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陸空”并舉 重慶交通優勢凸顯
2011-5-20 15:05: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本報記者 陳鈞
“重慶有長江黃金水道優勢”、“"渝新歐"鐵路堪稱"新絲綢之路"”、“國際空港將與更多城市通航”……
昨天,2011(重慶)國際物流與國際貿易高峰論壇上,嘉賓發言精彩激烈,大家就重慶物流通道展開探討,并一致認為重慶“水、陸、空”交通優勢突出,將成為中國西部地區連通世界的中心樞紐。
建西部最大鐵路口岸
“雖然可能給水港物流帶來一些競爭壓力,但我不得不說,這是一條漂亮的鐵路線。”馬士基集團副總裁彥辭面對記者提問這樣說。論壇上,幾乎每位嘉賓都對重慶開辟的“渝新歐”國際鐵路大通道贊賞有加。
重慶西部現代物流產業園區開發建設公司董事長李天泉說,在最新的鐵道部規劃中,重慶被定位為繼北京、上海、廣州、武漢之后的第五大全國鐵路樞紐,而其核心就是在重慶配置國家級鐵路集裝箱中心站,再加上規劃中的全國唯一鐵路保稅港(西永綜合保稅區),這些都為西部現代物流產業園區(簡稱西部物流園)帶來不可復制的鐵路物流資源優勢。
按照規劃,西部物流園將形成“1心3帶9區”的功能布局,即信息管理服務中心、鐵路支撐帶、功能集聚帶、產業延伸帶,以及鐵路核心區、多式聯運區、倉儲配送區、貨運配載區、保稅物流區、加工配套區、中央商務區、商貿交易區、新型物流社區等。
預計到2012年,西部物流園的物流業態將基本形成,2020年將建成一座每天約25萬人流的現代物流新城,成為中國西部最大鐵路國際口岸。
“屆時,西部物流園不僅將成為重慶物流資源整合平臺,還將發揮區域物資分撥分銷與集散效應,輻射整個西部地區。”李天泉說。
空港水港全面升級
面對鐵路物流崛起的“挑戰”,重慶的航空、水運物流的對策是全面升級。
重慶機場集團公司副總經理陳世琴表示,未來5年內,重慶機場將新建一條3800米的第三跑道,計劃2015年全面建成投用,可以滿足空客380等大型飛機起降。
在空港保稅港區圍網里,機場擁有土地546畝,擬投資10億元規劃建設17萬平方米的一、二級貨站,其中一期3萬平方米國際航空保稅貨站已啟動建設,將于今年年底正式投入使用。同時,重慶機場物流園還提前規劃,一期物流園已初具規模,可以預見,未來的重慶機場將形成10萬平方公里的升空經濟集群、4平方公里的航空物流園區,成為中國西部航空物流中心。
“在水運物流方面,重慶擁有長江黃金水道優勢,要做的就是進一步提升服務,擴大影響范圍。”上海國際港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嚴俊說。
目前,重慶已繼上海之后成立了全國第二個航運交易所,航運交易所未來3年的發展目標是:引進多家國內外航運公司在重慶設立總部或區域總部,集聚長江中上游地區主要的航運貨代、船代、金融、保險、法律咨詢與仲裁等企業和機構,成為長江上游航運中心的重要支撐和金融中心的重要要素市場。
3-5年后,長江上游地區航運貨運量的50%、集裝箱的80%以上,長江中上游地區船舶交易的70%以上,均通過重慶航運交易所完成。由此,重慶航運輻射能力將得到全面提升,周邊省市中轉量占重慶港全港貨物吞吐量的比重將由目前的35%提高到50%,成全國內河示范性的交易和信息發布平臺,使重慶航運交易所發布的各項指數成為全國內河航運發展的晴雨表。
形成“一江兩翼三洋”國際大通道
以成渝兩地及沿江兩岸往返中歐的物資為例,現在是由重慶順江而下至上海出口,再到歐洲,歷時45天以上;如果走新歐亞鐵路通道只要10-15天,走泛亞通道也只需30天,而這兩條通道的貨運節點都在重慶西部現代物流城。
有關專家表示,空運成本較高,水運時間又太長,因此,重慶未來“一江兩翼三洋”國際物流大通道建設的重心仍在鐵路領域。隨著中國最大內陸保稅港區在重慶的建成,以重慶西部現代物流城為中心節點的“一江兩翼三洋”將改變中國物流結構。
據了解,“一江兩翼三洋”國際大通道即是,通過長江連接太平洋;沿渝蘭鐵路,由新疆阿拉山口出境、經哈薩克斯坦—俄羅斯—白俄羅斯—波蘭—德國—鹿特丹港連接大西洋;沿渝黔鐵路,由貴陽—昆明—大理—瑞麗出境,經緬甸中部城市曼德烈—兌港連接印度洋。
上述國際大通道,將極大縮短我國中西部地區與國際貿易交流的時間。為重慶打造成中國內陸開放高地發揮重要平臺支撐作用,同時為中國西部連通世界,奠定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