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淺談
2011-1-8 0:41: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隨著物流業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越來越大,“物流”概念得到空前普及,物流理念開始深入人心。
物流是人類社會歷史悠久的實踐活動,普遍地存在于物質生產的各個部門。我國從上世紀70年代末期引進物流概念。2001年4月,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組織專家學者起草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物流術語》經國家質檢總局批準發布,2006年又作了修訂。這項國家標準對物流概念給出如下定義,“物品從供應地向接收地的實體流動過程。根據實際需要,將運輸、儲存、裝卸、搬運、包裝、流通加工、配送、信息處理等基本功能實施有機結合。”
進入新世紀(23.97,0.75,3.23%)以來,我國現代物流業得到快速發展。2006年開始實施的“十一五”規劃綱要,明確了現代物流在國民經濟中的產業地位,明確提出“大力發展現代物流業”。2009年3月,國務院發布的《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進一步明確了物流業的地位和作用。《規劃》指出,物流業是融合運輸業、倉儲業、貨代業和信息業等的復合型服務產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涉及領域廣,吸納就業人數多,促進生產、拉動消費作用大,在促進產業結構調整、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增強國民經濟競爭力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以下一些重要數據很能說明問題:2010年,我國社會物流總額預計達125萬億元,每1個單位的GDP大約需要3.2個單位的物流量來支撐;我國物流業增加值占全部服務業增加值的比重約為16%左右,物流業每增加6個百分點,就可以帶動服務業增加一個百分點;我國社會物流總費用占GDP的比率為18%左右,比發達國家高出一倍左右,以2009年測算,這個比率每降低一個百分點,就等于創造近3405億元的經濟價值;我國物流業現有從業人員約2000萬人,物流業每增加一個百分點,就可以新增10萬個就業崗位。
(作者為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副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