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認證培訓

值得推崇的校企雙主體模式

2011-2-19 20:00: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本報記者 李衛衛
    在職業教育界,校企合作的重要性已被廣泛認可。但在物流管理這個新興專業中,卻存在著校企合作流于表面、機制不完善、效果差強人意等問題,致使供需雙方無法實現真正的互融互通,嚴重影響了物流技能型人才的培養質量。
    為了提升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水平,很多院校都在積極謀求與企業的深度合作,希望建立一種校企雙方互利共贏、資源共享、可持續性的“緊密型合作”。北京電子科技職業技術學院 (以下簡稱北電院)在和易通交通信息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易通)合作的過程中,提出了校企合作雙主體的理念,成功開辟出了一條校企之間深度融合的合作之路。“與一般泛泛的校企合作不同,這幾年間我們和易通共同做了很多事。可以說,我們的合作有感情、有內容,同時也有方法、有技術。”北京電子科技職業技術學院物流專業帶頭人馬駿認為。
    也正是得益于這種有方法、有誠意的合作,雙方從2006年一路走來,既有淺層次的參觀性教學、校企互動活動,也有深層次的課程改革、教材開發,可謂是獲益匪淺。
    更重要的是,從最開始的設計執行,到結果的檢驗、經驗的總結,再到推動下一步的運作,這種合作經過不斷的優化,目前已經成為一種機制,引導雙方走上了螺旋式上升的良性合作發展軌道。
調動積極性
    在以往的校企合作中,企業出于現實利益的考慮往往積極性不足,經常是院校“剃頭挑子一頭熱”。馬駿分析說,學校是一個教學主體,追求社會效益,而企業是一個市場主體,講求經濟利益。兩個主體在價值上是背離的。他表示,德國等一些校企合作開展比較好的國家,兩大主體之所以能夠達成合作,是因為有相關的政策來保障其運行,但我國卻缺乏這樣的法律和制度保障。
    “而經過多年的合作,我們發現校企雙主體模式能夠很好得解決這一難題。”易通公司綜合事務部經理王榮坦言。
    據了解,所謂的校企雙主體模式,是源自德國的雙元制辦學體制。雙主體中的一個主體是高職院校,主要負責傳授與職業相關的專業知識;另一個主體是企業,主要負責學生職業技能方面的專門培訓。在這種培養體系中,企業為學校提供實訓場地、設備設施、師資培養、實習和就業機會等支持,學校為企業提供員工學歷培訓、輸送畢業生等服務。“因為在這個過程中,企業通過與院校的合作一方面可以借助學校的資源開展員工的職業培訓,同時還能進行應用研究和技術的開發,所以能夠分享到院校的資源優勢。這對于企業來說,合作的吸引力就大大提高了。”王榮說。
    而在調動企業積極性的同時,這種雙主體的模式也讓院校嘗到了甜頭。馬駿表示,采用了雙主體的培養模式,可以充分利用學校與企業兩方面的教育資源,形成雙主體互動,校企雙贏的滲透式雙主體辦學特色。這種辦學模式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專業技能和綜合素質,也促進了學校和企業在合作中互學互動、互利互惠,形成“雙贏”局面,創建校企合作辦學的新路子。
吸收基層參與
“以前在校企合作的時候,很多老師覺得跟自己沒多大關系,所以不愿意參與,企業員工配合執行的積極性也不強。而這兩個群體恰恰在校企合作中承擔著具體執行的任務。”王榮說,也正因為如此,這兩個群體的積極性至關重要。
    王榮告訴記者,引入雙主體合作模式前,企業專家接收到的多是純指令性的任務,要求配合院校的老師或者學生開展實習實訓。這對員工來說,是純付出、義務性的,不但對他們沒多大好處,而且還要占用大量精力和時間。但是,采用雙主體之后,情況就有所不同了。“因為我們在企業的實際工作中會有一些心得體會,但卻不成系統。在跟老師接觸合作之后,我們可以比較順暢地把自己的經驗轉化為教學或者科研成果。這種企業經驗的理論化不管是對企業自身,還是行業發展,亦或是對于我們自身未來的職業發展都是很有益處的。所以現在,我們很樂意也很支持和院校老師開展合作。”王榮表示。
    而對于專業教師而言,作為與企業骨干進行對接的一方,深入企業進行掛職鍛煉,有利于提升“雙師型”教師的實踐水平。因此,他們的參與積極性也很高。
    對于這一點,馬駿可謂是深有體會。他認為,雙主體的校企合作不再是“紙上談兵”,它牽涉到校領導與企業總經理的合作、系主任和部門經理的合作、專業老師和專業人員的合作、學生和基層員工的合作等。通過將這些關系進行一一對接,尤其是老師和業務骨干這兩個具體實施主體的執行和落實,校企合作不但實現了廣度和深度上的拓展和延伸,同時也更有內涵,更具可操作性。
讓合作更有“黏性”
    在以往的合作中,校企之間共同的利益點只集中在輸送人才這一點上。這就導致雙方的合作關系非常脆弱,一旦在學生就業上出現“風吹草動”,雙方的合作也就很難維系。
    而雙主體模式的核心,是企業參與到院校人才培養的全過程。這期間,企業的專家除了要和院校的老師們一起按照企業的崗位群制定專業的教學計劃之外,還要定期到學校授課,并且承擔起指導學生實習實訓等任務,這就使合作有了更多切入點。
    在北電院和易通的合作中,也是以用人作為起點。但是隨著這種關系的深入,雙方開始擺脫單純通過人才的供需建立起來的合作,把注意力著眼于專業建設上。
    “物流是一個新興學科,實力還比較薄弱,因此專業建設是各項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要想在校企間建立起一種緊密的聯系,就應該在這方面謀求合作。”王榮說。
    在這一思路的指引下,北電院和易通開始圍繞專業建設開展多方面、全方位的合作。在易通的直接協助下,北電院制定了物流專業培養計劃,并由校企雙方共同負責這一人才培養方案的實施。其后,按照既定的培養計劃,企業還協助院校進行核心教材的編寫。
    而課程作為專業建設的核心,也成為企業和學校聯系的橋梁。為了向對物流行業比較陌生的大學新生進行行業普及,合作雙方共同開發了《物流組織與業務創新》這門課程,并將其作為校企共建實踐性學習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同時,還啟動實施了專家委員會專家“三年直帶”工程。在大一學生入學時,與企業專家進行面對面的交流,將學生分成若干的小組,每個小組由專家帶隊,從大一一直跟蹤到畢業,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并且推薦就業。
    通過這一系列的合作,易通不僅派出自己的業務骨干直接擔任了北電院的專業課教師、課外輔導員、實訓裁判等,而且還為教師和學生提供了掛職鍛煉以及實習實訓的基地。這樣一來,雙方合作的內容就得到了極大的豐富,聯系也就更加緊密和持久。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