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建光:緊縮效果初步顯現 壓力猶存不可放松
2011-3-4 22:41: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昨日發布了2月采購經理指數(PMI)數據,2月PMI指數繼續回落至52.2%,比上個月下滑0.7個百分點,環比降幅有所收窄。同日,2月匯豐PMI指數也由1月的54.5%下降至51.7%,創下七個月的新低。筆者認為,官方與民間PMI數據同時下滑,主要應該是受國內收緊的信貸政策、節后各地頻現的“用工荒”,以及春節季節性因素的共同影響。而PMI數據高于50%,表明經濟仍然處于擴張階段。
再從分項指數來看,2月生產指數環比回落1.5個百分點,達到53.8%。其中,除東部下降4.1%以外,中、西部分別上漲3.2%、4%,顯示了劉易斯拐點過后,用工荒導致產業轉移現象較為突出。新訂單指數回落了0.6個百分點,達到54.3%。其中,鋼鐵制造業、通用設備制造業位于顯著擴張區間,顯示春節過后制造業生產正在啟動。由此看來,如果拋開季節性因素,預計1、2月投資依然穩健,同比增速或將達到24%;消費也依然強勁,同比增速或將達到19%。工業生產則更加旺盛,同比增速或將達到19%。
2月購進價格指數繼續處于上行通道,并再次超過70%,這又顯示了較大的通脹壓力。其中,除生活消費品類企業受行政干預,購進價格指數相對略低以外,原材料與能源、中間品和生產用制成品購進價格指數均超過70%。購進價格指數再創高位,顯然是受國際糧油價格走高、國內民工荒帶動工資上漲、國內干旱造成糧食減產預期等諸多因素的推動。而如果對比上一輪通脹周期(2007年至2008年期間),筆者的判斷是,當前國內流動性更為旺盛,資產泡沫似并不遜于當年,勞動力和資源產品價格也都面臨上漲趨勢,通脹形勢可謂更加嚴峻。以此觀之,筆者估計,未來幾個月,通脹壓力可能將繼續增加。或許2月通脹正重啟升勢,CPI將達到4.8%至5.2%左右,3月CPI或將更高。
2月進口指數和新出口訂單指數均有上升。其中,進口指數比上月上升0.9個百分點,達到53.9%。表明國內需求依然強勁,在出現了劉易斯拐點后,國內工資水平步入了上升通道,帶動需求持續增長。另外,新出口訂單指數扭轉了1月大幅下滑的局面,略升0.2個百分點至50.9%,這顯示海外經濟轉好而帶來的未來訂單增加。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原材料與能源、生產用制成品類企業兩項指數顯著高于50%,再次凸現出國際大宗商品上漲可能加大輸入性通脹壓力。由于春節因素,預計2月進出口增速及貿易順差可能大幅回落,出口也許回落更多,這當然減緩了人民幣的升值壓力。
綜上所述,盡管PMI正呈逐月回落之勢,但由于其回落速度比較溫和、并且高于50%,可以認定現在經濟仍然處于擴張階段。考慮到未來嚴峻的通脹形勢,預計短期內貨幣收緊政策不會放緩。值得肯定的是,年后再度加息、去年以來八次上調法定準備金率、以及決策層反復強調保持物價總水平基本穩定等,都顯現了政府對抗通脹的決心。眼下的經濟演變態勢證明,無論如何不應低估通脹壓力和政府抗通脹的決心。
預計本月還將繼續上調法定準備金率,上半年或許還有兩次加息,下一次加息可能在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