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捷:對接“兩型”建設轉變流通方式
2010-9-11 14:24: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轉變商貿流通發展方式,培育資源節約和環境友好的產業結構、增長方式、消費模式,是建設“兩型社會”的內在要求與必然選擇
現代商貿流通業作為國民經濟的先導部門,對引導生產、擴大消費具有重要作用。積極轉變商貿流通發展方式,培育資源節約和環境友好的產業結構、增長方式、消費模式,縮短流通時間,提高經濟運行的效率,既是商貿流通業本身現代化發展的需要,也是踐行科學發展觀,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建設“兩型社會”的內在要求與必然選擇。
合理規劃布局城市商業網點,避免商業資源的閑置和浪費。城市商業網點的布局,事關商貿流通業的整體發展,事關“兩型社會”的建設。商貿流通業發展滯后與布局不合理,會造成先導作用得不到發揮,影響其他產業的發展以及居民生活需求的滿足;盲目發展與過度開發,則會造成商業資源的閑置和浪費,導致惡性競爭,市場秩序混亂。要重視城市商業網點規劃,合理布局城市商業網點,重點在三個方面下功夫:一是要從體現城市特色,提升城市品位和綜合競爭力出發,在長株潭布局一批現代化的流通設施,如城市流通綜合體、一站式大型購物中心(SHOPPING MALL)、大型品牌折扣店、主題購物公園。二是從建設大市場、發展大貿易、搞活大流通,服務與引導大產業出發,發展壯大一批過百億的商品市場集群、物流園區和大型的物流配送中心,搞好占地1700平方米的長沙馬王堆農產品批發市場的搬遷建設,將其打造為中南地區最大的農產品批發市場和物流中心。三是立足利民便民和擴大消費,搞好社區商業網點的布局,促進“便利消費進社區、便民服務進家庭”。
發展循環經濟,建設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加強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建設,是合理開發利用“城市礦藏”,緩解資源約束矛盾,從源頭治理污染的需要,也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發展循環經濟和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必然要求,更是構建“兩型社會”的有效途徑。為此,一要充分發揮長沙和汨羅市作為全國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建設試點城市的示范帶動作用,按照“布局合理、方便居民、培育市場、規范管理”的原則,加大我省城鄉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建設。二是發展舊貨市場特別是二手車和閑置設備市場,做到物盡其用,節約資源,減少垃圾和污染物的排放,保護環境,促進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三是合理布局報廢汽車和家電產品回收拆解企業,規范報廢汽車和家電產品回收拆解市場。
發展新型業態,構建高效、便捷、節約資源的新型流通模式。在建設“兩型社會”的背景下,要加強流通企業信息化建設力度,促進業務流程和管理過程的信息化;要整合資源,構建城鄉兩個商貿流通綜合服務體系。在現有家政服務網絡平臺基礎上,拓寬服務領域,進一步利用信息化手段,在長沙等地率先建立城市社區現代生活綜合服務平臺,促進行業信用體系建設,打造城市便民的安全消費、放心消費、便利消費環境;要整合農村鄉鎮政務、農民電子商務活動以及農產品供求信息資源,構建為三農提供政務、商務、農產品信息服務的農村綜合服務平臺。
推進“農超對接”,構建少環節、低損耗、可追溯的農產品現代流通體系。在“兩型社會”建設中,實現商貿流通業方式轉變的一個重要途徑,是建立“農超對接”新模式,逐步加大農產品直采力度,加快農產品的流轉速度,實現大部分農產品“早上在田里,中午在店里,晚上在桌上”的目標。加快構建“農超對接”新模式,一是要支持步步高等大型流通企業加大生鮮賣場特別是縣級賣場的建設力度,提高生鮮產品的經營面積,建立農產品直采體系;二是要大力培育農村專業合作組織和農村運銷大戶,加快農產品基地建設,開展標準化生產,進行分揀包裝加工,培育農產品品牌,建立質量安全快速檢測系統和可追溯系統;三是要加大農產品冷鏈物流的建設力度,建設從產地預冷、運輸、加工配送到消費終端的全程冷鏈系統。
倡導綠色消費,培育文明、節能、低碳的環境友好型消費模式。形成健康文明、節約資源的綠色消費模式,是加快建設“兩型社會”的重要舉措和迫切要求。要加大宣傳和政策引導力度,充分發揮流通服務業的引導作用,倡導科學合理消費,在全社會形成節儉、合理、適度的消費理念和文明、節約、低碳的綠色消費行為。 (作者系省商務廳黨組書記、廳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