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探索精益物流
2011-6-22 11:54: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誰不想有條不紊地運輸、倉儲、放置和生產,誰會希望到處找東西,誰不想隨時知道什么東西位于何處,誰不想使庫存物資少,而且很快可以拿到所需要的東西?”精益管理咨詢公司Leancor公司總裁羅伯特·馬欽科(Robert Martichenko)在上海2011精益高峰論壇如是道出精益物流的細節。
受油價、人工成本、利息等費用上漲的影響,中國的社會物流總費用近年來持續上升。數據顯示,今年1~4月,我國社會物流總費用2.4萬億元,同比增長17.7%。盡管物流成本上漲有企業不可控因素在內,但企業到底如何控制自身的物流成本?這或許就是一個精益物流能解決的問題。
時間是企業物流最大的浪費
在物流成本上升和物流服務價格偏低的雙重影響下,國內物流企業雖然收入增長較快,但企業效益有所下滑,經營壓力加大。從重點物流企業調查統計看,一季度重點物流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同比增長32.8%,但利潤同比僅增長1.6%,收入利潤率為4.5%。
對生產制造企業來說,物流成本不僅是其重要成本之一,也影響著消費者的購物體驗。捷安特(中國)有限公司GCM總經理古榮生發現,既要根據顧客需求,提供顧客滿意的物流服務,同時也要追求把提供物流服務過程中的浪費和延遲降至最低程度,不斷提高物流服務過程中的增值效益,但這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由于中國經濟發展很好,老板們都忙著接訂單,根本沒有想到去改進物流。”古榮生告訴《第一財經日報》。
事實上,企業物流活動中的浪費現象很多,比如無需求造成的積壓和多余的庫存、實際不需要的流通加工程序、不必要的物料移動、因供應鏈上游不能按時交貨或提供服務而產生的等候及提供顧客不需要的服務等。
“在這些現象中,時間是企業物流最大的浪費。因為時間是看不見的浪費,嚴重降低物流的效率,”古榮生表示,“對于企業來說,要想得到改善,應該如同刑事案件的偵查要從現場開始一樣,在制造活動的現場也可以發現所有的問題與答案。努力消除這些浪費現象,就是精益物流最重要的內容!
在他看來,影響物流效率的,不僅是資金、IT技術支持、車輛設備、倉庫、人才等資源本身,更重要的,是如何使這些資源能夠最有效地發揮作用的“組織能力”和“管理方法”。
縮短中外物流效率差距
不過,就在今年6月,知名電氣聯接技術產品領域制造商德國魏德米勒,正把自己占地面積達8000多平方米的亞太物流中心安家在上海外高橋。
“的確,相對于歐美國家,甚至亞洲的新加坡、中國香港等地區,中國內地的物流效率并不高。”魏德米勒大中華區總裁宛晨表示。據估計,同美國和歐洲國家物流成本僅占GDP 5%~10%相比,中國占到近20%。剔除GDP的算法差異,客觀地看,中國同歐洲國家和北美國家相比,在物流效率方面存在著較大的差距。
“中國的物流體系差距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體制和相關人才的儲備。”宛晨認為。
在宛晨看來,企業如何對自身物流資源進行優化配置,通過管理和決策,用最小的成本帶來最大的效益,是面臨的最重要問題之一。
“傳統的物流活動往往表現在倉儲、運輸或者包裝等一些單獨的環節上,企業物流往往非常關注這些單一環節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的提高,然而隨著供應鏈和第三方物流的興起,這種競爭不再停留在單一的環節,而是把整個物流過程或者供應鏈過程的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的提高,作為競爭的主要焦點!蓖鸪空f。
他認為,中國企業物流發展的挑戰之一就是企業的分析預測能力。這對類似于整車廠商這樣的工業公司來說,問題不是太大;但是對于其上游零部件供應商這樣的工業流通企業而言,因為“牛鞭效應”,距離最終消費者較遠,需求存在不確定性,如何管理這種不確定性就成為關鍵。
古榮生也向記者表示,現在捷安特的訂單,大多都是10輛車以下的!凹词故1輛車的訂單,我們也接!苯涍^精益化物流流程改造后,現在訂一輛自行車,三個星期內就可以交到客戶手中。而此前這一過程則須耗費數月的時間。
垂直和水平的挑戰
“企業的管理架構大多是垂直的,但從采購、生產、裝卸、搬運、包裝,到終極消費者的流程卻是水平的,這就存在垂直架構管理與水平操作流程之間的挑戰!绷_伯特·馬欽科說,對企業物流而言,多一道環節,就需要多花一份勞動,浪費許多成本。
日本豐田汽車公司是精益理論的倡導者,原臺灣豐田汽車(國瑞)副總經理王派榮認為,人們往往把精益局限于生產線,談的大都是精益生產方面的知識與工具,卻忽略了精益的思想其實可以廣泛地應用在許多其他不同的領域!霸诟偁幦找婕ち业臅r代,產品價格只會快速下降。如果企業不控制包括物流在內的成本,就會侵蝕到自己的利潤。”
對于如何改進物流效率,王派榮認為,雖然企業不可能改變現有的公路網、鐵路網及海運線等,但可以在現有資源上進行合理的運輸網絡優化,以不斷降低運輸成本。比如,在調運物資時,盡可能組織直達、直撥運輸,使物資不進入中轉倉庫,越過一切不必要的環節,由產地直運銷地或用戶,減少二次運輸。
“大多數人認為,傳統的大批量生產、大批量集中運輸是最節省的物流運輸方式,但實際上,如果考慮到綜合的總成本,可能小批量、多頻次的方式,更能減少浪費,因為這種方式減少了庫存。”精益企業中國總裁趙克強說。
“我們要從總成本上去考慮物流的效率,而不僅是物流的環節本身。”趙克強說,可能大批量的方式在運輸成本上有所降低,但是考慮到如果某一批次有質量問題,或者工程中的設計變化以及庫存及現金周轉等問題,從總成本上看并不是最優的方式。
羅伯特·馬欽科說,作為生產廠,一方面要把廠內的物流及整個后勤,按照可用的對價值鏈中的產品設計、制造和訂貨等每一個環節進行分析,找出不能提供增值的浪費所在;另一方面,根據客戶需求來靈活調整物流的頻率,通過消除生產和供應過程中的非增值的浪費,以減少備貨時間,提高客戶滿意度。(本文來源:第一財經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