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濟形勢分析

為冶金礦山減稅鼓與呼

2010-9-4 0:33: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本報研究員 楊延齡
    冶金礦山稅負沉重問題已引起廣泛熱議,財政部等部門已開始考慮此問題,使這項利國利民的大事有望得到解決。
稅負沉重礦山舉步維艱
    目前,國內冶金礦山綜合稅負率已達25%,這對于建設周期長、資金投入大、勞動強度高、盈利能力低的冶金礦山來說,且不說與國外同類礦山相比,即便與國內其他行業相比也算較高稅負行業。
    冶金礦山面臨著淺部開采漸入枯竭、深部開采投入不足的尷尬局面,致使國內鋼鐵企業不斷擴大國外礦石的采購量,同時也擴大了國外礦石巨頭的盈利空間和獲得高額利潤預期,而國內鋼鐵企業自備礦山在企業內部考核中基本處于虧損狀態,需要其他環節背負,這也是鋼廠采礦不如買礦的主要原因。
    由于投入不足,成本高企,礦山采剝失調,維簡費用欠賬,棄貧就富現象普遍,更加劇了資源獲取能力的不足。盡管國內黑色礦山固定資產投資逐年增加,2007年達到創記錄的427億元是2003年的8.5倍,一批新增資源陸續開發,但國內鐵礦床勘探深度平均為500米的現實,開采難度增加,探明品位集中在較貧的30%,利潤相對不高,隨著礦石市場的波動,如不加大政策吸引力度,風險還是需要著重考慮的,很難保證國產礦的持續穩定增長。
遠交近攻境內外應并舉
    海外開礦自主掌控資源,是打破三大巨頭資源壟斷和保證資源安全的重要手段。為此,以資源采購的多元化為先導,大力推進有條件企業走出去海外辦礦措施,并在各地取得進展,其中非洲除前期的銅錳等資源外,鐵礦資源的投資也正在加大。但是,在躍躍欲試的同時還應考慮到政治與貿易壁壘以及勞資關系,還有我們開展跨國運作的能力,與此同時,還要考慮運距和運輸條件與成本,特別是冶金礦產品國際國內市場價格變化因素,勞師遠征,搬運回國綜合成本能否比國內市場價格有優勢,比三大礦山售價有優勢,能否抵御住價格波動風險的沖擊等。
    那么,打破三大巨頭壟斷的重要舉措就是立足國內礦山的供給能力的提高,這是根本。合理的結構應是國內為主,國外為輔,起碼是平分秋色,而不是目前連四六開的局面都保不住。
前車之鑒扶助中加強管理
    開發礦業,扶助礦山,擺脫高度壟斷的國際礦石供應商控制,改變對國外鐵礦石的進口依存度過大局面,已成為上下共識。有關減少礦山稅負的訴求主要圍繞減少礦山資源稅與減免生產環節增值稅兩個方面。為此,疑問也就此提出:
    一是給了礦山較優惠政策,會不會又出現幾年前發生的亂采亂挖,甚至倒賣礦山礦權的亂象呢?的確,前幾年開礦中教訓不少,政策傾斜后若不加引導與規范,亂象肯定還會重演,所以政策配套的同時加強監管調控乃重中之重,在完善政策法規的同時堅持礦山“招拍掛”等有效措施,并制定更嚴格的開采程序與轉讓程序,抑制投機與腐敗。同時,鼓勵與引導鋼鐵企業從戰略高度,形成采選一條龍規范管理,引用國內外礦山,特別是國有大型鋼鐵企業對礦山管理的先進經驗與管理做法,進一步提高我國礦業生產的整體水平。二是國家給了礦山政策后得到優惠的大多是中小鋼廠?的確,相比大型特大型鋼廠許多地方鋼廠進口鐵礦石數量少些,國產礦使用比例相對大些,但可能調整的政策要落實到礦山生產企業,在國內9億噸鐵礦石產能中鋼廠自有礦山產能占有相當大的比例,在新增5000萬產能中,河北鋼鐵、太鋼、包鋼、鞍鋼、馬鋼、武鋼、首鋼、唐鋼等國有大型鋼廠也占絕大多數。此外,國內自有礦山的大鋼廠也占多數,礦山政策的落實肯定給鋼鐵企業帶來好處。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