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市場發展空間巨大 亟需提升服務做大做強
2011-5-12 13:44: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國家郵政局通報顯示,2011年一季度規模以上快遞服務企業業務量完成7.1億件,比去年同期提高28.5%,快遞業務共完成收入156.6億元,比去年同期提高17.4%,其中3月份業務收入首次突破單月60億元。據統計,國內業務的量收市場份額提高至95.9%和66.7%,國內業務代替國際業務成為拉動快遞業務快速增長的重要力量。由此可見,國內快遞市場發展迅猛。
2010年,中國快遞日業務量突破1000萬件,進入世界前三位,位列美國、日本之后。但是我國人均不到2件,低于國際上人均水平4.1件,更遠遠低于美國人均26件、日本人均25件。因此,中國快遞市場發展前景廣闊。可以說,快遞市場發展空間巨大,快遞業是名副其實的朝陽產業。
快遞業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天津市郵政管理局局長齊亞力說,近年來,快遞業發展的國內、國際環境逐步改善,政策漸漸明朗,現在民營快遞被稱為郵政業,成了郵政業的一部分。隨著有利于快遞業發展的法律法規和各種規劃陸續出臺,快遞業迎來了發展的春天。
在國家快遞業政策方面,2008年初,國內快遞業首部行業標準《快遞服務》標準正式實施,經歷由宣傳貫徹到開展全國范圍內達標活動,讓國內的快遞企業朝著規范化發展道路邁進。海航快遞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李維艱說:“《快遞服務》標準推進了海航天天快遞全國網絡的規范化發展步伐,同時,提高了全國網絡的服務質量和水平。”
2009年4月24日,新《郵政法》經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八次會議表決通過。新《郵政法》確立了民營快遞業的合法權益,為廣大快遞企業創造了良好的發展機遇和廣闊的發展空間,為我國快遞業注入了新的活力,也為民營快遞企業增添了新的信心和力量。
在國家產業規劃方面,2009年3月出臺的《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針對促進郵政和快遞企業發展提出,鼓勵現有運輸、倉儲、貨代、聯運、快遞企業的功能整合和服務延伸,加快向現代物流企業轉型。李維艱認為,新《郵政法》及《快遞業務經營許可管理辦法》的實施,進一步促進中小型企業通過聯合等方式壯大企業規模。同時,《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出臺,為大型企業集團進入快遞產業,迅速做大做強提供了最佳時期。
在區域快遞服務發展規劃方面,國家郵政局先后發布了《長江三角洲地區快遞服務發展規劃》、《珠江三角洲地區快遞服務發展規劃》和《京津冀地區快遞服務發展規劃》,為快遞企業加快在區域內的快速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
發展依然面臨諸多挑戰
近年來,快遞業需求旺盛,發展迅猛,從業主體數量也快速增長,但當前快遞業在發展過程中遇到一些問題,其中涉及政策、內部管理及自身能力等多個方面。
運力和時效受到制約,問題主要出現在快遞的運輸環節上。例如,在航空方面,快遞沒有優先放行的綠色通道和航空倉位配載通道;在鐵路方面,民營快遞企業沒有專用快件車廂發送快件;在公路方面,還存在快遞車輛進城難、停車難、進門難。
快遞企業融資難和人才匱乏的問題也比較突出。目前,民營快遞企業缺乏資金支持,企業在投資過程中遇到資金瓶頸,特別在融資方面更是制約企業發展。不少快遞企業負責人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伴隨融資難、招工難,現有的專業管理人才和IT開發人才已經無法滿足快遞企業的發展,產業人才匱乏的現狀阻礙了企業的跨越式發展。
電子商務與快遞業兩個交集的法規政策還不夠完善,導致了快遞企業在為電子商務客戶提供服務的過程中,出現了服務上的錯位。主要表現為,快遞企業在不斷提升服務能力的同時,卻得不到應有的回報,而讓一部分網購賣家把本屬于快遞企業的利潤截留,制約了快遞企業的發展。
同時,企業在自身發展中也遇到了困難。主要包括快件處理能力跟不上快遞業務的迅猛發展,快遞服務能力仍然不能滿足市場及客戶的需求,企業的管理能力跟不上企業的發展速度,針對企業的發展和行業的要求,急需建立一支高效的快遞服務團隊,企業需進一步提高科技含量,實現快件的周期可控、可視化管理。
提升服務引領行業發展
面對快遞行業的種種問題,如何解決問題,化解困難,需要業內人士和行業管理者共同努力。
宅急送總裁陳顯寶認為,世界上成功的快遞公司,都是由勞動密集型最后轉換成以技術特別是信息化技術為支撐的快遞服務公司。在一個快件從取件到簽收的一整套環節中,信息傳送十幾次,要在每一個環節降低成本、節省時間,必須提升企業的信息化水平。在國內快遞企業中,順豐和宅急送正是不斷憑借技術革新,積聚后發優勢,在激烈的競爭中逐漸發展壯大。
快遞行業是一個供不應求的市場,對于已經擁有網絡的企業來說,問題不在于如何開拓新市場,而是如何維護現有市場和提升服務。天津順豐總經理王剛認為,現代企業發展比拼的是管理,現代快遞企業比拼的更是服務。如何采取差異化、個性化服務,滿足客戶不同需求,是提升快遞企業整體水平的另一個重要抓手。
向直營模式轉變。民營快遞公司運營分為直營和加盟兩種模式,直營模式比加盟模式的運營品質有明顯優勢,直營企業具有更強地掌控分部網點的能力和統一的服務意識。以順豐為例,在順豐完成從加盟向直營轉變后,順豐在服務標準統一性和可靠性上,明顯超越很多競爭對手,并借此做大做強。因此,從長遠發展來看,實現直營模式是想做大做強的民營快遞企業必須邁過的一道坎。
做大做強才能有競爭力
根據國家郵政局2011年工作會議提出的目標,“十二五”期間,國家將繼續大力促進快遞服務與電子商務、制造業協同發展,積極鼓勵快遞企業向綜合型快遞物流運營商轉變。支持企業做大做強,培育一批具有良好社會信譽、技術先進、網絡順暢、業務收入超百億元,具有一定國際競爭力的大型郵政企業。
國家郵政局市場監管司司長韓瑞林表示,國家郵政局將繼續努力為快遞行業健康發展營建良好的氛圍和環境,指導和幫助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促進行業轉型升級,加快構建“便捷高效、競爭有序、技術先進、服務優質”的快遞服務體系。像運力和時效的問題正在逐漸被破解。2009年9月,國家郵政局與中國民用航空局聯合印發了《關于促進快遞與民航產業協同發展的意見》,提出建立行業協調機制、加強“快件綠色通道”建設、推動信息互聯互通、支持機場快遞設施建設等六個方面具體的政策措施,廣東、河北、江蘇等地也已出臺了促進快遞與民航協同發展的相關政策措施。(本文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