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運會食品安全如何實現
2010-9-27 10:58: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在本屆亞運會食品安全保障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下,廣州市如何令食品安全萬無一失
文/《瞭望》新聞周刊記者陳冀
在近期金浩茶油“致癌門”、小龍蝦致哈夫病等食品安全事件頻發之際,廣州市誓令亞運會食品安全萬無一失。
廣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局長張建華告訴《瞭望》新聞周刊,該市工商系統已經建立五大保障機制,以應對亞運會食品安全“前所未有的壓力”——據初步統計,本屆亞運會有45個國家和地區的過萬運動員參賽,并涉及比奧運會還多的伊斯蘭國家運動員。
顯然,廣州市的做法對中國日常的食品安全保障亦有借鑒價值。
據張建華介紹,這五大機制包括:
第一,建立專門領導機構保障亞運會食品安全。廣州市工商局系亞運會食品安全最主要的監管部門,該局已成立由局長牽頭的亞運保障工作領導小組,下設8個分項專責工作組,形成“行政主管負總責、分管領導具體抓、各責任層級齊抓共管”的工作機制,并形成多項具體細化的工作方案。
第二,網格化監管,覆蓋賽區經營戶。廣州市工商局副局長莊振東表示,為實現對食品業主的動態巡查監管,該局利用信息化技術將企業注冊登記相關信息生成二維條碼,打印在營業執照的特定區域。段管員巡查時掃描二維碼就可讀取信息,實時錄入巡查結果,并可自動識別信息真偽。目前,廣州市共劃分1083個責任片區、配置1183名段管員,基本建立起全方位、立體式、法制化的網格化服務監管體系。
第三,源頭監管,給每件食品裝上GPS。廣州市工商局自2007年起,將全市市場流通的食品信息、生產商、零售商等相關信息集中,至今已保存更新各類食品經營主體錄入的電子臺賬數據430萬條,涉及包裝食品數量10萬余種!斑@相當于給每件食品裝上了GPS定位系統”,莊振東說。據其介紹,執法人員可通過現場讀取食品生產企業名稱等條碼信息,跟數據庫信息進行初步比對,追溯食品來源,一旦發現問題,可通過系統對問題數據進行匯總分析,及時向各單位發布預警通知!斑@就實現了食品去向清、經營品種清、索證索票清,入市食品‘來有影、去留蹤、可追溯、促規范’。”
第四,多維度檢測體系及時曝光問題食品。廣州市已經形成委托送檢、快速檢測、企業自檢、市民監督相結合的多維度檢測體系。該市95.7%的農貿市場和104家超市在亞運會前期都已建立起食品安全檢測室和食品自檢制度;該市設立1548個紅盾服務維權工作站,將消費者反映的食品質量問題及時反饋到工商部門;借助13臺食品安全監測車和161個食品安全監測箱快速檢測排查質量問題,有針對性地組織常規監測,及時進行信息歸集、分析評估和風險控制。
據廣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消費者權益保護處處長張偉建介紹,為保障亞運食品安全,今年該局對檢測費用的投入由300萬增加到600萬。一旦經檢測發現不合格食品,立即通過食品安全監管系統下達到各分局、銷售企業,2小時內問題食品即可被清查完畢。
第五,全過程、無縫隙監控亞運食品物流配送。據介紹,整個亞運食品物流配送涉及廣州10區、2市以及3個協辦城市的53個競賽場館、19個獨立訓練場館、基地和眾多非競賽場館。從配送規?,僅亞運城板塊預計賽時食品原材料總重量就約需5300噸,場館板塊約需3916.1噸,數量規模十分巨大。為此,廣州市工商局專門制定《亞運食品物流配送安全保障管理辦法》,并通過駐點、定員、定崗的監管措施,派出350名人員在農產品生產基地、食品生產加工企業、商場超市、物流配送企業、亞運城市、競賽場館及運動員酒店等場所,對亞運食品物流配送實行全過程無縫隙監控。
本刊記者獲悉,截至目前,廣州市流通環節亞運食品安全保障工作進展良好,涉及賽區內外的51家批發市場,697家農貿市場,977家商場、超市以及40051間食雜店已全部建立食品索證索票和進貨臺賬制度。
但一些業內人士告訴本刊,目前亞運食品安全保障仍存在一定問題。
比如,基礎資源如何打破部門障礙實現共享。中國目前“從農田到餐桌”的食品安全鏈條,其監管是分環節、分部門的,質監部門主要監管生產領域,工商部門主要監管流通領域。由于食品安全問題往往在流通環節集中爆發,而工商部門要盡快追溯問題食品的來源常要借助質監等前端環節已建立的相關信息,但常常會因部門界別被拒絕利用相關信息。
又如,亞運食品安全保障缺乏舉國戰略。廣州市亞運食品除本地供應外,很多由外地流入。如廣州市的屠宰上市生豬70%由外地調入,既有養殖場集中養殖的“基地豬”,也有農戶散養的“百家豬”,來源復雜分散,質量參差不齊。廣州市工商局曾就外地食品的安全監管問題發函至各地相關部門希望得到支持配合,但往往得不到積極響應。張建華認為,亞運會是中國人舉辦的亞運會,應實施舉國戰略,尤其在保障食品安全上應打破行政區域界限,實行全國一盤棋。
再如,監管力量不足。據統計,廣州市有各類市場經營主體75萬,各類市場2000個,每個市場至少有100戶經營戶,食品經營戶就有1萬多戶,而一線工商工作人員不到2000人,監管力量較為緊張。張偉建建議,亞運期間,為應對突發事件等特殊情況,希望能借鑒奧運會的經驗做法,必要時為舉辦地調集各地監管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