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11”激發國內快遞業三大變革
2012-11-15 9:53:00 來源:北京商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今年的“雙11”對于快遞領域而言有些特別,為了避免去年爆倉情況的發生,天貓與9家快遞企業合作,采取各種措施仍然架不住“雙11”期間“淘寶系”銷售額的成倍增長。照目前的情況看,曾經出現的快遞爆倉今年將難以避免,但天貓與快遞企業的合作為今后電商與快遞的發展將會帶來哪些新思考? 變革一
健全預測機制
今年,為了避免重蹈去年“雙11”引發的快遞爆倉,各大快遞企業與天貓進行合作,紛紛開通專線、專網溝通,預計今年“雙11”期間的日單量將從去年的300萬-400萬單上升到500萬單。據國家郵政局的相關數據顯示,今年與天貓合作的九大快遞企業新增2.95萬輛運輸車、20余萬平方米分揀場地、6.5萬人補充到一線,全力保證“雙11”快遞服務。
雖然通過“備人備車備場地”,但今年“雙11”實現的增長仍遠超預期。在業內人士看來,今年由于“雙11”的銷售額呈幾何級增長,所產生的快遞單量遠超出各大快遞企業的預估范圍,不少業內人士認為今年快遞爆倉在所難免,一位快遞企業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今年沒人料到會增長這么多,就好比天氣預報,預計明天是中雨,而實際上來的卻是暴雨”。業內專家表示,在預估的范圍內,單純的增加運力并不能避免爆倉情況的發生,應建設相對靈活的應急機制,“可以借鑒國際快遞巨頭在網購旺季雇傭臨時工的做法,避免人員浪費的同時增加運力”。
變革二
建行業數據平臺
今年“雙11”為了確保物流暢通,天貓上線“物流預警雷達”系統,打通天貓與快遞物流企業之間的數據隔膜,以幫助商家和快遞物流企業在“雙11”期間合理安排發貨送貨。不少業內人士對于天貓的這一平臺表示肯定。
在天貓物流應急辦公室,記者看到,一面墻上的大屏幕顯示著全國各地的物流實時動態。相關負責人表示,天貓已與占全國90%以上運力的九大物流公司進行過多次溝通。根據全國各地的歷史交易數據和快遞情況,公司開發出了一套物流監管系統,網上每一筆訂單的下單、發貨、簽收全過程都在監管范圍內,當一個城市某公司承接的快遞包裹量超出了原來的轉運能力后,公司會與這家快遞公司溝通,確認后就會主動與該公司有訂單的賣家聯系,建議其更換物流公司,或者調整發貨節奏。快遞公司則可以向天貓物流申請查看系統實時預測頁面,根據平臺上包裹數據流向,進行未來數天的預測,便于快遞公司及時調整運力資源。
天貓方面表示,這一平臺有望在“雙11”之后進一步完善,使其成為國內首個物流預警數據信息化產品。不過有快遞企業相關負責人表示,天貓數據平臺所提供的對于快遞企業而言僅僅只是一個數據,因為如果按照他們的建議,商家更換物流會影響快遞企業的收益,而延遲發貨則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快遞企業在消費者中的口碑,“天貓為確保物流配送暢通,建立數據平臺無可非議,但下一步如何在消費者、商家、快遞企業之間尋找到一個合適的平衡點,才是關鍵”。
變革三
推廣自提點模式
在采訪過程中記者發現,今年“雙11”不少業內人士認為經過三年的磨練以及今年認真的準備,除去天氣等因素,快遞企業在干線調撥方面的問題不大,但在末端配送卻面臨爆倉難題。
天貓通過長期調查,預計到末端爆倉的可能性,趕在“雙11”之前,在北京、上海、杭州等城市的580多個便利店、社區網點設立“社區服務站”以緩解末端配送的壓力。
但有業內專家認為,天貓雖然提前在自提領域進行布局,但由于目前國內消費者的觀念尚未從“等快遞”向“取快遞”進行轉變,使得“社區服務站”的實際功效大大降低。“對于快遞企業而言,一位快遞員一天能夠配送100個快件,一個站點一天能夠消化500多個快件,而社區服務站每家只能存放最多幾十件,對于爆倉這種需要快速消化快件的情況,作用相對較小”。
對于天貓在自提點的布局,不少業內人士表示肯定,“快件自提是滿足消費者對于電商配送個性化需求的形式之一,其市場潛力較大,對于天貓而言,需要的是時間進行布局和轉變消費者的觀念”。(記者 王璀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