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發力內河水運建設 京杭大運河有望十年通南北
2011-12-11 14:10: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日前,山東省政府出臺的《關于加快內河水運發展的意見》給五年來一直關注京杭大運河復航的政協委員們帶來佳音:“積極推進大運河‘穿黃工程’、黃河以北段復航工程的研究”已被列為山東省內河水運建設的主要任務之一。
2006年5月,瀕危的千年京杭大運河因全國政協一次沿河考察引起社會廣泛關注。從那之后,在沿河8省市的齊力推動下,大運河的保護與申遺工作穩步開展,目前已進入倒計時階段。“申遺要成功,航運必須通;運河全線通,關鍵在山東!鄙綎|省政協近年來推動運河文化保護和運河復航的步伐從未停歇。繼2007年120位委員聯名提交提案呼吁運河復航后,山東省政協多次召開不同形式的研討會、座談會,組織委員、專家會同有關部門負責人實地了解運河山東段保護進展情況,持續不斷地宣傳運河復航對于經濟發展、文化傳承和生態保護的重要作用。
就在山東省政府出臺《意見》一周前,委員們還在為運河的復航貫通呼吁。著眼于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和沿河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雙重需要,11月16日,山東省政協舉辦了紀念京杭大運河開通600周年研討會,對影響運河復航的關鍵環節、多種因素進行了分析。參加會議的政協委員、專家學者們,以翔實數據對影響運河復航的各種質疑予以科學解答,形成了現代工程技術足以確保運河穿越黃河河底安全無憂的“泉城共識”!暗簟边M運河不能自拔的山東省政協原副主席李殿魁,根據成功治理黃河口的切身體會和多年的深入研究,大聲疾呼:“別再猶豫了,我可以對運河穿黃隧道的科學性和可行性負責!”
研討會期間,與會人員考察了京杭運河南旺樞紐工程遺址的保護情況,目睹被譽為“大運河之心”的戴村壩在數代水利人的接力維護下,歷經600年風雨仍然堅若磐石,省交通科學研究所研究員許云飛感到由衷欣慰。作為“大運河復航”的最早倡議者之一,曾是省政協常委的他為摸清大運河情況曾經徒步走過一個來回,連續7次提交相關提案。全國政協委員、黃河水利委員會副總工程師張紅武考察后也認為,大運河全線貫通是大勢所趨。
聆聽政協呼聲,順應百姓期待,山東省穩步推進運河復蘇!笆晃濉逼陂g投資14億元著手續建京杭運河濟寧至東平湖段,組織開展了文物資源調查、重點區段考古發掘,編制了總體保護規劃,運河沿線6市也都出臺了區域保護規劃。經過保護性發掘,京杭運河上最重要的工程設施、代表17世紀工業革命前世界土木工程技術最高成就的“南旺—戴村壩”樞紐工程,由曾經荒草野坡、殘垣斷壁的建筑群已變成一個充分展示當年科技水平和繁榮景象的遺址公園。2010年10月,南旺樞紐考古遺址公園列入第一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立項名單,成為運河沿線132處文化遺址中的亮麗明珠。
大運河“活著”才是最好的傳承。如今,復航帶來的多重益處已引起了足夠的重視。山東省政府認為,加快發展具有運能大、占地少、能耗低、污染小等優勢的內河水運,有利于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優化沿河及周邊地區產業布局。
按照《意見》,山東省將重點建設京杭運河濟寧至臺兒莊段的擴能升級工程,實現復線船閘全線覆蓋,2000噸級船舶全線通達;加快東平湖至濟寧段三級航道貫通工程和湖西航道(山東段)建設,實現1000噸級船舶全線通達;完成微山一線船閘、長溝、鄧樓、八里灣船閘和韓莊、萬年復線船閘建設。同時,積極推進京杭運河“穿黃工程”、黃河以北段復航工程的研究,力爭到2020年,建成“一干多支、干支直達、溝通南北”的京杭運河高等級航道網。
屆時,沉寂百年的運河棹歌有望再度全線響起。(本文來源:人民政協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