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州搶抓"黃藍"機遇 十二五給力交通轉型
2011-3-4 22:38: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在黃藍建設中,山東濱州的區域交通優勢將盡顯。借此機遇,“十二五”期間,濱州交通將在發展方式上進行轉變,推進交通轉型,從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向全面提升建設、管理和服務水平轉變,從各自為系統的運輸體系向綜合運輸體系轉變,從傳統運輸產業向現代服務業轉變。
從近日召開的2011年濱州市交通運輸工作會議了解到,到2015年,濱州市形成較為完善的大路網、大港航、大物流、公共服務、四化管理“五大體系”。全市公路總里程達到16600公里,高速公路突破330公里,建成“六縱七橫一環八連”的高等級公路網;農村公路里程達到15000公里,具備條件的行政村瀝青路通村率達到100%;到2015年綜合吞吐能力突破2000萬噸;建設重點貨運站、物流園區(中心)7個;全市所有鄉鎮建起交通物流站場,實現交通物流全覆蓋;培育15家交通物流龍頭企業;建設重點客運站場9個,等級客運站達到46個;所有行政村全部通達客車,具備條件的鎮村客運實現公交化運營。四化管理成為全行業管理的行動綱領,長效工作機制全面建立,在交通運輸生產、建設、管理、服務和文明創建等各個領域,均形成完善的四化管理運行體系。
2011年是“十二五”開局之年,開好局,起好步,至關重要。為此,今年,濱州市交通建設計劃投資43.7億元,比上年增長8.7%。公路建設方面,計劃總投資20.2億元,其中高速公路和干線公路17.6億元,農村公路及大中橋梁改造2.6億元。同時,計劃投資15.5億元,建設港航項目5個。計劃投資7億元,續建、新建公路運輸樞紐、客貨運站、城鄉公交一體化改造試點等項目21個。公交暢通工程計劃投資1億元。客貨運量分別增長3.3%和4.5%。沿海港口吞吐量突破300萬噸。
今年,濱州市交通運輸系統將繼續實施“九個年”活動。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今年要實現港口建設新突破,完成濱州港2×3萬噸級碼頭及防波堤一期續建工程、17公里港區一級公路等配套設施建設,在年內實現建成簡易運營的目標。確保濱德高速公路濱州段年底按期竣工通車,三條續建路網項目年內竣工通車。試點開展農村公路“網化”工程,統籌解決農村斷頭路問題,有步驟推進自然村通油路建設,加快危橋和縣鄉老油路改造步伐。推進濱南客運中心、鄒平運達物流中心、濱南物流園等國家公路運輸樞紐項目和惠民集疏運中心、陽信汽車新站等縣級客貨運站建設,加快博興交通物流中心等物流項目建設,開工惠民汽車站南站等項目。推進沿海高等級公路、濟南-濱州-東營高速公路、魯冀界(埕口)至沾化高速公路、濱州港海港港區3萬噸級航道、套爾河3000噸級航道等項目的前期工作,具備條件的爭取開工建設。
行業管理方面,在推進交通物流園區建設的同時,做好京博物流、銀河物流公司的甩掛運輸試點和博興鑫輝物流的倉單物流試點工作。推進市、縣、鄉、村四級農村物流網絡體系的規劃和建設。建立全市物流信息平臺。推進客運集約化進程,推廣鄒平經驗,在全市范圍內積極穩妥地推進城鄉客運一體化。鼓勵和支持維修企業連鎖經營,推廣和延伸名牌企業的零、小修服務。以迎接全國干線公路養護管理大檢查為契機,堅持預防性、精細化養護并重,把今年作為“養護制度落實年”,統籌協調解決農村公路公共財政投入和有路必養的問題,積極推動《濱州市農村公路建設養護管理辦法》落到實處,確保資金、人員、機構、體制落實到位。
此外,今年,濱州市將著力建設陽光型、服務型交通部門。推進工作職能、工作作風和工作方法轉變,加大交通信息公開力度,規范行政許可行為,推行窗口式辦公,方便基層和群眾辦事。整合全行業監督電話、政風行風熱線、局長熱線等,形成統一的交通服務熱線,架起交通部門與群眾溝通的橋梁。實施公交暢通工程,加快推進車輛設備更新和公共交通場站及停車站點建設。計劃投資1億元,新上100臺綠色環保高檔車輛,完成黃河二路、五路智能公交電子站牌建設。以濱州汽車總站為中心,新辟調整線路、優化線路網絡,年內新設公交線路5條,延長調整12條,減少公交盲區,加大線網密度和站點覆蓋率,全面提高公交的服務檔次和水平,為市民提供安全、便捷、舒適、經濟的公共交通服務。圍繞服務“三農”,完善鮮活農產品綠色通道。加強電煤、礦石、石油、糧食、化肥等重點物資和城鄉居民生活必需品的運輸工作,加強春運、“十一”黃金周等重要時段的旅客組織協調。(趙文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