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供應鏈的運作上具有競爭力
2010-8-25 20:17: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美國著名的商業奇才、通用電器公司的總裁杰克.韋爾奇曾說:“如果你在供應鏈運作上不具有競爭力的話,就干脆不要競爭” 。
供應鏈是用過程觀對企業活動的一種描述,即企業從最初獲取原材料到轉換成最終產品、直至交付給最終用戶的整個由若干“供”―需”環節有序鏈接起來的生產、銷售過程。
供應鏈管理則是對供應鏈所涉及組織的集成和對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的協同,以滿足用戶的需求和提高供應鏈的整體競爭能力。
供應鏈計劃軟件SCP包括決策流程和分析工具、預測算法、數據過濾工具和其他決策支持技術,幫助企業找到未來行動的各種方案,并挑選出比較好的甚至是最好的方案來支持決策。
供應鏈管理可以抽象為:
管理活動:生產、采購、發運或倉儲
管理資源:人、設備、物料、資金
決策變量:連續變量(如:任務的開始時間)、離散變量(如:物料的數量)、二元變量(如:是/否、去/不去)
決策目標:成本、時間、路徑、優先級
約束條件:權值(硬約束、軟約束)、類型(需求、物料、設備、順序…)
在產業鏈條上開展供應鏈管理要涉及到所有參與企業和諸多業務環節,其復雜程度要比在單個企業內實施供應鏈管理難得多,牽涉到從企業間的合作關系、文化的融合、利益的分配、業務流程的銜接、系統的集成、數據的傳輸與轉換等諸多問題。因此,企業必須先要有清醒的認識,再做整體規劃和目標,按部就班展開實施,進而發揮供應鏈管理價值的最大化。供應鏈的發展路線表:
部門集成階段企業集成供應鏈階段供應鏈網絡階段
供應鏈計劃在各獨立職能部門內進行供應鏈計劃;
信息缺乏橫跨企業的標準,可視性有限,供應鏈計劃的效率低下。關注業務流程變革;
由于企業內信息的標準化供應鏈效率得以提高;
集成的供應鏈計劃、需求預測、計劃與調度。協同計劃;
把企業計劃流程擴展到企業之外,包括簽約制造商、主要客戶和供應商。
供應鏈執行基于獨立部門的供應鏈執行,通常是被動反應;
決策通常由部門經理及其主要助手制定。 集成的跨部門決策,仍主要屬于被動反應模式;
有限的協作。決策由企業內最適當的管理層制定;
更高比例的協同、預見性決策。
企業職能化的運營在新的無線化的商務模式下變得愈發的集成化,在企業共同的目標下,部門間協作(coordination)使得實際業務操作分散化。企業間協同的意義在不斷地體現和升華,在企業實力范圍內的供應鏈的網絡化運作,戰略的協同將會是供應鏈發展的明顯的趨勢和方向。而標準化、集成化的應用技術將會是供應鏈管理發展和存在的應用基礎。SCM從整個市場競爭與社會需求出發,實現了社會資源的重組與業務的重組,大大改善了社會經濟活動中物流與信息流運轉的效率和有效性,消除了中間冗余的環節,減少了浪費,避免了延誤。
簡言之,進行供應鏈管理,就是要優化和改進供應鏈活動,供應鏈管理的對象是供應鏈的組織(企業)和它們之間的“流”;應用的方法是集成和協同;目標是滿足用戶需求,最終提高企業的整體競爭能力。
作者曾永紅 系第六屆北大CIO班學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