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前網購遭遇快遞業“集體歇業”
2011-2-2 18:11: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我買的東西都九天了,還在發貨地廣州”、“作為買了一個月還沒收到東西的買家,我不知道該做什么了”、“物流物流真的是把物流沒了”……最近,不少熱愛網購的朋友紛紛表示“好心慌”——眼看著春節逼近,網上購置的年貨和新衣卻也遭遇“春運”,遲遲回不了家。網店停止接新單,快遞拖沓收發貨,領了年終獎卻網購無門,達人們連連感嘆“寂寞啊”。
最不愉快的網購經歷
“春節前快遞在時間上有所延誤,我可以理解。充當派件員的‘出氣筒’?我沒這義務。 ”
擁有四年網購經驗的“資深買家”吳先生半個月前在淘寶網上買了一批進口零食,本應三天送到的竟然等了一周還沒消息,快遞公司網站上的追蹤查詢結果更是離奇地顯示“已簽收”。心急的吳先生立即撥打了網站所示派件員的電話詢問,卻被告知當天的派件員另有其人。幾經輾轉,吳先生才總算聽到一句“放心話”,說網上的記錄登記錯了,東西隔天就給他送去。沒想到,這一“隔”就又隔了三天。正當吳先生幾乎絕望之時,終于接到派件員的電話,卻是要求正在上班的他立即趕回家簽收,否則就“不要拉倒”。茫然苦等十天之后,不僅東西無影蹤,還被送快遞的責問“為何不在家”,自認一向好脾氣的吳先生作出了網購四年來的第一次“拒收”決定,快遞的惡劣態度壞了他購物的興致。至于“被退貨”的淘寶賣家,到頭來也只能是白忙活,沒賺錢沒好評,反倒賠了一筆運費。
最反常的“集體歇業”
“本店已停止接單和發貨,僅處理售后問題。 ”、“本店過年休息時間為2月1日-2月8日,2月9日開始正常營業。 ”
張女士節前興沖沖地網購了自己心儀的商品,結果當天就被網店告知已停業,被建議“申報退款”,張女士掃興得很。這幾天上淘寶隨便點開幾家店鋪的頁面,都會看到醒目的公告或通知,提醒買家接單和發貨的最后截止時間,以及店鋪的放假安排。節假日一直都是商家賺足口袋的購物黃金期,然而網購平臺上的很多賣家卻放棄了年貨行情,紛紛暫停營業。一位皇冠賣家告訴記者,春節期間普通快遞公司都要放假,依靠物流而生的網店就是想做生意也心有余而力不足,一般都會提前打聽各家快遞公司的假期送貨安排,明確公告在網店內,以免買家因不能及時收到貨而差評連連,得不償失。
不過,在這時期倒也有“屹立不倒”的店鋪,聲稱春節假期期間照常營業。記者以買家的名義向其詢問,原來是用全年無休的EMS或順豐發貨。一個是中國郵政,一個是民營快遞行業內公認服務最好的,用這兩家發貨,代價自然不小——費用是其他普通快遞的4倍,并且假期內的服務范圍和內容也有所調整,并不能保證效率如常。因此,繼續營業的大多是跨國代購店和銷售貴重物品的店鋪,發貨向來用的就是這兩家,不受快遞歇業影響。當然,如果有舍得花錢承擔4倍運費的普通賣家,說不定會成為這個春節長假里網店銷售業績猛增的一匹黑馬。
“最后一公里”的瓶頸
“慢遞”、“蝸牛”成為人們對快遞行業“爆倉”的無奈評價。連接著電子商務和消費終端的“最后一公里”,快遞行業在短短幾年內疾速發展起來,然而惡性競爭和低利潤狀態卻無法使快遞行業跟上電子商務成長的腳步。
隨著現代化和國際化程度提高,電子商務平臺不斷完善,年輕人越來越熱衷于網購。記者了解到,10月中旬以來,淘寶交易量屢創新高,從而給中國的快遞公司帶來很大壓力,造成大量貨物積壓,各家快遞公司加人、加車、加班、加點,但仍無法保證包裹及時送達。再
加上油荒和大范圍雨雪天氣的出現,對快遞行業更是雪上加霜。申通、圓通、韻達等幾家較大的快遞公司頻頻爆倉,而這種現象終于在春節前夕的整個快遞行業內達到巔峰,其原因除了節前網購業務“量”的激增,恐怕也不能排除快遞行業自身管理不善的因素。
面對“快遞不快”這種尷尬的局面,人們不禁質疑快遞行業的低成本競爭能否持續,“最后一公里”服務能否經受住消費者的考驗。也許集中而來的“爆倉”是物流業規范整合的開端,無論是人員素質還是基礎配套投入,民營快遞行業的門檻真的應該再高一些,從而提供更好的服務,以滿足未來電子商務的需求。只是短短的“最后一公里”路程,別傷害了無辜的電子商務,更別失信于滿懷期待的網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