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藍色引擎”啟動
2011-5-16 19:47: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近日,在寧波市海洋經濟工作會議上,公布了最新的《寧波海洋經濟發展規劃》,而這,意味著寧波“藍色引擎”的啟動。
《寧波海洋經濟發展規劃》亮點在哪里?長期研究海洋經濟的寧波市政府發展研究中心研究三處處長農貴新,昨天在接受晚報記者專訪時歸納出五大亮點。
亮點之一
目標定位升格為國家級核心示范區
昨天公布的《寧波海洋經濟發展規劃》,開篇就亮出了明確的發展目標——力爭到2015年,基本建設成為我國海洋經濟發展的核心示范區,海洋經濟實力較強、輻射服務功能突出、空間資源配置合理、科教文化體系完善、海洋生態環境良好、體制機制靈活,對浙江海洋經濟發展發揮先行示范和龍頭帶動作用。
到2020年,全市海洋生產總值達到4500億元,海洋三次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形成特色明顯、競爭力強的現代海洋產業體系,海洋經濟科技貢獻率達80%左右,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達40%左右。
而要把寧波建設成為我國海洋經濟發展的核心示范區,具體細化的戰略定位為:
-浙江海洋經濟發展引領區
充分發揮區位、港口和產業基礎優勢,以港口開發為重點,以海洋科技進步為支撐,加快海洋資源綜合開發,著力推進海洋產業高端發展,充分發揮寧波對周圍區域的輻射帶動功能,建設成為浙江海洋經濟發展引領區。
-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的主要組成部分
充分發揮港航資源和區位優勢,依托梅山保稅港區和寧波杭州灣新區等功能區,構建大宗商品交易平臺,完善海陸聯動集疏運網絡,強化金融和信息系統支撐,加快大宗商品儲運、加工、貿易基地和集裝箱干線港建設,發展成為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的主要組成部分。
-我國重要的新型臨港產業基地
依托比較扎實的臨港產業基礎,緊緊瞄準產業鏈和價值鏈的高端,優化產業布局、推進轉型升級,擇優發展石化、鋼鐵、能源等臨港工業,大力發展現代物流、國際貿易、國際金融、濱海旅游等臨港服務業,培育發展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成為我國重要的新型臨港產業基地。
-我國重要的海洋科教研發基地
依托寧波在海洋經濟人才培養方面的比較優勢,大力發展港口物流、航運航海、海洋生物等專業,建設成為全國重要的海洋經濟科教研發基地,為浙江乃至全國培養一批具有全球視野、創新意識的現代海洋經濟人才。
-我國海洋生態文明建設先行區
以象山港、三門灣等區域為重點,推進海洋經濟的有序開發、高效利用和嚴格保護,加強重點海域污染防治和生態修復,實施海洋污染海陸聯動防治,探索跨區域海洋環境聯合治理,為探索我國海洋生態文明建設積累寶貴經驗。
專家點評
“這意味著寧波海洋經濟發展的戰略定位,也愈加明晰。從5年前規劃的‘一個中心、五大基地’(浙江省和長三角南翼海洋經濟中心,區域性國際港口物流基地,全國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和先進制造業基地,東南沿海特色濱海旅游基地,浙江省重要的現代漁業基地和海洋高科技產業基地),到如今規劃的‘國家級海洋經濟發展的核心示范區’,目標定位升格意義非凡,旨在實現‘海洋經濟大市’向‘海洋經濟強市’的戰略性轉變。”——農貴新
亮點之二
空間功能布局框架更優化
昨天公布的《寧波海洋經濟發展規劃》,構建了今后寧波發展海洋經濟的框架——“一核、兩帶、十區、十島”。
-一核:以寧波—舟山港寧波港區及其依托的海域和城市為核心區,具體包括穿山半島、梅山保稅港區以及中心城區。
[圍繞增強龍頭帶動、輻射服務和產業引領功能,優化港口岸線資源開發,加快打造國際強港,重點發展“三位一體”的港航物流服務體系,規劃建設大宗商品交易平臺,完善海陸聯動集疏運網絡,加強金融和信息系統支撐,擇優發展臨港大工業,力爭發展成為全國性物流節點城市和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的主要組成部分。]
-兩帶:以環杭州灣產業帶及其近岸海域為主的北部海洋經濟產業帶,以象山港、大目洋和三門灣及其附近區域為主的南部海洋經濟產業帶,是寧波新型產業化和新型城鎮化融合發展的重點區域。
[北部海洋經濟產業帶,要統籌規劃建設沿海中心城市、衛星城市、中心鎮和基礎設施網絡,加快發展臨港先進制造業,改造提升傳統優勢產業,科學開發深水岸線資源。南部海洋經濟產業帶,要在科學布局、合理開發、注重環保的基礎上,要充分發揮山海資源優勢,提升生態經濟和海洋經濟發展水平,建設成為海洋經濟發展的重要承載區。]
-十區:重點建設寧波杭州灣產業集聚區、梅山國際物流產業集聚區、余姚濱海產業集聚區、慈東產業集聚區、寧波石化產業集聚區、北侖臨港產業集聚區、象山港海洋產業集聚區、大目灣海洋產業集聚區、環石浦港產業集聚區和寧海三門灣產業集聚區。
[培育壯大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保障合理建設用地用海需求,努力發展成為推動我市經濟轉型發展的重大平臺和城市新區培育的主要載體。]
-十島:重點開發梅山島、大榭島、南田島、高塘島、花岙島、檀頭山島、對面山島、東門島、懸山島、田灣山島重要海島。
[著力打造成為全省乃至全國重要的綜合利用島、港口物流島、臨港工業島、海洋旅游島、清潔能源島等,努力成為我國海洋開發開放的先導地區。]
專家點評
“五年前,我市對海洋經濟區域布局規劃只粗分為4個海洋經濟區:杭州灣區域、北侖鎮海區域、象山港區域和三門灣—大目洋區域。這次規劃根據寧波海洋經濟發展新的現狀,堅持海陸聯動、協調發展,以港航服務業、臨港大工業、海洋新興產業和海島資源開發為重點,在推進現有開發區、工業園區開發建設基礎上,全新規劃構建了‘一核、兩帶、十區、十島’框架。”——農貴新
亮點之三
動力在于打造“三位一體”港航物流服務體系
寧波岸線總長1562公里,占浙江省海岸線三分之一,其中,深水岸線有170公里,是浙江省30萬噸級船舶可自由進出的良港之一。而打造“三位一體”的港航物流服務體系,是寧波發展海洋經濟、尋找“藍海”動力的優勢之一。
“十二五”期間,寧波圍繞港口將建設大宗商品交易中心。按照國家《長江三角洲地區區域規劃》要求,發揮海鐵聯運優勢,以液體化工、鐵礦石、煤炭、塑料、鋼材、木材、糧油、鎳金屬、船舶等為重點,寧波將積極打造大宗商品交易平臺,力爭形成若干個在長三角、全國甚至全球有影響力的交易平臺,到2015年實現市場交易額4000億元以上。在大榭、北侖、鎮海、余姚等地統籌規劃建設一批大宗散貨儲運基地和交割倉,培育引進一批中轉、運輸、配送等物流企業,形成集儲存、交易、運輸為一體的交易服務體系,著力構建大宗商品的區域性配置中心。
圍繞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寧波還將完善海陸聯動集疏運網絡,建立包括港口、鐵路、航運等全方位的疏運網絡,以推進寧波港區及其腹地發展。
-港口:加快推進梅山、大榭、穿山三個港區專業碼頭建設,續建梅山港區3#~5#集裝箱碼頭、大榭港區小田灣油品碼頭等,新建鎮海港區19#~20#液體化工碼頭等,力爭新增5000萬噸的港口貨物吞吐能力和600萬標箱的集裝箱碼頭吞吐能力。規劃開發象山港、三門灣等岸線,適時啟動田灣山港區的開發建設。疏浚石浦港下灣門航道,拓展港口錨地。推進集裝箱陸域堆場建設。研究六橫島-梅山島聯動開發合作模式。研究推進甬滬寧原油管道運輸走廊復線建設,加緊研究長江沿線管道運輸走廊建設。
-鐵路:加快寧波鐵路集裝箱場站和支線建設,努力形成30萬標箱/年的作業能力。開展海鐵聯運綜合發展試驗區建設,建立寧波海鐵聯運信息平臺。加快培育海鐵聯運市場,開通到長沙、合肥、重慶、成都等城市的集裝箱班列。
-航運:加快杭甬運河及港區建設,強化與杭甬運河、京杭運河以及內地重要城市、內陸港的溝通聯運。
在軟實力方面,寧波還將強化金融和信息支撐。大力發展航運服務、航運金融、貿易金融和開放金融等服務,提升寧波電子口岸、物流市場信息平臺服務功能,進一步完善航運物流信息系統。
專家點評
“這幾年,有一件事讓寧波人心緒難平:盡管港口吞吐量節節攀升,但效益始終沒有突飛猛進。癥結可歸結為‘酒肉穿腸過’。寧波港只得到一顆汗珠子摔八瓣的裝卸費,而這種情況,將在未來迅速扭轉。只有從‘交通運輸港’向‘貿易物流港’的戰略性轉變,構建大宗商品交易中心,才能使寧波真正形成‘商賈云集地’。” ——農貴新
亮點之四
讓科技興海夢想照進現實,先培育人才
如何讓科技興海夢想照進現實?昨天公布的《寧波海洋經濟發展規劃》,明確提出了加快海洋科教人才培育的目標。
目前,我市擁有寧波大學海洋學院、生命科學與生物工程學院、寧波市海洋與漁業研究院等一批科研機構,擁有海洋與漁業領域重點實驗室9家,海洋科技工作人員達2000余人,在航海航運、海洋養殖、海洋生物等領域取得一批關鍵技術成果。但與青島、大連等城市相比,寧波海洋專業人才還是太稀少。
《寧波海洋經濟發展規劃》作了詳細部署:與國家海洋局戰略合作,強化海洋生物工程、船舶與海洋工程等若干重點學科建設,共建海洋科技人才創新體系;加大涉海類教師的培養力度,在甬江學者特聘教授、高校中青年學科、專業帶頭人培養、青年教師資助等方面給予重點支持;扶持在甬高校海洋經濟相關專業、學科,發展港口物流、航運航海、海洋生物、現代養殖、物聯網、智慧城市等專業,爭取在涉海類博士后流動站、國家級重點學科、本科重點專業、重點實驗室等建設方面實現零的突破;加大海洋教育設施和研究設備的投入,提高辦學質量。
《寧波海洋經濟發展規劃》對加大涉海人才培養力度也作了詳細部署:探索在海洋經濟和專業領域的定向招生制度,進一步擴大面向中職學生的招生比例;探索校地聯合培養,提高人才培養能力;促進高校與社會、企業合作,探索建立政府、企業共同參與的高校管理體制,推動產學研合作深入開展;發展海洋類繼續教育,深入開展崗位培訓、預備勞動力培訓等教育培訓;加強漁民職業技能和職務船員培訓。
專家點評
“放眼全球,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電子、信息等新技術產業,幾乎都與海洋產業相關。而海洋裝備制造、海洋清潔能源、海洋醫藥與生物技術、海洋化工、海水淡化、海洋信息服務、海水產品精深加工等領域,都是國際技術創新的前沿。向海洋要能源要資源,要撈清潔能源,發展高技術海洋裝備制造業,都需要各類人才的支撐。盡管寧波科技興海還剛起步,但加快海洋科教人才培育,這本身就是打造‘海洋強市’一條重要的路徑選擇。”——農貴新
亮點之五
開發機制有新突破
新增象山海洋綜合開發試驗區
昨天公布的《寧波海洋經濟發展規劃》,令人耳目一新的是象山海洋(海島)綜合開發試驗區這個新概念。
打造象山海洋綜合開發試驗區,對于寧波探索海洋海島綜合開發新模式、推進浙江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具體戰略部署為,推進南田(高塘)新區、石浦對臺經貿綜合試驗區、海洋文化建設示范區、現代化濱海休閑城市建設和島嶼開發開放。
對于南田(高塘)新區建設,包括南田島、高塘島和花岙島。規劃承接臺灣產業轉移,促進兩岸產業深度對接,承接臺灣新一代技術密集型產業和現代服務業轉移,爭創對臺加工貿易基地,重點引進海洋工程裝備、光電信息技術類臺資企業。積極發展現代生態農業,引進臺商從事精品農業、設施農業、現代漁業,建設省級現代化漁業標準化養殖示范區。
加快發展大宗商品交易。加快金七門等深水岸線開發,以煤炭、糧油、船舶等為重點,建設大宗物資轉儲運、配置、交易中心,積極打造大宗商品交易中心。鼓勵海運企業與生產企業、營銷企業的合資合作,扶持發展萬噸級以上散貨運輸船舶。設立海運服務中心,打造象山海運品牌形象。啟動雷公山石浦水上貨運中心,拓展對臺貿易業務。加快航運物流信息服務平臺建設。
加快推進新型城市化。發揮海陸聯動優勢,高標準推進城市建設,形成展現海島風貌和兩岸特點的城市風格。加強海域生態保護與建設,促進海島自然生態良性循環。強化海島對外對內交通設施建設,高標準建設污水垃圾處理設施,加強信息網絡基礎設施建設,打造特色鮮明、設施先進、生態優美、生活舒適的現代化“生態宜居島”。
按照“誰開發、誰經營、誰保護、誰受益”的原則,建立多元化的海島開發投入機制。積極引進國內外金融機構設立經營機構,鼓勵利用多種融資方式支持海島開發建設。
規劃開辟石浦至臺北、新竹兩岸海上快捷客貨滾裝航線,爭取更加開放的對臺小額貿易政策,實現對臺貿易從水產品出口為主轉變為進口臺資企業生產生活用品為主,逐步擴大活鮮水產和水果等農產品進口,將石浦對臺經貿綜合試驗區打造成為臺灣居民和產品貨物進入大陸的海上便捷快速客運通道和物流綜合通道。
提升象山影視文化產業區建設水平,爭創國家級影視產業基地,延伸影視產業鏈,擴大文化旅游休閑功能。打造以影視文化產業為龍頭、現代休閑旅游業為支撐、海洋生態涵養為特色的重要功能區塊。
規劃建設中華漁文化主題公園、塔山遺址博物館等。開辟一條海洋文化走廊,興建一個海洋文化教育基地,建造一批海洋文化城雕,演繹一臺海洋文化主題劇。全面建設環石浦港漁文化旅游帶。創新舉辦中國開漁節、石浦“三月三·踏沙灘”民俗節、漁山國際海釣節、象山海鮮美食節等節慶活動,建設長三角新興海洋會展中心。
專家點評
“當‘舟山群島新區’建設列入國家十二五規劃后,對于創新海島開發模式具有特殊意義。而象山的區位、資源、產業等綜合優勢明顯,是浙江海洋經濟發展的先導區和長江三角洲地區海洋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提出‘象山海洋(海島)綜合開發試驗區’這個新概念,對于建設具有海島特色、城鄉一體、山海秀美、生態和諧的宜居城市,也透著清晰的戰略意圖。”——農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