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交通資訊

宜萬鐵路通車啦! 十余萬西征浙商搭上便利商路

2011-1-16 23:45: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僅僅377公里,總投資卻要225.7億元。比這個數字更讓人心熱的是:前后耗時7年,投入筑路大軍5萬人,而且付出了幾十人的生命代價! 
  讓我們記住這個日子:公元2010年12月22日,宜萬鐵路建成通車,這是中國鐵路建設史上難度最大、橋隧最多、歷時最長、造價最高的鐵路!
  詹天佑開工,孫中山夢想;蔣介石無奈,毛澤東期待;世界級難題,最昂貴鐵道;眾院士激辯,鐵路史縮影……在著名報告文學作家趙瑜筆下,這條377公里長的宜萬鐵路,可真是驚天地、泣鬼神!
  宜萬——東起湖北宜昌,西至重慶萬州,這就是“宜”和“萬”的連接。別看這么簡簡單單的兩個字,那可是穿越古蜀道的現代鐵路。蜀道難,難于上青天!古蜀道中,最艱險的是南部通道,而宜萬鐵路恰恰就是從這里通過,工程沿線大部分位于喀斯特地貌山區,是當今鐵路建設中最困難、最復雜的山區鐵路,因此被工程界、地質界諸多院士和專家稱為世界級難題,視為“筑路禁區”。
  打開禁區,需要何等勇氣?比如打隧道,其實是怕軟不怕硬,但這里到處都是“豆腐”和“豆腐渣”,一打就塌方……比較一下看:京九鐵路全長2600多公里,3年時間就完成施工,而377公里的宜萬鐵路卻耗時7年;青藏鐵路每公里造價1000萬元左右,而宜萬鐵路平均每公里耗資6000萬元……
  宜萬鐵路是我國“八縱八橫”鐵路網主骨架之一,是貫通中國東西部的關鍵瓶頸,如今終于打通了。宜萬鐵路的建成,改寫了世界鐵路建設的歷史,成了中國鐵路史上的新坐標。《都市快報》記者專程探訪這條鐵路,記錄下那一個個艱苦筑路的細節,更記錄下那“宜萬鐵路精神”,那中國鐵路建設的精神!
  鐵路修通了,受益的不僅僅是近千萬生活在大山中的百姓,還有十余萬西征的浙商。對他們來說時間就是金錢,宜萬鐵路使得商路縮短,物流高效,也更加安全便捷。西征浙商迎來了鐵路時代。
  這是一條向中國鐵路之父詹天佑致敬的鐵路!這是一條向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及其《建國方略》致敬的鐵路!這更是一條向當今以血肉之軀投身于筑路的5萬建設大軍致敬的鐵路!
  不要問宜萬鐵路是怎么煉成的,不要問宜萬鐵路為什么這么鐵。因為,它是,中國人——中國人建造的鐵路!
  上風埡山洞隧道終究沒有等來正式通車,它看到的只是一個工程火車頭。
  百年前,它目擊了轟轟烈烈的筑路大軍,一夜撤去。
  上風埡隧道坐落在宜昌城西北20多公里處,夷陵區黃花鄉的路邊。洞口敞開著,積水成潭,荒草萋萋。
  時間跨越百年。
  公元2010年12月22日,列車在和諧號機頭牽引下,首次在距離上風埡隧道5公里的地方,呼嘯而去。
  它將沿著修建在懸崖上、山澗中、溶洞里、暗河下的細長軌道,從宜昌一路向西,到達377公里外的重慶萬州車站。
  7年,5萬筑路大軍,在一個被定義為“世界上最不適宜修筑鐵路”的地方,架起一條鋼鐵大動脈,將宜昌、恩施、萬州等城市聯系在一起,打通了鄂西北進出重慶和四川的通道。
  今年1月11日,宜萬鐵路正式運行,每天開行14對列車。
  一條鐵路改變了大山中千萬人的生活,還有10多萬浙商的商路。
  一條鐵路顛覆了一個王朝 
  宜萬鐵路前身是川漢鐵路。
  甲午海戰慘敗后,從清政府到普通民眾皆希望自建鐵路振奮民族精神。1903年,出任四川總督的錫良向朝廷奏請自主建設川漢鐵路,“以辟利源而保主權”。
  當時的清政府財政困難,無力出資建設。各國紛紛赴川要求借款,錫良擔心路權被奪可能引發四川民變,主張建立公司,以民間集資的方式修路,得到政府贊賞。
  錫良推行募股修路,包括鹽茶、鴉片富商及普通百姓在內的7000萬川人,均被強行集資。鐵路公司大權卻由官方牢牢把持,集資款不是被挪做軍費,就是被士商階層貪污。
  1908年11月,因修建京張鐵路而名聲大噪的詹天佑,出任川漢鐵路宜萬段總工程師。1909年,宜萬鐵路在鐵路公司建立6年后,終于得以施工。
  但是詹天佑只是工程師,不僅確定路線的權力沒有,就連材料的管理權都沒有。他下發的材料訂單,往往被旁人截留中飽私囊,他一點辦法也沒有。
  開工之后,工人工資經常拖欠,以致工人變匪徒搶糧度日,與地方民眾斗毆。混亂之局下,在詹天佑的努力下,鐵路居然也修建了20多公里。
  1910年5月,四國銀團代表聚集巴黎向清政府施壓,迫使清政府簽訂借款協定。1911年5月,清政府宣布將川漢鐵路等干線鐵路修筑權收歸國有,并與美英德法四國銀行簽訂了1000萬英鎊的借款合同。
  四川得到消息,群情激奮,終于釀成震驚中外的“保路運動”。川漢鐵路總公司提出全蜀股東不納稅的主張,引發清政府派兵鎮壓。軍隊槍殺26名請愿民眾,引發四川省大規模暴動。
  清政府只有籌集武昌新軍赴川鎮壓,致使武昌空虛。南方革命黨人乘機發動武昌起義,全國各地響應舉事,清王朝很快崩解。因此有人說,一條宜萬鐵路搞倒了中國史上最后一個帝國。
  民國后,宜萬鐵路又經歷多次變局。
  1946年,蔣介石政府感慨湖北恩施對保衛重慶的作用,重新建設宜萬鐵路。一年后,宜萬鐵路沿線踏勘完畢,國共內戰開始,蔣政府無心修路。
  5萬筑路工7年心血 
  新中國成立后,宜萬鐵路依然是心病。
  1964年四川再提宜萬鐵路建設計劃。但宜萬鐵路工程技術難度太大,有10公里長的隧道建設,不知道如何突破,再者投資太大,經歷三年自然災害的中國無力建設。兩年后文革到來,建設計劃擱置。
  一直到川漢鐵路公司成立100年之后,也就是2003年12月1日,歷時3年勘探,宜(昌)萬(州)鐵路開始建設施工。
  5萬鐵路大軍,用了7年,花掉225.7億人民幣,用平均每米7萬元的代價,在崇山峻嶺間修筑了377公里長的鐵路。
  全線有253座橋梁、159座隧道,橋隧總長度占線路全長的74%。沿途的懸崖峭壁、架設在山澗上高128米的亞洲最高橋墩。
  火車終于來了。
  以客運為主的宜萬鐵路,打通了川渝東出湖北進入沿海的最便捷通道。
  這條歷經百年榮辱鐵路的開通,為宜昌、恩施和萬州帶來活力,給千萬人出行帶來便利,也縮短了這一帶10多萬浙商的商路。
  從此,在湖北的浙商到重慶入四川,不必從西安繞一個大三角形。
  公路客運生意淡了 
  牛運宏和張友邦翻了臉。在兩個客人被搶走后,眼看著第三個客人上了張的車,他對著張吼起來:“你都跑一趟了,我一個生意還沒做呢!”
  兩人在利川市交運公司院子里扭扯著。值班人員趕到將兩人強行分開。
  1月8日,這兩個利川交運公司分屬兩個車隊的車主,為爭搶生意,發生兩次沖突。
  他們的生意,在去年12月22日后,卻突然變得慘淡。
  這是因為火車來了。
  1月8日早上8時20分,利川火車站儼然成了這個坐落在深山小縣城里最熱鬧的地方。500多居民排隊搭乘利川開往宜昌東的K358次列車,到沿線的恩施、建始、巴東和宜昌等地。
  走親戚、逛城,甚至是花錢買個座位看沿途風景,他們享受著“鐵牛”帶來的幸福。
  上午9時05分,列車停靠恩施站,運行45分鐘,車費10元。
  張友邦的快速轎車為生存下去,已將55元車票調低到40元。但相比于火車價格和速度,他的票價和70分鐘路程,已處絕對劣勢。
  浙江女商人坐火車進貨 
  火車來了,火車來了。
  恩施站臺上,幾個孩子在站臺門打開的瞬間,飛跑著沖進停靠列車的站臺,在車廂里找尋著自己的座位。
  張國恩在50米外看到了孩子們沖進車廂,有些生氣。
  他用對講機大聲詢問客運主任:“孩子怎么自己上了車?”聲音嘶啞地讓11個站臺工作人員維持好秩序。
  張國恩是恩施站分管客運的副站長。宜萬鐵路開通試運行后,恩施站每天客運量達到了3000人,最多時超過5000人。
  “這與當初預計的每天高峰游客不超過1500人相比,翻了兩倍。”張國恩和他的40多個工作人員有些招架不住。
  9時08分,K358次列車駛離恩施站一路向東。
  火車一路上重復著“隧道+隧道”的歷程。“才出了隧道剛看到太陽,還沒拍照片呢,又進隧道了。”幾個年輕人想用手機留住窗外的群山峻嶺,但沒成功。
  浙江女商販胡東燕托著下巴,坐在7車83號座位上發呆。她在巴東縣野三關車站上了車,目的地是宜昌。她準備到宜昌購買皮鞋,浙江義烏貨,帶回野三關鎮銷售。
  她在野三關開了一個店,生意紅火。隔一天,她都要乘坐一次火車,進貨。車票隨到隨買,非常方便。
  到重慶吃火鍋去 
  利川市這座鄂西小縣城,在重慶成立直轄市時,差點換了歸屬地。
  它在恩施州8個縣市中最富裕,一度有傳言將被劃歸重慶。據說湖北領導人為此上書中央,說要拿利川,就將恩施州全部拿去,理由是不能將最好的拿去,留下一些窮縣。
  最終,利川還是留在了湖北。
  但居民方言和生活習慣更接近重慶,居民更樂意往西翻越一座齊岳山,到重慶萬州去。
  現在,翻山越嶺的盤山公路,已被一條直線鐵路代替。兩小時的汽車車程,也減少為40分鐘。一到周末,很多利川人就會相約花8元錢車費,到萬州吃火鍋。
  鐵路開通那天,跑出租車的利川人李書念,在萬州遇到了一群群熟人,在街頭吃火鍋。
  孩子一連看了20天火車 
  列車穿過齊岳山隧道時,隧道下的利川汪營鎮高坎子村村民,聽到了鳴笛聲。
  鐵軌距離村民汪子山家直線不到300米,每天這時候,他6歲的兒子都會扒著護欄,看駛過的火車。
  “火車,火車!”孩子一連看了20多天,也不厭倦。
  每次火車經過時,他聽到鳴笛聲后跑出來,只能看到火車的尾巴,大部分車身已穿入群山中。
  半年前,50多歲的汪子山從浙江義烏上溪鎮一家皮具廠回家,用掙回來的8000元錢,還了修房欠下的債務。
  村支書張自勇幫他在鐵路工地上攬了一個活。跟隨中鐵十二局在齊岳山平行導洞(檢修用)中鋪設路軌,每月工資1500元。
  離家三年后,再次回到家,他發現這個深山中的村落變陌生了,木房子幾乎全變成了二層磚樓。
  父母告訴他,很多村民搭了火車的福,因為征地拆遷,加上在工地上上班,掙了錢修了房。
  一個村莊的“鐵路機遇” 
  2003年,高坎子村村書記張自勇,看到一群鐵路工人進山了。他感覺商機來了,沒有像鄰村一樣設立路障,將鐵路工人攔在村外,要錢。
  中鐵十二局兩千多人的施工隊,有些就住在村里。他們要砸開齊岳山。
  “當時很多村民認為,隧洞通了,就可沿著隧洞走到萬州,方便。”7年后,他為當時很多村民的想法感到好笑。
  兩千多工人要吃飯。張自勇鼓勵村民多養一些雞、鴨、豬,然后他帶隊送到工地上。“老總一看到有肉,高興得不得了。”
  有一天,張自勇聽說很多工人是從各地請來的民工,他覺得自己村民也有機會了。
  他找到工程項目部,希望給村民點零工做。“除去一些在浙江和江蘇打工的外,村里還有200多個富余勞動力。”正好工地也需要工人幫忙,這些農家漢子就成了修路工人。
  200多個村民,成立了3個小分隊,一年每人能掙好幾萬。張自勇挑揀了兩個50多歲的老實村民劉萬青和黃自鵬做領隊。
  當年,這些村民拿到工資后,干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把家里的木房子都拆了,翻修新房子。
  有天夜晚,大雨瓢潑。張自勇接到項目部經理董國裕的電話:“山體出現裂縫!如果垮塌就糟了,能不能帶一些村民幫忙搶險?”
  張自勇一下子調集了400多名村民,老少齊上陣。從晚上9點一直干到第二天中午12點,排險成功。
  中鐵十二局為表示感謝,幫村里修了一條10多公里的石子路。
  在施工結束離開前,汪子山帶領了100多個回鄉村民,跟隨鐵路大部隊,跑到山西承包工程。
  村里最明顯的變化是,那些外出打工的青年,再不用搭乘一天的盤山公路到達宜昌,然后轉車奔赴浙江和廣東。
  “這里比較封閉,能賺錢” 
  11時,K358次火車從野三關繼續開動,20分鐘后到達終點,宜昌火車東站。
  胡東燕下車了,一家貨運公司的汽車早已等在站外,她跟司機打了招呼。因為是老顧客,胡東燕跟司機很熟絡,司機幫她從車上搬下5個大紙箱的皮鞋,放在移動貨架上。
  這是新年前,胡東燕從義烏進的新款皮鞋,貨運公司運送過來,在這里運轉接貨到野三關鎮上。
  她將貨物寄存在火車站,一人搭乘車站門口的公交車到宜昌市中心,看看皮鞋新款和好銷的樣式。
  兩個月前沒通火車的時候,她進一次貨要兩天,比現在多一天。那時,她要在下午乘上到宜昌的客車,經過120公里路程,傍晚時分到達宜昌長途汽車站,休息一晚,第二天上午去拿貨,然后乘車回野三關鎮。
  野三關位于長江三峽巫峽之尾,西陵峽之首,坐落在群山中,100多公里的盤山公路,要從山腳盤到山頭,需要攀爬10多座大山。
  8年前,胡東燕跟著姑姑開始到鄂西“走商”。
  “很多人走西藏、貴州”,胡東燕說,她之所以選擇走深山中的鄂西,就是看到這里比較封閉,能賺錢。果然,她在老家建了新房,買了新車。
  不過,山路彎彎也暗藏危險。說話間,她掀開劉海,露出額頭上的一道傷疤,說這就是“紀念”。
  《鄂西公路史》中記載,原巴東至恩施公路,共205公里,即有彎道3667處,也就是說,每跑一公里就要急轉18道彎。
  她說,經常在這條路上跑,體會最深。
  2007年8月20日,暴雨。胡東燕從宜昌返回野三關鎮。
  風雨暗夜,載著10多人的中巴車在盤山公路上攀爬,胡東燕暈車嘔吐不止。
  在一轉彎處,迎來一輛大卡車,司機躲閃不及,又怕墜入山澗,直接開著撞了上去。
  胡東燕當場昏過去,被送到醫院。她頭部裂了一道口子,血流滿面。
  這是她在鄂西經商后碰到的第二次車禍,第一次車子翻下了10多米深溝,死了5人,所幸她逃過一劫。
  在宜昌市場內,轉到下午1時,她搭乘宜昌到恩施的另一趟火車,20分鐘后回到野三關。
  兩天前,胡東燕把表妹從東陽老家帶了出來,在恩施、建始、巴東租了店面。她說,今年她要實現自己的“連鎖鞋店”夢。
  一個浙商的西征之路 
  1995年春,寧波小伙馬建成踏上了去鄂西的坎坷創業路。
  那年他25歲。他說,車到恩施的那一幕,他一輩子都不會忘記。眼前,除了山,還是山。與海濱城市相比,這里的空氣都是甜的。
  他摸了摸小腹,那里的一個小包還在。這是他第一次出遠門,母親把所有的錢都縫在了他的褲衩上。
  15年后的現在,他已經是一家物流公司的董事長,這兩天他將手下的10多臺物流貨車拋售,用火車做生意。
  從背著麻袋進鄂西深山賣五金,到擁有10多臺大型物流運輸車,擁有2000多萬資產,他在恩施和萬州間走了15年的山路。
  “最幸運的是,我一直都很平安。”在懸崖和深澗的盤山公路上運送貨物,那是一種什么樣的心情,“沒有人能知道”,一起事故足以讓人破產。
  帶馬建成到恩施做生意的叔叔,再沒有進過鄂西大山。
  15年前,一場車禍葬送了叔叔積累了10年的資本,從一個百萬富翁變回貧困的人,叔叔欠下的債還是馬建成還的。
  那年,叔叔雇請的司機拉著一車貨物,行駛到巴東路段時,在一個雨夜翻入懸崖下,造成4人死亡,價值30萬元的汽車報廢,賠償高達百萬元。
  車禍發生5年后,馬建成再次執拗地打通了這條商路。“這里水果很多,但生活用品缺乏,物流不發達”,他看到物流最賺錢,說服家人和親朋,借了20萬元,加上自己的10多萬,買了一輛汽車跑運輸。
  現在車隊規模總算大了,但在火車到來時,他改變了經商思路。
  他算了一筆賬:此前,從浙江拉陶瓷到恩施,用汽車運輸每噸運費在500元,耗損率達到10%。
  火車開通后,他說,運費價格是70元一噸,耗損可以忽略不計。現在,還有老鄉想來恩施做房地產投資呢。
  一座城市的“火車速度” 
  恩施州經貿委副主任周昌發,還擔任恩施州鐵路辦主任的職務。
  7年中,他一直為這條鐵路奔波,從最初到北京找領導要批示,到隨后成為地方鐵路建設專設機構的頭頭。他和一些工程局的施工經理很熟。
  今年1月8日,他坐在辦公室里,和新上任的恩施州火車站楊站長談得正歡。“平均每天3000個乘客,有一部分是來旅游的。”當楊站長說到旅游團時,周昌發接過話題,興致勃勃地談了起來。
  恩施州風景迷人。大雪后的恩施,接待著一波波從武漢、廣東趕來的游客。旅游在鐵路開通后不到一個月時間,明顯升溫。恩施州街頭,操著外地口音的人,和土家妹子為飾品討價還價。這在往年這個時候是沒有的。
  雖然不主管招商,但因和鐵路和北京的一些人熟絡,一些投資者找到了周昌發。“這兩天有浙江一個民營招商團過來,他們想開發幾個大溶洞。”周昌發說。
  不過,他現在不像以前那樣,看到一個客商或者一個投資電話,都會激動幾天。現在他說:“該來的都會來的。”
  他講了一個故事:3年前,一個浙商想到恩施州投資,當地政府出動了最好的一輛越野車,將7旬老商人從武漢接到恩施。結果在盤山公路顛簸了8個小時后,老人心臟病發了,最后不得不用飛機轉運武漢急救。
  老人病情好轉后,苦笑說差點要了命。“等到你們路修好了,我一定回來。”
  這個故事的后一段是,前段時間,老人兒子的秘書打來電話,說想過來走走,考察一下。
  周昌發還說了一個好消息,10天前,恩施州到廣東東莞招商,一個利川市就有12億元的大單。
  1月11日,一輛運煤列車從恩施咸豐縣開往武漢。山里的煤炭、鐵礦等資源被運送出去,轉化為財富。
  “連恩施的房價都上漲得厲害,一個月內每平方米已經平均漲了好幾百元。”一個出租車司機說。
  站在恩施火車站的廣場上,可以看到一個個新樓盤。周昌發說,很多人晚上排隊去搶購,很多樓盤在幾個小時被搶購一空。“這些房子以前是很難賣出去的。”
  恩施的幾條新大道,正在忙著施工,道路由此前的2車道,變為4車道。周昌發說,要考慮到經濟的快速發展。
  請記住逝去的建設者 
  火車在巴東野三關鎮高陽寨隧道處,鳴響了喇叭。
  一個叫楊富榮和一個叫劉寧寧的大學生,已經很少有人記起,他們再也聽不到喇叭聲。
  和他們一樣,80多個建設者和過路人,永遠留在宜萬鐵路的崇山峻嶺中。墓碑前枯草萋萋。
  2006年1月21日,一場突泥突水事故,在短短15分鐘之內,淹沒了將近3000米長的馬鹿箐隧道。經過緊急查點,11個工人被困在大山黝黑的泥漿深處。
  搶險,在鵝毛大雪中進行。
  最先發現的一位遇難者叫胡高情,他被掛在工程車上,手中抓著鋼釬。在移開他的身體時,人們不得不掰斷他的手指。
  10月份,又陸續找到了8位死難者,其中一人靜靜地趴在挖掘機操作臺上。
  楊富榮和劉寧寧是最后被找到的遇難者,他們從渭南鐵道技術學院畢業,都只有20多歲。
  “讓我們記住這些為工程逝去生命的建設者。”宜萬鐵路建設指揮部副總指揮朱鵬飛提起往事就語調沉重。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