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商貿物流配送存在的問題
2011-5-1 7:06: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藍慶新
我國物流配送近幾年有了較快發展,但與現代物流發展趨勢的要求相比,仍存在著許多問題。這些問題都同物流配送體系不完善有關,同時也在不同程度上制約著物流配送體系的發展。
物流配送市場化程度低,第三方物流配送發展滯后
目前,我國大多數物流配送企業技術裝備和管理手段比較落后,服務網絡和信息系統不健全,物流配送市場化程度低,影響了物流服務的準確性與時效性。其主要表現是:小(物流配送企業數量小,經營規模小)、少(物流配送市場份額少、服務功能少,大多數企業還只是被動地按照用戶的要求,從事單一功能的運輸、倉儲和配送,很少能提供物流策劃、組織及深入到供應鏈的全過程管理,物流增值少)、散(網絡分割、經營秩序不規范,不能為客戶提供包括物流網絡設計、預測、訂貨管理、存貨管理等系統物流服務)、弱(競爭力弱和發展滯后,專業化、信息化、標準化還沒跟上,還沒有真正了解國際物流企業的運作方式和真正意義上的“第三方物流”)。目前我國企業的自有物流占整個物流市場規模的70%左右,制約了第三方物流的發展。
物流基礎設施落后,物流配送的整體功能低
一是交通運輸設施建設與物流配送的需要不相適應,即交通運輸能力仍不能滿足運輸需求,主要運輸通道供需矛盾依然突出。商業系統現有倉儲業設施雖具備了發展物流的硬件條件,但是需要加強物流信息管理手段、現代化物流設施改造及相應的設備。二是技術裝備水平落后,F代化的集裝箱、散裝運輸發展不快;高效專用運輸車輛少;汽車以中型汽油車為主,能耗大,效率低;裝卸搬運的機械化水平低。三是物流系統標準化程度低。物流業務的高效需要運輸設備(如集裝箱、托盤、貨車、貨架等)的標準化和信息系統的標準化,即供應鏈中的各個環節要用統一標準,各方面的信息系統能夠對接、交換數據、共享信息。例如歐美國家的運輸都是以1×1.2的托盤為計算單位的,標準統一,統計方便,提高運輸、倉儲和搬運等各方面的效率,可以隨貨走遍歐美。而我國在物流系統標準化中,有的采用歐美標準,有的采用日本標準,還有少量自定義標準,從而給物流各環節的對接造成了不便,影響了物流作業效率。
物流配送管理體制和相關制度不完善
一方面,市場競爭機制和市場管理法規不健全,發展物流配送所需的產業政策和產業規劃尚未出臺,物流市場的進入與退出、競爭規則基本上無統一法律法規可循,對社會性的物流缺乏有效的外部約束,致使不正當競爭較為嚴重。由于缺乏對物流配送企業的正確認識和合理界定,物流配送企業的設立還受到種種限制,專業物流組織策劃企業的法律地位尚未得到法律承認,從而限制了第三方物流的發展。另一方面,物流配送市場至今仍被人為地按照部門、地區和行業的行政壁壘分割,物流配送市場管理和行業管理還沒有理順,各地商委、經貿委、交通局、鐵路局、外經貿委等都各自承擔了一部分物流管理職能,各部門間既有分工又有交叉,造成了物流管理中條塊分割、重復建設等問題,統一、競爭、有序的物流配送市場沒有建立起來,嚴重影響了物流配送渠道的暢通和高效運轉,使物流配送很難達到規模經濟和預期回報。
專業的物流配送管理和技術人才短缺
從國外物流配送發展經驗看,企業要求物流配送從業人員應具有一定的物流知識水平和實踐經驗。為此國外物流業的教育與培訓十分發達,形成了比較合理的物流人才教育與培訓系統,在相當多的大學中設置了物流管理專業,并廣泛地為工商管理各專業學生開設物流課程。相比之下,我國在物流配送人才方面的教育還比較落后,尚未建立完善的物流教育體系和人才培訓體系,導致了專業物流人才非常缺乏。同時物流配送從業人員素質較低,服務意識不足,缺乏市場開拓的主動性。能夠對物流配送進行高效、科學管理,并通曉現代物流配送運作和物流配送管理的復合型專業高層次人才更為少見,這一問題已經制約了我國物流配送的進一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