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濟形勢分析

浙江省省長呂祖善 轉型升級是“華山一條路”

2011-3-8 21:37: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中新網北京3月8日電 (記者 王旻 柴燕菲 嚴格)如果從區域社會經濟發展的角度來考量,浙江省無疑是“優等生”,“十一五”期間GDP、財政收入、人均收入、城鄉統籌發展水平在全國均名列前茅。“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浙江省省長呂祖善接受中新網記者專訪時表示,“十一五”浙江的轉變和發展得益于堅持轉型升級和結構調整,“十二五”浙江經濟將“調速”保持在8%左右,目的也是為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留出更多空間,真正實現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十一五”受益于轉型升級
  “十一五”浙江的成績報告單讓浙江人有自豪的理由:經濟年均增長11.8%,經濟總量達到2.71萬億元,人均GDP躍升至7650美元。
  但浙江省省長呂祖善更看重的是增長的質量和效益明顯提升。浙江財政總收入和地方財政收入五年增加了1.3倍和1.4倍,特別是稅收收入占地方財政收入的94.5%;從企業效益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五年增長1.8倍,全員勞動生產率比2005年提高了50%;從居民收入看,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分別達到27359元和11303元,而且兩者收入之比為2.42:1,是全國城鄉收入差距最小的省份之一。
  同時浙江發展代價不斷降低也讓省長呂祖善頗為自豪,浙江省以年均7%的能源消耗支撐了11.8%的經濟增長;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累計削減16.2%和20.9%,地表水環境功能區水質達標率從55.6%提高到73.7%,五年提高了18.1個百分點。
  “浙江既是全國經濟發展質量最好的省份之一,也是全國環境質量最好的省份之一!眳巫嫔普f。
  浙江有這樣的轉變,浙江省省長呂祖善表示歸根結底是科學發展觀在浙江成功實踐的結果,是轉變發展理念、創新發展模式、堅定轉型信心的結果。
  早在本世紀之初,浙江就面臨資源環境約束、產業競爭力弱化、社會矛盾凸顯等問題,再走粗放增長的老路已難以為繼,必須下大決心推進經濟轉型升級,真正把經濟增長轉入追求質量和效益的軌道上來成為浙江上上下下共識。
  堅持“華山一條路”——轉型升級,浙江省委省政府及時提出“標本兼治、保穩促調”的工作方針,著力在提升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上下功夫,為經濟長遠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以現代服務業為主攻方向
  隨著經濟快速增長,作為資源小省浙江面臨的資源環境壓力越來越大,呂祖善認為要從根本上破解這一矛盾,關鍵是加快產業結構戰略性調整,著力構建符合浙江實際的現代產業體系。發展資源消耗少、環境污染小的服務業,對浙江這樣一個經濟大省同時又是資源小省來說,尤為重要也尤為迫切。
  浙江目前已經把服務業特別是現代服務業作為經濟結構調整的主攻方向,去年全省服務業增加值首次突破萬億大關,占GDP的比重達到43.2%,浙江省提出到2015年服務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比重達到48%左右。
  要實現這一目標,呂祖善認為,必須把經濟結構調整與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結合起來,把消費結構升級與生活性服務業發展結合起來,走生產性服務業與生活型服務業聯動發展的路子,突出發展一批服務業重點行業和企業。鼓勵工業企業分離發展服務業,優先發展物流、金融、信息、科技、商務等一批生產性服務業,特別是鼓勵發展研發設計、文化創意、總部經濟等新興服務業和高端服務業;著力構筑一批服務業發展重要平臺。大力建設物流園區、總部基地、科創園區等現代服務業集聚示范區;重點建設一批跨區聯動、資源共享、層次較高的生產性服務業公共平臺;突出發展一批服務業發展重點區域,引導杭州、寧波、溫州、金華、義烏等中心城市和地級市城區發展現代服務業,率先形成以服務經濟為主的產業結構。
  海洋經濟引領新一輪轉型升級
  國務院近日正式批復《浙江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規劃》,浙江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
  呂祖善對此報以厚望。他認為這是緩解浙江資源環境要素制約、拓展發展空間、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戰略,將引領浙江經濟在更高層次上再出發。
  浙江經濟在上一輪發展中依靠民營經濟和市場經濟先發優勢占得先機,然而,近年來諸如陸域發展空間狹小、傳統產業上升空間有限等問題,也制約了浙江經濟快速發展。浙江省委、省政府主要負責人帶隊經過多次專題調研后認為,浙江擁有得天獨厚的海洋資源優勢,充分挖掘“海洋生產力”將成為浙江經濟新一輪快速發展的突破口。
  “十一五”時期,浙江省海洋經濟增加值從1078億元增加到3500億元,占GDP比重從8%上升到13%;2010年沿海港口吞吐量7.8億噸,集裝箱吞吐量1404萬標箱,年均分別增長12%和20%,成為我國重要的原油、鐵礦石、煤炭、糧食中轉基地,特別是寧波—舟山港,吞吐量已經達到6.3億噸,成為全球最大綜合港、第六大集裝箱干線港;濱海旅游、生物醫藥、能源等一批海洋新興產業快速興起。
  不過,呂祖善認為,浙江離海洋經濟強省的要求還有不少距離,浙江將把國家戰略需要與浙江特色優勢結合起來,使浙江成為我國大宗商品國際物流中心、海洋海島開發開放改革示范區、現代海洋產業發展示范區、海陸協調發展示范區、海洋生態文明與清潔能源示范區。爭取到2015年,全省海洋生產總值接近7000億元,占全國海洋經濟比重提高到15%,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30%以上,基本建成海洋經濟強省。
  根據規劃,浙江將打造“三位一體”港航物流服務體系。按照“一個中心、兩個平臺、多個交易區、一批基地”構架,加快建設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加快建設寧波、舟山兩個平臺,和石油化工、鐵礦石、煤炭、糧食、建材、工業原材料、船舶等七個交易區,以及一批儲運、配送物流基地,努力構建大宗商品交易平臺、海陸聯動集疏運網絡、金融和信息支撐系統“三位一體”港航物流服務體系,高水平建設我國大宗商品國際物流中心和“集散并重”的樞紐港。
  同時舟山海洋綜合開發試驗區建設也將大力推進。舟山是我國最大的群島市,也是我國大陸唯一直接深入太平洋的戰略要沖,“十二五”將進一步推進以舟山為主的海島開發開放,重點將舟山打造為大宗商品國際物流基地、現代海洋產業基地、國家級海洋科教基地和群島型花園城市。
  浙江還將加快發展現代海洋產業。重點扶持發展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打造國家級海洋先進裝備業和海洋工程裝備基地、海水淡化技術裝備制造基地、海洋能研究與開發基地、海洋休閑旅游目的地、大洋勘查技術與深海科學研究開發基地等,同時擇優發展新型環保石化、船舶、汽車、造紙、鋼鐵等臨港先進制造業,提升發展現代海洋漁業。
  轉型升級浙商大有可為
  呂祖善透露,浙江近年來大力實施“省外浙商回歸工程”,一大批優秀浙商回鄉創業,帶來了高技術含量的項目和高層次人才,有力地推動了浙江產業轉型升級;同時,浙商回歸也為企業自身拓寬了發展空間,實現了企業轉型發展。下一步浙江將堅持“走出去”和“引進來”雙輪驅動。一方面,繼續鼓勵浙商開放發展,加快“走出去”步伐,參與國際經濟競爭,擴大海內外市場;另一方面,積極引導省外浙商反哺家鄉,利用浙江轉型升級的發展機遇和投資創業的優越環境,迎接海外浙商回歸興業。
  呂祖善表示,“十二五”浙江加快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大力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發展現代農業、現代服務業,為浙商回歸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浙江省政府也著眼構建省外浙商回歸、優質項目引進、人才科技引進和要素資源引進“四位一體”的回歸機制,還專門制定實施了浙商回歸規劃和相關服務政策,努力讓他們發展得更好,只要他們發展好了,就會有更多的浙商主動回歸,從而形成浙江人經濟與浙江經濟的良性互動、融合發展。(完)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