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河聯運:嘉興內河水運發展的“春天”
2011-5-4 14:09: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我們的目標產值是3億元,比去年增長50%。”4月27日,在海鹽縣澉浦鎮,浙江林龍港口有限公司常務副總姜國海欣喜地告訴記者,目前該公司依靠海河聯運已經進入了發展的“快車道”,隨著嘉興市海河聯運戰略的進一步實施,經濟、政策環境進一步優化,未來公司的海運業務將得到極大拓展。 “嘉興發展海河聯運不僅有利于完善杭嘉湖水運集疏運網絡體系,還可以減少中間環節,降低企業運營成本;減少環境污染,降低對城市的干擾;緩解杭嘉湖地區公路和鐵路的交通壓力等。”嘉興市港航管理局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下一步,嘉興內河水運發展將以海河聯運為重點,通過低成本內河航道運輸,輻射到杭嘉湖腹地和長三角地區,進一步提升對浙北、浙西的輻射能力。
三位一體 海河聯運蓄勢待發
位于海鹽縣的浙江林龍港口有限公司,主要從事船舶生產和海運物流。去年,該公司外海接貨量70萬噸,建造海船5艘,實現年產值2.04億元。預計2011年外海接貨量為100萬噸,目標產值3億元。
“嘉興前海后河,通過海河聯運,具有成本低、運量大、環保三大優勢。”姜國海表示,一條700多米長的輸送帶以每小時1200噸的速度,將煤炭、建材等貨物從兩個5000噸級外海泊位源源不斷地送到300米外的長山河,再通過4個500噸級內河泊位的中轉,運抵浙北、蘇南地區。姜國海算了一筆賬:實現“海河聯運”后,運送同等重量的貨物,航運運費是汽車運費的1/5、火車運費的1/3。
嘉興內河航道總里程1950公里,不僅負擔著長三角交通樞紐的重任,在嘉興綜合運輸體系中也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而嘉興市海岸線總長121公里,可建港岸線26.5公里,擁有得天獨厚的海洋資源。如何挖掘前海后河的優勢,轉化為自身發展動力?
據嘉興市港航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該局已編制完成了《嘉興內河港口物流發展規劃》,將重點建設“一園區七基地三層網點”內河港口物流體系。同時,作為海河聯運的主通道,杭平申線航道改造工程建設項目用地預審通過了省國土資源廳批復,將于年內開工建設。
內河驅動 海洋運輸成投資藍海
近年來,內河水運依靠投資省、運量大、成本低、污染輕的優勢,吸引了眾多海洋運輸企業的目光,而效率高、成本低的江海直達運輸方式則成為眾多企業首選。
在浙江,受內河驅動,江海直達的浪潮迎風而起,而相對海運企業密集的溫州、舟山等地,嘉興海運業逐漸成了投資藍海。據統計,“十一五”期間,嘉興海運企業有了較快發展,目前擁有4家海運公司,20艘船舶,海運運力達到10.86萬噸,形成了以煤炭中轉等散雜貨運輸為主的嘉興海運市場。
為進一步分享“海洋大餐”,鼓勵海運投資,海寧、海鹽等地紛紛出臺了扶持海運業發展的優惠政策。海寧市財政局、海寧市三產服務與糧食局等部門按照海寧市政府相關政策,制定了《關于對華德利海運企業扶持政策的建議》,對該公司載貨量17339噸的“華德利7”國內散貨船給予每噸50元的一次性財政獎勵,共計獎勵金額86.695萬元。
受政策利好吸引的還有落戶海鹽的際翔海運公司。該公司負責人翁富華表示,他們已經與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達成了長期合作意向,起步階段將主要從事上述三大企業的江海直達航線成品油運輸業務。
“政府出臺扶持政策是好事情,一方面促進海運企業發展運力,提升嘉興長期以散雜貨為主的海運業層次;另一方面也能增加地方政府的財政收入,實現企業與政府的雙贏。”嘉興市港航管理局運輸管理科科長施建耀表示。據了解,去年全市海運業實現年計稅營業收入上億元。
轉型升級 淘金大海驅動沿河產業鏈
近年來,作為浙北地區唯一的海港和國家一類開放口岸,嘉興港吞吐量屢創新高,但也凸顯出港口服務功能單一、物流水平較低、港口生產附加值不高等“短板”。構建大宗商品交易市場,是嘉興港轉型發展的“金鑰匙”,借力這個平臺便可推動現代港口物流業發展。“十一五”期間,嘉興將積極發揮自身區位、岸線等優勢,搭建大宗商品交易平臺,同時推動運輸產業轉型升級。
近日,杭州灣鋼貿城二期正式運營,嘉興鋼材交易再添大平臺。據介紹,杭州灣鋼貿城已經發展成一個集鋼材交易、物資流通、融資擔保、電子商務為一體的大型綜合性交易平臺。在嘉興,包括浙北生產資料交易市場、嘉興煤炭中轉基地在內的6個大宗商品交易平臺,去年底被列入浙江省“三位一體”港航物流體系重點建設范疇,總投資將達50多億元。
位于七星鎮的內河港多用途港區被評為“2010年度浙江省運輸管理創新示范項目”,已“試水”近半年了。現在,就地報關、檢驗檢疫和船舶進出港現場簽證的“一條龍”服務吸引了嘉興市眾多企業“棄陸從水”,通過內河集裝箱運輸將工業成品發往上海外高橋。上海交大船舶海洋與建筑工程學院教授潘斌認為,嘉興內河港多用途碼頭配置先進,可實現集裝箱成品貨運通江達海,這不僅節約了成本,更是未來水運的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