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隆起四大“黃金經濟帶”驅動產業結構升級
2010-9-26 0:59: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新華社信息沈陽9月25日電(記者王曉明 石慶偉 范迎春)廣袤肥沃的東北黑土地上,從南至北正在隆起四大“黃金經濟帶”:遼寧沿海經濟帶、沈陽經濟區、長吉圖先導區、哈大齊工業走廊猶如四條巨龍騰空而起,成為拉動東北經濟加速開放發展和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新引擎。
到2015年,吉林省高速公路通車里程將達到4500公里,總量翻一翻以上。吉林省委書記孫政才日前表示,努力實現到2020年長吉圖區域經濟總量翻兩番以上的目標。吉林省干部認為,從長春到吉林再到圖們,首先應加快推進長吉一體化,形成區域發展“雙蛋黃”,帶動了四平、遼源等20多個中小城市圍繞長吉確立各自的產業分工,形成共榮共生、水乳交融的城市群。目前,吉林北部工業新區、蓮花山生態旅游區、中新(吉林)食品區生豬養殖產業化等一批發展項目紛紛啟動。
全長1443公里的遼寧濱海路,將連接遼寧沿海6市21縣區和25個港口,貫穿了遼東半島沿海經濟區、遼寧中部城市群和遼西沿海經濟區。遼寧省發改委副主任周喜鼎表示,遼寧沿海經濟帶發揮東北地區出海通道和對外開放門戶的作用,全面參與東北亞及其他國際區域經濟合作。據遼寧省政府提供的數據顯示,遼寧已確定開發面積約701平方公里沿海經濟帶,重點建設造船、石化、先進裝備制造業等方面。包括大連、丹東等6個沿海城市所轄行政區域,圍繞大連長興島臨港工業區、營口沿海產業基地等“五個點”,海濱公路“一條線”,至今已吸引437個投資項目,總投資額達到1265億元,葫蘆島、綏中和大連金州等地,原來一些少見人煙的荒灘如今已成為眾多投資者角逐的熱土。
沈陽經濟區以沈陽為中心,100公里半徑范圍內覆蓋了包括鞍山、撫順、本溪等8市,是我國罕見的以工業為主的大中城市密集區。位于同日本東京、韓國首爾、蒙古國烏蘭巴托、俄羅斯伊爾庫茨克幾乎等距離的輻射線上,獨占這一地區的中央區位。成為繼上海浦東、天津濱海新區等七個地區后,國務院批準設立的第八個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也是我國唯一一個以新型工業化為主要內容的試驗區,2009年地區生產總值接近1萬億元。
目前,在沈陽經濟區,各城市之間的新興產業發展定位清晰,錯位競爭態勢形成,產業互補明顯。2007年以來,8城市先后赴香港、長三角及珠三角等地開展聯合招商,沈撫、沈本等5條重點產業帶和10大產業集群建設加快,涌現出本溪藥園、鐵嶺專用車產業園等一大批產業集群。目前正加速推進人口管理、交通、產業集群等九個方面的一體化進程。沈西先進裝備制造、沈陽航空制造等十個主業突出、優勢明顯的重點產業集群,已具備較強的競爭力。
今年9月9日,位于京哈高速公路哈爾濱南大門的哈爾濱龍運物流園區正式投入使用,是“哈大齊”工業走廊首批啟動項目之一。園區一期投入運營后,將為地方每年增加2億元左右的稅收,在園區及周邊地區形成以物流業為主導的區域性現代物流產業集群,輻射帶動哈爾濱南部地區。從2005年開發建設到今年6月末,工業走廊累計啟動建設29個園區,開工項目1044個,竣工投產項目696個,完成投資840億元。
“東北四大經濟帶異軍突起、飛速發展的同時,相互間的協作配合也日益緊密。”長春市市委書記高廣濱說,早在2007年,長春市就提出了建設長東北開放開發先導區的構想,該區域位于哈大經濟帶中部,南連沈陽城市圈,北接哈爾濱城市圈,對東北區域經濟起到連接和帶動作用,有利于加快東北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目前長東北核心區建設大幕已經全面拉開,大投入、大建設、大發展成為長東北開發建設的最強音。目前,規劃總面積1200平方公里、總建設面積448平方公里的先導區建設已經啟動,正在積極籌劃和推進東北亞國際商務區、東北亞總部基地、長春內陸港區、空港服務城等項目建設,努力把長東北開放開發先導區建設成為長吉一體化的經濟發展隆起帶,形成以產業發展為龍頭,工業總產值達萬億元,人口近200萬的多功能、外向型、現代化新城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