。由于鐵路、公路、港口之間道路和設施不匹配,對多式聯運帶來很大障礙。為解決港站、貨場、集散站等之間銜接不暢的問題,美國興建了Alameda工程,該工程修造了立體化的貨運通道,通過貨運火車入地直通港口碼頭工程,不僅使得鐵海聯運得以無縫銜接的實現,也大大緩解了港口公路交通的堵塞問題,使運輸成本、裝卸作業成本和在港時間大大降低,也減少了城市噪音,提高了服務質量。
    1994年,北美自由貿易協定簽署,美國、加拿大、墨西哥三國之間投資和貿易機會逐漸更多。為充分發揮鐵路運輸在跨境貿易上遠距離運輸的優勢,美國有關部門在貨運列車出發前進行預檢和封裝,通過技術手段對貨物進行全程跟蹤,此舉簡化了海關手續,極大地縮短了貨物在途時間,確實實現了自由貿易區內的“門到門”服務。
    除了物流基礎設施節點之間的完善,美國物流部門加強了對IT技術的應用,通過一些示范性項目,逐步在全行業進行大規模推廣。充分利用智能系統架構和標準化,比如GIS、物聯網等加強貨物的識別,確保運輸模式之間轉換的兼容性,達到了對貨物全程跟蹤和安全控制的目的和效果。
    (作者單位:石家莊鐵道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