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宜高鐵年底開通 兩城將實現“一小時生活圈”
2011-4-7 12:39: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在剛剛過去不久的2010年底,期盼百年的宜萬鐵路通車,鄂西千山萬壑騰飛起鐵路巨龍,這一改變讓宜昌在鐵路史冊翻開了新的一頁。
2011年2月21日下午,省委書記李鴻忠在參加宜昌代表團審議政府工作報告時說——“年內漢宜高鐵開通”,這一消息的傳來讓宜昌各界歡欣鼓舞,“水電之都”即將進入高鐵時代,鐵路短途“公交化”、宜昌武漢兩城將實現“一小時生活圈”……這一切的變化讓人們對于宜昌未來的發展、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建設充滿期待。
漢宜高鐵5月底鋪軌完成
宜昌區域性樞紐地位凸顯
2011年4月4日,是國家法定的清明假期,但在位于荊州市與宜昌市交界的沮漳河特大橋漢宜高鐵施工現場,依舊是熱火朝天,而在不遠處,一臺大型的鋪軌機正在鋪設又一段軌道。
“我們要在5月底保證鋪軌完成,7月底進行軌道粗調,9月底完成軌道精調和靜態驗收整改,10月底進行動態驗收整改,到2011年年底讓漢宜鐵路全面開通運行。”中鐵四局8公司漢宜鐵路鋪架項目部辦公室負責人余成琢介紹說。
漢宜高鐵是我國“四縱四橫”鐵路主干網絡中滬漢蓉高速客運專線的一部分。該路走向基本與漢宜高速公路平行,東連合肥至武漢鐵路,西接宜昌至萬州鐵路,由漢口站經漢川、天門、仙桃、潛江、荊州、枝江到達宜昌花艷,在宜昌東站與宜萬鐵路接軌,全長291公里。該路由鐵道部與我省共同投資建設,總投資200億元,設計時速200公里。
“宜昌有高速公路、黃金水道,機場口岸也在升級,如果年底漢宜高鐵開通,到那時宜昌的水陸空大交通格局將進一步升級,對宜昌的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設也具有巨大的推動力。”宜昌市交通局負責人告訴記者,這條高速鐵路建成后,宜昌區域性鐵路樞紐地位進一步凸顯。
實現鐵路短途“公交化”
“一票難求”成歷史
對漢宜高鐵的開通,市民李發柱難掩語氣中的激動,他的兒子在武漢工作,由于家中只有這么一個孩子,他和老伴每天都在家中想念著兒子,希望他能常回家看看,可每個月看到兒子回家來回都要坐近十個小時的車,老兩口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漢宜高鐵開通后兒子可以早上從宜昌乘火車到武漢吃早餐上班,晚上再乘火車回宜昌吃晚飯了。”
與李發柱的高興不同,對漢宜高鐵的到來,公路客運從業人員顯得有些憂慮。
“7年前我們覺得壓力很大,雖然當時漢宜高速公路已開通,我們到武漢的客車只需要4個多小時,與火車所需時間差別不大,但還是比較擔心民工流和學生流會嚴重流失,如今看來,也確實流失了一部分,但影響不大。可漢宜高鐵不同,對我們的影響將更大。”從宜昌跑武漢的客車司機李師傅充滿了擔憂。
“宜昌這幾年的春運一年一個變化,先是漢宜鐵路開通,對往返武漢的旅客進行了一次分流,今年宜萬鐵路開通,對前往重慶和萬州的旅客再次進行了分流,緊接著又是漢宜高鐵開通。”宜昌長途汽車站一位工作人員同樣有些擔憂。
據了解,漢宜鐵路將開通9個車廂可容600名乘客的動車組,密度大約在10至15分鐘之間,實現鐵路短途“公交化”,而且從武漢到宜昌只需80分鐘,兩城將實現“一小時生活圈”。
除此之外,漢宜高鐵開通市民出行可選擇的余地更大,可享受到更多的便利,春運期間“一票難求”的現象也將從根本上得到緩解。“目前春運期間票源最為緊張的廣州、無錫、上海、北京,在今年的漢宜高鐵建成通車后,恰恰全都可以轉乘全程高鐵,旅客從宜昌出行的選擇余地大了,普通列車一票難求的現象將可以大大得到緩解。”宜昌火車站計劃室工作人員稱。
交通便利客流成倍激增
宜昌提早謀劃緊抓機遇
漢宜高鐵給宜昌除了帶來交通方面的變革外,也會帶來經濟上的增長,而這其中最先受益的當屬旅游產業,相信很多人都看到了武廣高鐵開通使南方入鄂游客出現“井噴”場景,同樣漢宜高鐵帶來的旅游機遇令人期待。
宜昌火車站有關負責人介紹,宜昌到北京、上海、廣州等方向的行程時間將從現在的21小時、24小時和16小時,大幅縮減至6到8小時。以宜昌東站為龍頭,日均發送旅客的能力將由目前日均1.5萬人次增加到4.5萬多人次。“旅游與交通息息相關,任何一項重大交通項目的建成,都會對區域旅游業帶來多方面的影響和深刻變革。它不僅給旅游者的旅游流向和旅游方式帶來深刻變化,而且也給區域旅游產業的規模、布局、形態和組織方式帶來深遠影響。”宜昌市旅游局局長柳斌說。
對于客流成倍激增的局面,如何搶抓高鐵機遇,加強高鐵交通規劃與旅游規劃、城市規劃及航空、水運、公路、地鐵、公交、出租車等的有機結合成為了很多人擔心的問題,對此,宜昌市政府其實早就提出了加快建設三峽現代物流中心的構想,建設包括7個港口的“宜昌新港”以及金東山等幾個大型物流園的應對舉措。同時加緊交通和旅游景區基礎設施配套建設,綜合開發平湖半島、建設三峽游輪中心和7到10家高級賓館等。
打通區域合作“綠色通道”
加快推動新型城鎮化進程
漢宜高鐵在帶動旅游發展的同時還打通了產業轉移的橋梁和區域合作的通道,有專家指出,高鐵將使珠三角產業轉移突破梯度限制,并在向中西部縱深轉移中,將總部基地放在珠三角,把生產基地轉移到中部地區,漢宜高鐵即將開通,使得武漢與宜昌縮短至2個小時,為宜昌融入珠三角和武漢城市群提供了便利條件,成為承接產業轉移的優勢地帶。
省政協委員、宜昌市工商聯主席伍衛星曾在全省“兩會”時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漢宜高鐵徹底改變宜昌的交通格局,便捷的交通有利于中西部區域與東部經濟高地接軌,使中西部地區更好地承接東部發達地區的產業轉移。宜昌獨特的區位優勢和資源優勢,將吸引一批國內知名龍頭企業落戶,成為我市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這些優勢條件,伴隨著高鐵的開通而增加了“附加值”,提高了價值量,使宜昌承接產業轉移的優勢更顯突出。
“經濟發展的成功往往是在多次捕捉機遇中積累起來的。”伍衛星說,當前宜昌搶抓交通大發展的重大契機,順應國際國內產業轉移的新趨勢,以產業結構升級和產業布局優化為主線,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和物流業,打造具有區域乃至全球競爭力的產業基地,正當其時。
此外,漢宜高鐵還將促進城市體系的形成和完善,帶動城市開發建設和服務業發展,極大地縮短了城市間的空間距離,帶動了城市開發建設,極大地增強了全社會的流動性。伍衛星表示,高鐵拉近了城市之間的時空距離,將帶來就業觀念和家庭生活觀念的變化。高鐵“大運量、高密度、公交化”的運輸組織模式,加速了人員流動,擴大了人們的工作和生活范圍,有力促進了鐵路沿線的“同城化”,改變了人的生活觀念、生活習慣以及工作模式和發展理念。
(記者 歐陽博 通訊員 余成琢)
相關鏈接
漢宜高鐵大事記
2008年9月17日,漢(口)宜(昌)高速鐵路奠基開工儀式在武漢市舉行。
2008年11月4日,連通武漢、宜昌的漢宜高速鐵路宜昌段唯一一座特大橋——高峽特大橋施工全面鋪開。
2009年3月19日,漢宜高速鐵路宜昌市夷陵區高家灣隧道順利貫通,這是該鐵路全線7條隧道中第一條貫通的隧道。
2009年11月18日 漢宜高速鐵路全線動工開始鋪軌。
2009年12月28日 宜昌至荊州段全線貫通。
2010年1月22日,漢宜高速鐵路附屬工程荊沙鐵路聯絡線完工。
2010年6月24日,省鐵路辦以鄂鐵辦函(2010)69號函發文,確定將漢宜鐵路原“仙桃站”更名為漢宜鐵路“天門南站”,并增設仙桃西站。
2010年7月12日,漢宜高速鐵路荊州火車站開工建設。
2010年9月14日,漢宜高速鐵路天門南站開工建設。
2010年10月28日,漢宜高速鐵路仙桃西站選址三伏潭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