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業兩年內5次集體提價
2011-11-3 23:45: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誰先漲價誰先死,誰不漲價誰等死。”這是近年來快遞行業一直流傳著的一句玩笑話。不過,從中也不難看出,“漲價”已成為快遞業普遍關注的問題。近兩年內,快遞行業的集體漲價已高達5次之多。于是不少市民質疑,快遞業到底面臨著怎樣大的壓力,才會如此頻繁地漲價呢?
【回顧】
快遞兩年內5次集體漲價
《揚州晚報》記者查閱相關資料后獲悉,從2009年11月底至今年,快遞行業已經陸續掀起了5次集體漲價潮。
2009年底,北方的大雪令郵路阻塞,申通快遞因為倉庫“爆棚”而率先調價并引發了其他快遞漲價潮;2010年春節前后,又因為過年的“快遞荒”,中通速遞帶頭提價,于是第二輪漲價潮沖擊著快遞業;到了2010年10月底,國內汽柴油價格再次上調,各快遞公司迫于經營成本壓力,在圓通速遞的帶領下,掀起了第三波漲價潮;至于第四輪漲價潮,則是今年3月由順豐速遞以“成本增加”為由帶動而起;今年9月,曾經帶動第三輪漲價潮的圓通快遞再次對營運成本重新核算并率先提價,從而掀起了最新一輪的提價潮。
據了解,正在上演的第5輪快遞漲價潮中,國內民營快遞的“老大”順豐以及“四通一達”中的圓通、中通、匯通和申通這四家大型快遞公司已經全部完成了提價,僅有韻達快運仍按兵未動。
【追問】
為何頻頻漲價?
成本上漲提高服務質量
在采訪中記者發現,除了因為“爆倉”和節假日用工荒而造成的提價外,各快遞公司的理由幾乎如出一轍:管理成本、運作成本、人力資源成本及燃油成本和職工保險等多種因素帶來的壓力。
對此,一位快遞公司的工作人員解釋,對于快遞這個常年“在路上”的行業來說,油費成本很高,而近兩年來燃油成本一直上漲;其次,員工的工資水平不斷上漲,同時也要求企業規范對員工的社會保障與福利,這就勢必要加大投入。而且根據國家郵政局的規定,快遞企業春節不能放假,企業必須為“三倍工資”買單。“以前送件工的工資多是1200元一個月,可現在1500元一個月都招不到人。”此外,買地、租倉庫的成本一路飆升,也給快遞公司的正常運營帶來不小的壓力。
同時,也有快遞公司表示,漲價也有部分原因是為了提高服務質量,如順豐速運,就為每個快遞人員配備了掃描槍,貨物能否寄往目的地,需要幾天等信息當場就能搜索。還有的快遞公司為了留住熟練工,常會打出“加薪”牌,而這筆錢自然就轉嫁到了快遞費上。
漲幅為何不大?
要考慮到客戶的承受能力
雖然近年來快遞公司漲價頻繁,但是就在一次次的漲價中記者發現,幾乎每家快遞公司的漲價幅度都很有限,一般維持在1元錢左右,最高也不會超過2元。
就在最新一次漲價潮中,圓通對文件類快件在原價基礎上上調了每件1元;物品類快件在原價基礎上每公斤價格也上調1元;順豐速運在揚州地區則是按照首重增加2元漲價,將全國范圍內的平均調幅控制在2%—4%之間;申通快遞則按照省內快件每票在原來基礎上上調1元,跨省快件每公斤在原來基礎上上調1元的規定調價……
對于價格的小步快跑,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快遞費用本來也就是十多元錢,一下子漲得太多,客戶肯定不能接受,而1元錢左右的漲幅,在客戶的接受范圍內。“一般我們手頭的客戶分為兩種。一種是長期固定客戶,一種則是普通散戶。對于長期客戶來說,他們不會因為我們公司提高了塊把錢而換一家陌生的快遞公司或快遞員。而對于普通散戶而言,其實大部分快遞的價格都差不多,他們也不會為了區區一兩塊錢而計較。”
【揚州情況】
漲價行為大多針對“生客”
雖然近兩個月來,多家快遞公司在官網上陸續宣布漲價,但是記者聯系了各家快遞公司的揚州分公司后獲悉,也有個別快遞公司的漲價行動并未波及揚州。而且對于同一地區的不同客戶而言,即使漲價也是主要針對“生客”,對于老客戶或是郵寄量大的客戶,還會按照舊價格收費。
“快遞漲價是需要一定過程的。先是總公司宣布提價,然后各個大城市里的分公司開始響應,最后才輪到二三線城市的分公司最終落實。”一名快遞人員解釋,有時還會根據各個地區的實際運營情況,由各分公司來自主決定是否真正需要漲價。
同時,對于快遞漲價“只漲生客,不漲熟客”的現象,這位快遞工作人員也并不否認。“其實每個業務員都有議價能力。只要按照原價不虧本,我們就很少會對熟客漲價。除非實在不行,就漲一點點。因為熟客幾乎都是走量的客戶,對他們而言,我求的就是薄利多銷。但對于一年只寄幾次東西的‘生客’,我就會按照公司漲價后的新標準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