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郵政借住文化之力發展集郵業務
2012-10-3 7:19:00 來源:中國郵政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中秋佳節這個重要的節日市場,卻歷來是集郵業務市場營銷的“短板”。雖然誰都看好這個市場,但因節日時間短、開發郵品易形成庫存等因素,想把這塊“蛋糕”做大卻不易。今年,河北郵政“逆流而上”,把握文化主線,對接高端,組織了2012年明月中秋集郵精品品鑒沙龍活動,以文化的饕餮盛宴贏得了市場青睞。數字顯示:9月5~21日,中秋集郵品鑒沙龍活動在全省11個市局開展的17天內,實現收入3092萬余元,超過自定計劃的55%,創歷史最高水平。河北郵政用實踐證明,以文化集郵為引領,提升郵品的文化價值,不但切入了市場,而且做大了規模,實現了品牌效益的最大化;不僅打造了傳播集郵文化和傳統文化的平臺,而且提升了郵政的影響力,培育了潛在的集郵大市場。
創新營銷模式:“產品”升華“文化”
隨著時代發展,社會對文化產品的需求無論在形式還是內涵上,都呈現出多樣化的需求,文化禮品市場逐漸升溫。如何抓住這一商機?河北郵政立足集郵文化產業這一新視野、新高度,認定集郵最大的魅力是集郵文化的魅力,集郵不僅僅是經營產品,更是傳播一種文化,文化營銷才是集郵經營者應有的理念。
經過前期認真的市場分析和調研,河北郵政確定在全省首次舉辦面向高端客戶的2012年明月中秋集郵精品品鑒沙龍活動。河北省公司總經理鄧慧國告訴記者,品鑒活動必須深度發掘郵票背后的文化內涵,并有機地和社會文化、地方文化相融合,以活動作為傳播集郵文化的平臺和窗口,以文化提升集郵產品的價值。
由此,河北郵政將此次活動定位為集郵文化的一次盛會,特別邀請12位著名集郵專家和郵票設計家分赴11個地市,解讀和詮釋郵票藝術與集郵文化,現場宣講郵票的設計理念,郵票印刷的新技術、新工藝以及郵票背后的文化內涵。秦皇島局邀請的一位客戶受此吸引,在品鑒活動中一次性購買了《老紀特全集》、《文革大全》等郵品,價值97萬余元。
9月21日,在石家莊局品鑒現場,一位受邀嘉賓在集郵專家答疑解惑后對記者說,以前只知道買郵票、集郵品到郵局,現在通過專家講解才了解這么多郵票的內涵和設計工藝,這些高端禮品很適合現代的社交需求,其文化價值更吸引人。
在廊坊局品鑒現場,首輪生肖猴票雕刻者、著名郵票設計家姜偉杰向來賓介紹了首輪生肖猴票的設計、雕刻、印制過程和“金猴”的市場傳奇,使得生肖郵品受到客戶的追捧。
張家口市委宣傳部、市旅游局的負責人聽完郵票設計家的講解后當即表示,“真是不虛此行”,并與張家口局達成制作地方形象宣傳和旅游集郵文化產品的合作意向。
拓展文化外延:“集郵”融合“傳統”
為適應品鑒活動和節日禮品市場需求,凸顯文化郵品的河北特色,河北郵政將中秋文化郵品開發與中國傳統文化相結合,融入獨具特色的河北文化資源,并主動走出去,對產品進行項目發布和公開招標,專門為品鑒活動打造了一批高端集郵禮品,福祿壽喜、梅蘭竹菊、書法、繪畫、唐詩宋詞等傳統文化精品成為品鑒活動的亮點。
特邀著名郵票設計家王虎鳴設計的兩款精品成為熱賣的文化禮品。《福祿壽喜》郵票珍藏冊將傳統祝福文化與河北多種民間藝術形式結合,極具地域特色,限量發行的1000冊全部售罄,創收上百萬元;《水墨藝韻》中國古代書法郵票全集典藏冊,囊括中國郵政已發行的篆書、隸書、楷書、行書、草書五套書法郵票,以及與書法藝術相關的《文房四寶》郵票,現場銷售762冊,創收250萬元。
還有,結合衡水內畫藝術、蔚縣剪紙和武強年畫等河北特色文化元素的《梅蘭竹菊》珍藏冊現場銷售765冊,實現收入80多萬元;《丹青墨韻》中國古代名畫郵票珍藏冊,收錄了已發行的14套古代名畫郵票,設計古樸典雅,截至9月21日,已銷售458冊,創收近150萬元。
與此同時,河北郵政與全省集郵專賣店合作伙伴合作,積極組織與高端客戶需求相適應的大清龍郵、老紀特、編號票、庚申猴和貴金屬等數百種珍品佳郵和中秋文化禮品,受到客戶青睞,僅貴金屬月餅系列就銷售上千件。
鎖定高端客戶:“文化”引爆“品牌”
為保證品鑒活動的效果,河北郵政對品鑒活動詳細安排、周密部署:從大客戶邀約、場地選擇等重點環節提出了統一的具體要求;組織講師團深入各市局進行重點培訓;統一印制活動宣傳冊,通過數據庫選擇向全省郵政3000名大客戶寄送的同時,由各市局對目標大客戶上門發放,并利用主流媒體進行產品及活動宣傳;大客戶邀約由各市局大客戶中心統一進行,并由各市局主要領導親自確定,確保了邀約大客戶的質量;省公司領導、省郵資票品局和各市局負責人,各縣(市)局局長全部參加了品鑒活動,和受邀大客戶一起鑒賞集郵文化,進一步融洽了合作關系;各市局還紛紛聘請當地主流媒體的主持人來主持品鑒活動;為回饋客戶,活動為到場嘉賓現場分三輪抽獎,現場訂單最大的客戶還獲贈由5位著名郵票設計家聯袂創作的手繪紀念封一套。
11個市局的品鑒活動在當地均產生了轟動效應。活動邀請的高端客戶有1200余名,這些鉆石級客戶輻射的影響力,潛移默化地擴大了集郵市場,成為引領大眾消費行為的風向標。通過品鑒活動,河北郵政培育的市場是可觀的,后續產生的價值是巨大的。
邯鄲局舉辦的品鑒活動現場銷售紀特郵票大全冊、編號郵票大全冊、《梅蘭芳舞臺藝術》特種郵票以及首輪十二生肖郵票金磚、《乘龍攬月》等貴金屬珍品,總銷售額達370余萬元。之后,該局在武安、磁縣相繼舉辦了活動專場,后續收入65萬元。滄州局邀請當地著名書法家現場揮毫潑墨為來賓題詞,熱情的客戶將書法家圍了個水泄不通,訂購的喜訊也在主持人的播報中不時傳來,現場形成收入208萬元。
對這次品鑒活動,鄧慧國總結說:“舉辦中秋集郵品鑒沙龍活動,是河北郵政對推動集郵文化產業健康發展的一次積極探索與實踐。其意義不僅在于收入,而在于體悟集郵文化產業發展的道路該如何走,看到集郵文化產業發展的光明前景和巨大的市場潛力。以整合資源和創建資源為先導,以文化融入為核心,以創建集郵文化產業鏈為支撐,以滿足社會需求、逐步提升河北集郵產業的社會地位和市場規模為目標,以文化的力量推動集郵文化產業健康發展,是集郵文化發展的必然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