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供應鏈論文

供應鏈立體整合方能解中國物流貿易逆差

2010-8-14 1:24: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目前我國海運貨代外資占70%以上,有些地區高達90%,航空貨運國際市場被外資占80%以上……而一些沒有統計的市場,如供應鏈與物流咨詢、外貿供應鏈金融等尚無明確數據的領域,毫無疑問是外資主導。中國制造企業如何改變供應鏈任人宰割的被動?中國物流企業如何突破這種外資壟斷局面?
    商務部在今年4月給了我們一組不好看的數據,在我國長期產品貿易順差之下,我國服務貿易卻長達18年逆差,而且服務貿易逆差額度是逐漸增長的。而其中逆差最大的是運輸服務業(主要在物流領域)。中國不是已經有中遠集團、中海集團、中外運-長航集團三大龍頭企業了嗎? 

    是的,但相對于我國數額巨大的物流服務需求量,我們三巨頭的運力不過九牛一毛;相對于外資班輪在中國遠洋運輸市場的份額,我們三巨頭的份額不過九牛一毛;相對于日歐綜合物流企業的供應鏈控制能力,我們三巨頭更多是運輸打工者。根本原因是什么?差距在哪里? 

     也許,談論中國物流業所有問題,都需認清我們的經濟發展階段性歷史問題。中國現代物流起步晚,市場化不充分,產業集中度不高。上世90年代初,我國開始發展外貿,核心是出口加工貿易。但豁然打開國門,我們連集裝箱班輪都沒有,出口進口都沒有腿。這這種情況下,中國外貿被安了外資物流的腿: 

    按照國際慣例,出口貿易應該按照CIF或C&F條款,出口方指定運輸、貨代等物流商,但因為我們無船可指定,就被迫使用FOB條款,由進口方指定物流商。在進口貿易中,按照國際慣例,我們本應根據FOB條款指定物流商,但我們無合格物流商可指定,只好根據CIF或C&F條款,讓對方指定物流商。由此,產生了無論中國進口還是出口,都由外方指定物流商,這也形成外資貿易、生產、海運等企業的戰略捆綁,構筑了供應鏈的銅墻鐵壁。遺憾的是中國并沒有及早補上短板。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我們的外向型經濟(出口加工)的核心“以產為綱,以量為先”。導致產業經濟結構的失衡,造成工業生產和物流服務的腿不匹配。 

    而外資也壟斷我國貿易物流市場,如在華南物流市場,歐洲傳統物流巨頭馬士基一家曾壟斷近30%遠洋海運份額,遠超中遠、中海、中外運的三家份額之和。而新興的日韓等物流巨頭,也通過產業鏈聯合圍獵壟斷我國新興物流市場——如商船三井、日本郵船壟斷我國的汽車物流市場和能源礦產物流市場。這是一種隱蔽的圍獵,日本財團通過參股滲透中國能源礦產的上家(比如巴西和澳洲的三大礦石企業),間接拿下海運物流業務,造成進口鐵礦的中國鋼鐵企業不得不與他們簽定運輸合同,而且一簽就是20年至30年的戰略捆綁。這樣中國海運及物流企業只能做分包商,爭食日歐海運巨頭扔的面包渣?赡懿幌嗷r格血拼,可能還搶不到。 

    而在這種自相殘殺中我們弱者愈弱,而外資強者愈強。目前我國海運貨代外資占70%以上,有些地區高達90%,航空貨運國際市場被外資占80%以上……而一些沒有統計的市場,如供應鏈與物流咨詢、外貿供應鏈金融等尚無明確數據的領域,毫無疑問是外資主導。 
  
    中國制造企業如何改變供應鏈任人宰割的被動?中國物流企業如何突破這種外資壟斷局面? 

    從環境層面看:去年,中國《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已經出臺,但該規劃的實施前提是我們有一個能統籌協調的政府部門,而當前,國內物流業的統籌管理讓物流人失望:原由國家發改委牽頭的現代物流部際聯席辦,力度遠遠不夠,交運部、工信部、鐵道部、商務部等,尚在綜合物流政策建設上協調不足,截止目前還沒見到明確的振興規劃細則。另外,整個行業需要強化沿著區域經濟、產業經濟的脈路去整合大量中小企業。整合未必讓中小企業消失,整合還可以把中小企業合理安排在區域經濟,專業鏈條的某個環節。正像美國雖有美國郵政、UPS、FedEx三大快遞物流巨頭,但還有7000多家中小快遞,只是這些中小快遞分布在某一區域,或某一服務鏈上,作為龍頭企業的補充,或分包者。值得一提的是,我們的立體交通體系等在逐步發展。各地政府也沒放棄對物流業的扶持。 

    從行業企業看:企業不能等環境,要主動變化。中國物流業的未來還是看企業,看企業家。中國的物流企業和企業家要在學習消化國際經驗中,融會自身發展模式中。當今最值得中國物流企業家們思考的課題,也是產業鏈的整合完善。目前,中遠集團、中外運長航集團都已經開始發展全產業鏈模式,融造船、裝備、海運、貨代、空運等縱向一體化的整合。但恐怕這些還遠遠不夠,縱向一體化建設仿佛修成一個器官系統,要真正成為一個生龍活虎的競爭體,還需要橫向一體化的整合,延伸到與服務相關聯的貿易、金融、信息、咨詢等等領域。這種整合需要縱向的完善,也需要橫向的分工。不能讓一個企業一身多職。例如,中遠集團已經是全球第一大干散貨運企業,而且在造船等領域都很強,為什么河北鋼鐵、寶鋼等中國鋼企不把長期鐵礦石海運大單給他們,而給日韓物流企業,因為河北鋼鐵、寶鋼的客戶,已經被日本三井物產、伊藤忠等貿易機構進行了捆綁。 

    另外,進行中國服務貿易逆差的扭轉,也需要中國工商企業的參與,他們也可能成為這個被動局面的扭轉者,比如五礦集團、中糧集團、天津物資集團,中鐵物資集團這類新型貿易企業,他們也可以從流通環節滲透物流、乃至整個供應鏈。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