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商”品牌要過三關
2010-8-25 0:39: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遼商”正處于興起階段。
借鑒國內先進地區形成商幫群體的經驗,傾聽外地商幫對遼寧的肺腑之言,遼寧要打造“遼商”品牌,還要過三關。
要想形成“遼商”,遼寧省工商界需要迫切解決的一個問題就是抓住商機。南方人說,遼寧人的性格特點是為人豪爽、講義氣。但是,豪爽只是一種表面現象。最起碼在市場開拓、勇于創業上,遼寧人就缺乏膽氣與豪氣,一些商人不敢走出去,怕上當受騙。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遼寧的工商業界應該是哪里有商機就到哪里,不要被自己的思維局限性所束縛。在沈陽創業14年,目前已經落戶沈陽的溫州商人曾昌飚說,在這一點上,遼寧人應該向浙江商人學習。雖然浙江商人的文化程度相對較低,很多著名企業家是農民出身,但是他們沒有官本位思想,敢于實踐、勇于創新,善于打拼出一條適合自己和企業發展的路子。正是這種精神,才使得浙商成為中國市場經濟的早行者和先知先覺者。
第二,遼寧人要過“商道”這一關。什么是商道?那就是只要能賺錢,一分錢也要賺。在浙商代表城市溫州,人們能從一臺縫紉機、擦皮鞋做起,甚至到北方搓澡、補鞋,一點點地完成原始積累。一位浙商舉了一個例子,小小的圓珠筆金屬筆頭,每個僅僅有幾厘錢的利潤,但是浙江人也不嫌利潤微薄,能把它做大。改變好高騖遠的價值觀,遼寧人一樣可以在小商品上干出大買賣。
第三,要用開放的思維壯大自身,不求所有,但求所在。目前,遼寧省的民營經濟對照東南沿海先進地區,總體水平還是相對較低,發展水平較弱。解決這個問題,一方面要通過自身努力獲得發展,另一方面要把思路放得更遠一些,利用外國、外域的資金,通過“攀高枝”的方式開展與外省市強勢企業的聯合,以壯大自身。 (錦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