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大經濟體≠第二大經濟強國
2010-8-10 20:28: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特約評論員 易鵬
盡管在GDP數值上超過日本足以讓中國引以為豪,但人均年收入只有3800美元,這仍然差美國和日本很遠。
近日,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易綱在接受中國媒體采訪時指出,中國實際上已經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這一句話如“一石激起千層浪”,引發國際輿論的高度關注。
即使按照匯率GDP來計算,中國超過日本也是在預料之中。在2009年,如果不是日元升值,而人民幣死盯美元的話,中國的名義GDP已經超過了日本。
伴隨著中國國家統計局在7月初初步核實的2009年GDP數據,中國2009年GDP增長速度為9.1%。這個數據比今年年初發布的8.7%提高了0.4個百分點。也就意味著在2009年——以去年全年人民幣兌美元的匯率平均值計算,更改后的中國GDP總量折算成美元大約為4.985萬億美元。而根據日本內閣府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09年日本GDP總量折合成美元總計5.068萬億美元。據此,兩國的GDP差距進一步縮小,僅為800億美元了。
這個差距在今年上半年看來已經輕松的被跨越。考慮到今年上半年,中國經濟同比增速高達11.1%,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中國經濟2010年全年能夠實現10.5%的增長率。相比之下,日本今年經濟增長率可能僅為2.4%。這意味著,中國從今年第二季度開始就已經超過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到2010年全年結束,只要日元沒有特別意外的大幅升值,中國匯率GDP超越日本,排名世界第二已成定局。
應該說這是中國在國際經濟舞臺的一個重要的里程碑。但面對這種匯率GDP排名世界第二,則需要一種清醒的認知。
盡管中國的GDP在世界即將排名第二,在人均GDP這個更具價值的指標來看,中國還是沒有多少顏面的。
IMF2010年發布的數據顯示,中國2009年人均GDP達到了3566美元,排名世界第99位。而日本排名世界第16名,人均GDP 為39573美元,是中國的10倍以上。即使按照世界人均GDP8000美元來衡量,中國還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45%。
再往里面深入分析一下,中國的人均GDP還存在的嚴重的結構性問題,存在嚴重的“被人均”的現象。
一是存在的巨大的城鄉差距,直接導致占中國大部分的農村人口遠遠不到人均GDP的水平。2009年中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75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只有5153元,城市居民和農民之間人均收入差距已經達到了3:1以上的比例。
二是存在嚴重的行業差距。中國行業收入差距最高與最低的比值在逐年拉大,今年一季度公布的數據顯示,最高的證券業是中國平均的5.9倍,行業收入最高與最低的比例擴大到了11:1。而這種差距約1/3是壟斷因素造成的,雖然壟斷行業的從業人員占的比重很小,但其拉高了中國的平均工資。
三是,中國貧富差距進一步拉大。據最新統計,中國的基尼系數已從改革開放初的0.28上升到2007年的0.48,近兩年不斷上升,已超過了0.5。國際上通常認為,一旦基尼系數超過0.4,表明財富已過度集中。這一數據意味著中國已經成為了世界上貧富差距最大的國家之一。財政部最近有一個關于財產性收入的統計數字顯示,10%的富裕家庭占城市居民全部財產的45%,而最低收入10%的家庭其財產總額占全部居民財產的1.4%。由于財富被少部分人所擁有,大部分中國人的人均GDP排名可能還在世界150名以后。
四是,存在嚴重的區域發展不平衡。1999年,東部地區人均GDP為10732元人民幣,西部地區為4302元人民幣;到2005年,東部地區人均GDP為22200元,西部地區為8970元。6年間,東西部人均GDP差距由6430元擴大到13230元,增加了1倍多。而中西部地區集中了中國更多的人口。
看到這四方面的情況,我們可以清晰的得到一個認識:盡管中國匯率GDP已經排名世界第二,但對于大多數中國人而言的人均的財富可能遠遠落在世界的100名之后。甚至有可能還低于建國前中國人均在世界的排名。
當我們看到這個結論的時候,我們有必要對這個“世界第二”保持冷靜的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