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流通資訊

需要反思農產品滯銷為何老重演

2012-12-6 11:23: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禾刀
    最近一個月來,農產品滯銷的新聞開始在全國各地出現,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的滯銷品種更多,除了蔬菜,還有水果。而滯銷的量,也格外大,動輒數以萬斤。
    豐收不豐產,部分農副產品滯銷已經成為年復一年的常見現象。為最大限度減少農民損失,一些地方的應對之舉是,要么通過媒體等渠道,拓展商機,要么動員黨政機關工作人員,迅速掀起采購滯銷農副產品的高潮。其情至誠,其行可嘉,但這樣的關愛之舉至多只是減少損失,不足以形成增收的健康機制?傮w看來,農副產品常常滯銷,主要因為面臨三大掣肘。
    首先,是盲目的規;N植。一些地方為農民盡快走上富裕道路想了不少辦法,其中就包括鼓勵種植經濟作物,提高農產品的價值。正是在這些行政力量的強力推動下,各色種植基地如雨后春筍般出現在各地,什么基地都有。
    其次,是市場鏈條過短。在一些地方盲目推崇基地化種植,擴大規模的同時,相關配套營銷體系并未得到足夠重視。從一些地方的救市之舉來看,也只是一再呼吁經銷商采購。像在一些發達國家,農作物的規;N植已從田間延伸至商場的柜臺。農民只管種與收,遍布各地的農作物產銷經濟實體負責銷售。
    再次,是中間環節成本過高。首當其沖的便是運輸成本。近年來,雖然國家建立鮮活農產品公路運輸“綠色通道”,但中間過高的運輸成本依然大幅抬升了農產品價格。如新聞里披露的一些地方蔬菜與水果價格賤到只有一兩角,但實際上在市場上很難享受到這樣的實惠價格。
    激發社會愛心力量,幫扶產品滯銷的農民,這當然是一個溫暖社會的好做法。但愛心畢竟有限,不可能使農民真正順應市場規律,走上致富之道。因此,當下對農產品頻頻滯銷現象,有必要圍繞問題,針對性地研究對策,出臺相關扶持政策,建立健全農副產品從地頭到餐桌的鏈條,從而改變農副產品生產種植與市場嚴重脫節的現象。
    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是,年復一年的滯銷現象,到底有沒有紓解的出口?
    在市場尚未飽和的短缺時期,這些舉措無疑有助于大力促進生產,可以為農民帶來實惠。但隨著各地規模種植能力的迅速崛起,基地化種植的天平快速滑向了微利或虧損的那一端。幾乎每年都能看到包菜、蘋果、桃子、西紅柿、西瓜、柑橘等產品滯銷的“新聞”。
    首先需要反思的是,產、供、銷一條龍式的基地化生產,確實是現階段農民種植經濟作物致富的理想模式之一,但過多過濫,尤其是不切合各地實際的規模化種植,本身就為滯銷埋下了伏筆。
    其次,一些地方盲目復制外地基地化種植模式,肆意擴大種植面積,貪多求大,缺乏全局性規劃,缺乏品種改良的長遠思考,導致產品始終在低層次徘徊,農民增收無望。
    再者,在與市場對接方面,許多地方在基地化種植方面干勁十足,在終端銷售方面要么大包大攬,要么完全拋給市場。農民始終是市場風險的主體,難以在市場摸爬滾打中得到鍛煉成長。
    解決問題的“出口”至少有兩點:一方面要將市場因素順利傳導至產、供、銷各個環節,鼓勵農民從單純的等市場變為積極主動地找市場;另一方面,要通過集團化運作、建立種植保險等途徑,大力構建經濟作物種植保障體系,增強收入穩定性。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