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物流行業分析

物流技術創新 關鍵要分清執行主體

2011-12-24 14:46: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張景濤
    前不久出臺的物流業 “國九條”,不僅專門單列一條——“推進物流技術創新和應用”,而且全面地概括了物流行業所涉及到的所有技術門類,給物流行業技術創新指明了方向,更給從業者們很大的鼓舞。
    作為一個物流行業的從業人員,我認為, “國九條”是多年來從國家層面扶持物流技術行業發展最明確、最務實的一個政策文件。如何落實是其能否推動行業真正前進的關鍵。而這其中,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就是,落實執行的主體是誰?
    物流行業的技術創新,有其特殊性。它不同于其他基礎理論研究創新,而是專門針對物流這個特定的行業、為提高物流運行效率而進行的創新。這種特殊性,決定了物流行業的技術創新,必須與物流實踐緊密結合。任何脫離物流實踐的創新,都只能是 “閉門造車”,對提高物流業的整體運行效率不會起到多少積極的作用。從這個角度分析,物流行業的技術創新主體,只能是承擔物流運作的各類物流企業。
    當然,在我國,不少高校都設有物流專業,也有不少科研機構有專門的團隊在從事相關研究。盡管這些機構也從事著物流技術創新的工作,但他們不能成為物流行業技術創新的主體。而且,最關鍵的問題是,目前我國的科研院所已經形成一套“重理論研究、重發表論文數量”的科研成果評價機制。這種機制把不少科研工作者引向了 “論文生產者”的境地——創新的目的不是為解決問題,而是為了發表論文;為了造出一些驚世駭俗的觀點吸引眼球。這種 “研究”的風氣,不是物流行業需要的。
    物流企業作為技術創新的主體,也會因企業本身的規模大小不同,而在創新的方式和側重點上存在差異。
    對于一些特大型的央企,比如中外運、中遠物流、中鐵物流、招商局物流集團等,這些企業本身技術實力很強,完全可以根據自身的發展需要,發展出適合自身企業特點和中國國情的物流新技術。
    而大部分規模偏小的中小物流企業,由于種種限制,在技術創新上 “有心無力”。對于這類企業,比較務實的創新模式是依靠專業化社會分工——圍繞企業需求,成立專門服務的專業技術創新公司。由這些技術公司長期從事某些領域的物流技術工作,通過與服務對象——物流公司的長期緊密合作,能夠提供企業實際需要的新技術,并通過雙方的合作,形成相互依存的共生關系。
    事實上,這種模式已經在很多物流技術創新領域得到實際應用。近幾年,蓬勃興起的GPS運輸過程監控調度應用就是典型的例子。如易流GPS定位于專門向物流運輸行業提供GPS監控調度服務,經過幾年努力,已經服務了2000多家各種類型的物流運輸企業。易流GPS通過服務不同的物流企業,不斷豐富易流GPS監控平臺的功能,反過來又向更多物流企業提供更好的服務。
    (本文作者系深圳市宇易通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