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倉之惑:都市人的快遞依賴癥
2012-1-12 18:45: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爆倉,又見爆倉!隨著網購在國內的興起,每逢節日,物流快遞的壓力就會劇增。尤其現在臨近中國人最為重視的傳統節日——春節,眾多物流快遞企業更是將面對人手短缺的“困境”,于是爆倉自然無可避免。對于網購愛好者來說,爆倉意味著訂單無法下單、下單無法確認送達日期……一時間,平日的便利變身成了麻煩,不少人還真不知道該怎么好。
快遞在我們生活中到底扮演了什么樣的角色?我們和快遞的“拉鋸戰”中還有哪些故事?面對爆倉,究竟有什么方法應對?如果你有興趣或者同感,且看看我們的話題吧!
一個城市人的“快遞”一天
早上7:00起床,習慣性地拿起一本快遞來的雜志和報紙,看看最新的資訊。
上午8:00上班途中,習慣性地堵在路上,這時候,正值物流快遞行業配送的高峰,快遞車堵在路上,快遞員的自行車穿梭在人流和車流中間。
上午9:30快遞員準點打來電話:“你有包裹,下來拿!”這些包裹和文件有些來自工作,有些是自己網購的生活用品……
中午12:30邊在單位吃盒飯,邊瀏覽電商網站,看看最新的促銷信息,下單購買然后選擇快遞配送……
下午2:00另一個快遞公司來電。
傍晚6:00大件物品快遞已經等在家門口:“怎么還不回來收快遞,我們要下班了!”
晚上9:00好友MSN說又有促銷了,趕緊打開網站看看,是否需要下單購買然后選擇快遞配送……
快遞依賴癥
不管你對快遞的服務和價格等問題是否有怨言,無法繞開的一個事實是,我們的生活越來越離不開快遞了,尤其是在都市生活的人,快遞更像是一個“保姆”,服務于你生活的方方面面,而其中有一部分甚至患上了“快遞依賴癥”,有快遞的日子煩且充實,沒有快遞的日子,似乎有點空落落的?
回想從前的快遞行業,其實最早只是擔負著一些簡單的郵件往來的作用,對于信息化的發展,起到的影響可謂非常細微。到了信息化發展的快速階段,由于更多的交流已經通過信息化的手段來實現,物流快遞這個行業曾經一度被看作是夕陽行業,對其發展的前途還會報以懷疑的態度。但是隨著電商行業的出現和成長,電商只能解決線上部分問題的缺陷日漸突出,而所有線上的賣家都需要通過最終物流快遞的渠道,來解決電子商務領域“最后一公里”的問題,而當電子商務的發展進入快速增長期后,對物流快遞領域的需求也呈現幾何級別的增長,快遞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角色,一躍成為了電子商務行業的最關鍵組成部分。
相信大多數的城市人都聽說過京東商城,更不用說淘寶,而且相當一部分人更是淘寶或者京東商城的客戶,使用過其服務和購買過其商品,但是不管你是淘寶還是京東的客戶,或者你更加偏愛當當網或者1號店,他們不同的購買體驗都只是局限在線上部分的展現。最終這些電子商務網站和消費者能夠產生真正人與人關系的,就只有代表這個電子商務網站的那一位快遞員。
也有那么一部分人,是主動和快遞建立聯系的,例如如果你就是一名淘寶的賣家。相信不少做過賣家的網友都會發現,雖然通過網絡進行商品售賣的過程中,將商品成功售出是一個關鍵的步驟,但是如果將商品安全快捷同時又廉價地送到你的客戶手上,則同樣是一個不小的學問。而根據不少賣家網友的新的反饋,往往如何能夠解決快遞這一塊的問題,才是最后能否成功獲得盈利的關鍵,也是整個網上商品交易過程中最讓人擔心和消耗精力的部分,經歷過這些波折的賣家一定不會認為快遞是他們生活中最緊密的一部分。
由此可見,雖然如果單獨以快遞來與各位消費者的生活進行關聯的話,或許沒有太多的直接交集。但是無論是作為電子商務網站的買家還是賣家,最后需要完成電子商務流程的關鍵都落到了快遞這個環節上,也許目前還有部分消費者還沒有開始體驗電子商務所帶來的樂趣,但是相信隨著電子商務的進一步發展,電子商務會越來越普遍地深入到每個人的日常生活中,隨之而來的,當然就是那個你所期待的快遞員的來電了。
快遞“三宗罪”
第一宗:價格不斷上漲
人物:張霞
身份:外資公司市場經理
張霞一年前剛剛做了母親,但是自己的工作環境競爭壓力大,先生也時常出差,家里沒人照顧小孩,所以休完產假之后,張霞就忍痛把女兒送回了湖北老家,交由父母照顧,自己只能隔幾個月回去探望一次。張霞考察過老家的嬰幼兒用品市場,發現中低端的產品比較多,父母又不太會網購,因此女兒的奶粉、衣物、玩具等,多是張霞夫婦去香港出差時買回來的,再寄回老家,每個月都會通過快遞寄出一兩個包裹。
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張霞發現快遞的費用在悄悄的增加,“因為每次寄的東西差不多,所以還是可以明顯看出差別的”,以前一次的運費不超過四十元,現在常常要五十元,甚至更多。不僅是包裹,張霞在單位寄文件到北京的總公司的費用也漲了,“我們公司多用順豐,以前一份文件寄到北京18元就可以了,現在都要22元。”
背景:
去年10月,順豐率先掀起了快遞業內漲價風潮,隨后各大民營快遞公司也相繼跟進,韻達于去年12月16日宣布每個快件派送費在原有基礎上增加1元,隨后中通也宣布每件增加1元有償派送費,同時,部分城市快件的運費上調2-3元/公斤,匯通也表示從12月27日期間對全網有償派送費用在原有基礎上上調0.5元/單。至此,各大主要的民營快遞公司都加入了漲價的行列。
業內人士分析,這一波快遞公司漲價主要是因為隨著業務量的持續增長,快遞公司運作成本不斷增長,因而面對巨大的運營壓力,對于快遞公司來說,一旦快件量的增加峰值超過了自身的服務能力,就會出現“爆倉”,甚至會出現“業務量越多越虧損”的情況,于是不少快遞公司選擇了漲價。
去年12月21日,國家郵政局下發通知,要求快遞企業不得擅自停止經營。中國快遞協會12月31日也發布了《春節法定假日期間快遞服務指導規范》,規定各企業應在每個開辦業務的城市提供營業網點收件和指定區域派送服務,營業網點和收派服務時間每天總體應不低于6個小時。這也是近期漲價的原因,春節期間招工難,人力成本比平時成本要高出至少20%,加上運輸車輛的成本因素,對于利潤較薄的快遞企業,漲價成為必然選擇。
第二宗:變成“慢”遞
人物:許運
身份:事業單位技術人員
從事技術工作的許運是個資深“宅男”,能在網上搞定的事情決不在線下解決,日常生活所需的物品基本都在網上購買。今年春節適逢許運父親六十大壽,幾年都留守廣州值班的他準備回家過年。聽說家里比較冷,許運從網上購買了一件厚的羽絨服。
往常下單后第二天就發貨、隔天就能收到的,這次下單好幾天后都還顯示沒有發貨,許運詢問賣家,被告知因為快遞爆倉,所以上門收件沒有那么及時,這幾天許運再看,發現終于顯示發貨了,他擔心能不能趕在這周內寄到,“我周六的火車就要回家去,若是周五還沒收到,就只能再去商場重新買一件應急了”。
背景:
物流是電子商務的重要環節,隨著我國近年互聯網用戶和電子商務貨運量的快速增長,也推動了我國快遞行業的發展。尤其是在剛剛過去的一年,我國的電子商務市場迎來了井噴,來自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2011年前三季度,中國電子商務整體交易規模已達到5萬億,已經超過了2010年全年4.5萬億的規模,預計2011年全年的交易規模將達7萬億。面對如此龐大的規模,現有的快遞容量并不能滿足市場需要,出現了供需失衡,影響了物流效率,快遞于是成了“慢”遞。
快遞變慢的情況在幾次大規模的電商促銷活動期間表現得尤為明顯,去年淘寶的兩次大規模促銷活動“雙十一”和“雙十二”期間,快遞日處理量就分別捅破了1600萬件和1800萬件,隨著年底網購高峰的到來,從12月下旬開始,快遞的日處理量就一直保持在1500萬件左右,快遞服務能力與市場需求矛盾更加突出,大量的快件被積壓,越來越多的消費者不能及時拿到網購的貨品。
第三宗:服務質量下降
人物:馬佳佳
身份:媒體從業人員
說到快遞的服務,馬佳佳有一肚子苦水。因為工作的關系,馬佳佳并不常常在辦公室,她回憶自己收快遞的歷史,很少遇到快遞員會提前打電話詢問你是否在的,“都是直接沖到單位樓下才打電話,好幾次我說不在單位,快遞員還很兇的問‘這個點你為什么不上班’。”
一次,她收到快遞電話時,正好在趕回單位的路上,還需要二十分鐘左右的時間,就跟快遞員商量,看能不能稍微等一下,快遞員說自己每天幾百個快遞要送,沒有時間等,馬佳佳剛想問能不能改第二天送,還不等她講完,對方就掛斷了電話,“結果之后那個快遞再沒有聯系我,也不知道誰給我寄到東西,寄的什么,最后這件快遞去了哪兒,沒有人給我任何解釋。”
最近快遞漲價,馬佳佳對漲價之后服務并沒有相應改善也相當有意見,前幾天她在網上買的衣服寄到時,外包裝的紙盒已經破掉了,“幸好賣家還包了一層塑料袋,不然衣服就徹底弄臟了”,這幾天的情況更糟糕,“我在網上查單號,顯示已經到了本地的倉庫,但等了兩天還不見派送,打電話過去快遞公司說,人數不夠,要是著急的話只有自己上門去取,要自己去取,我還要快遞干嘛呢。”
背景:
消費者對于快遞服務質量的反映由來已久,一方面是因為快遞行業進入門檻低,快遞企業和員工的素質良莠不齊,快遞員的流動性大,加上缺乏行業監管和懲罰措施,因此快遞行業服務差的事件屢有發生,嚴重的還曾經發生過寄丟貨物,快遞從業人員盜竊、置換貨物的事件發生。
由于包裹的多少直接與快遞員的收入掛鉤,按照規定,一個包裹可以免費投遞兩次,減少第二次投遞,就等于增加收入,不少快遞員急于第一次就把包裹送達,在服務方式和質量上就容易存在一定問題。同時,快遞員的工作量大也是影響快遞員服務質量的一個因素,由于快遞行業的發展跟不上電子商務的發展速度,快遞服務能力與市場需求矛盾突出,單個快遞員的工作量增大,尤其是春節期間,快遞行業人工緊缺,更是難以保證服務質量。
應對“爆倉”我有妙招
妙招一:選同城賣家更有保障
王小姐是資深淘寶買家,多年來的網購經驗讓她面對爆倉局面早已處變不驚。“年關貨物積壓肯定很嚴重的,所以我現在網購根本就不會選那些外地的賣家了,因為異地發貨要經過好幾個分揀和配貨的過程,每個過程都有可能拖延,要真是買一些急著要用的東西或者送人的禮品碰到一個環節拖延那就麻煩大了。”在這種情況下,王小姐采用的應對措施其實也很簡單,“盡量找同城的賣家交易咯,這方面我已經問過不少快遞公司,很多快遞公司除了春節那幾天基本上同城交易都還是可以保證收貨、送貨的,雖然同樣也可能有幾天的延誤,但是只要計算好時間,提早一些時間下單,基本都能保證收到的。”
不過王小姐同時也指出:“相對于異地賣家,同城賣家的一些產品可能在價格上會出現一些變化,基本上可能都會貴上一些,但是由于送貨有保障,這種價格方面的事情在非常時間就不能太計較了。”
妙招二:要想快還不如上門自取
除了找同城賣家交易之外,網購達人葉先生還向我們提供了另外一種解決方案:“現在很多B2C網站在大城市都是有網購貨品自取點,要是大家購買的不是太大件的物品又趕著用的話,其實完全可以自行上門取貨的。”據葉先生介紹,他自己在京東上購買的不少貨品就是自行取貨的。“比起等著送貨上門肯定會麻煩一些,但是這種方法在快遞爆倉的時候肯定是最省時間的,而且還可以當場驗貨,對于一些易碎的物品來說其實更有保障一些。”
另外據葉先生介紹,除了B2C網站之外,一些同城的C2C賣家其實也能夠提供自行取貨的服務的。“比如我前段時間在廣州的一個賣家那里買的智能手機,就是自己上門取貨的,他們是有實體店經營的,上門拿貨當面可以驗清楚貨品,可以很有效減少售后的爭議的。”葉先生建議,如果消費者要購買一些比較貴重的物品,其實可以優先選擇有實體店面的網絡賣家,“尤其是電子產品,這類產品比較容易出現假冒偽劣的情況,還是上門自提、當面驗貨最有保障的。”
妙招三:直接去賣場買也不錯
和葉先生、王小姐的選擇不同,年過中年的趙女士雖然同樣也比較看重網購的便宜和方便,但面臨即將出現的大面積爆倉情況,她的選擇更加直接:“我準備直接去賣場買好了,原來網購主要是看中價格比較便宜和快遞送貨上門,但是現在逼近年關,送貨根本就趕不上,價格就算便宜也沒什么用了啊!”在王小姐看來,傳統賣場沒到年關促銷的力度也十分驚人,部分產品和網購相比甚至更加給力:“可能還主要是要購買的產品類型的問題吧,一些知名品牌的產品還是在傳統賣場更有質量保障的,一些年貨產品也同樣有比較多的優惠的,所以我還是比較傾向于在傳統賣場購買年貨的。”
據王小姐介紹,其實從圣誕節開始各大傳統賣場就已經開始紛紛加大促銷力度,“不少廠商甚至推出了4折以下的優惠,還有很多買多少送多少的政策,其實算起來還是有不少著數的,而且逛商場這件事情還能全家人一起去,購物之余還能和家人共享天倫,這個和網購一個人就能搞定相比其實還是有更多額外的樂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