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倉庫”的發展與展望
2010-7-24 12:22: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上海煜宸建筑設計有限公司蔣小軍
自20世紀90年代初期,西方國家的企業界及物流學術界就提出綠色物流的概念,綠色物流是指以降低對環境的污染、減少資源消耗為目的,利用先進物流技術,規劃和實施的運輸、儲存、包裝、裝卸、流通加工等物流活動。
儲存在物流系統中起著緩沖、調節和平衡的作用,是物流的一個中心環節,儲存的主要設施是倉庫。現代化的倉庫是促進綠色物流運轉的物資集散中心。綠色倉儲要求倉庫布局合理,節約能源。
據調查,我國物流園區(基地)目前已經發展到近500家,出現了貨運服務、生產服務、商貿服務和綜合服務等多種類型的物流園區,形成了不同物流需求與多種服務方式有機對接的平臺。正是由于建設規模大、涉及行業廣,物流園區倉庫的節能減排問題顯得至關重要,并且也是“綠色物流”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目前我國在綠色倉庫的建設水平和研究方面還處于起步階段,與國際上先進技術國家在綠色倉庫建設觀念上、政策上以及技術上均存在較大差距。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思想認識的不足
全社會綠色倉庫建設理念淡薄,綠色倉庫的思想還沒確立,各級政府對其重視程度遠遠不夠,企業片面追求局部效益和短期經濟效益,忽視倉庫建設和使用對環境的負面效應。
政策體制的不足
在制度執行思路上,當前我國綠色倉儲制度的執行手段仍然過分依賴行政強制性推動,沒有很好發揮制度監督和引導性作用。由于我國特殊的文化傳統和國情背景,政府在許多方面都扮演著重要角色,在綠色倉儲的發展過程中,這種主導性作用依然非常明顯,消費者的意向、建設方的決策,甚至技術的產業化發展都與政府的政策導向有著密切的關系。因此,政策和制度是當前中國綠色倉儲發展在操作層面上,首先需要解決的問題。
基礎設施的不足
近年來,盡管我國的物流基礎設施有了較大的改善,但與我國經濟與物流產業的發展要求相比,與發達國家相比依然存在較大的差距。物流設施結構不盡合理,不能發揮現有物流設施的效率。倉儲設施落后,庫容體積小而分散,各種綜合性貨運樞紐、物流基地、物流中心的建設發展緩慢。物流中心的經濟效益不高,存在著嚴重的資源和人力的浪費,違背了綠色物流節約能源的原則。
技術推進的不足
相關機構所做得一項調查顯示,不同群體對綠色倉庫建設推進障礙的認知也會有所不同。以建筑師群體為例,認為主要障礙來自設計周期太短的占13.61%,認為設計費用太低的占4.76%,對相關設計原理仍然缺乏了解的占12.93%,覺得設計過程煩瑣的占11.56%,認為需要進行過程跟蹤有些力不從心的占6.12%,而認為最大障礙來自沒有成熟的綠色建筑技術支持、由于成本太高無法說服甲方、缺乏政府政策支持的則分別占到了17.69%、15.65%、17.69%。由此可見,出于建筑師群體自身的困難并不是影響綠色建筑發展的主要障礙,而恰恰是技術支持、政策支持、甲方的認可等三個外部性因素(總比例超過5成,達到51.03%)成為制約建筑師進行綠色建筑操作的主要因素。
標準規范體系的不足
眾所周知,綠色倉庫認證體系的建立,對于物流園區的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目前在我國開展物流園的建設過程中,主要依據是環保部門對相關項目的規定,而尚未啟用有綠色建筑的明確指標或相關評估體系。國外一些發達國家則較早建立了綠色倉庫/建筑的認證體系。而在我國的規范標準中,將物流倉庫定義為工業建筑。而目前,我國的綠色建筑的規范標準只是針對民用公共建筑,工業建筑并沒有相應的規范標準,這勢必成為制約綠色倉庫發展的障礙。
綠色物流是我國國民經濟健康、持續發展的條件之一,它有利于提高我國參與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程度,有利于國民生活質量的提高。不論在國際社會,還是在國內的經濟領域和生活領域,綠色物流都以“節約資源、保護環境、保持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目標成為各國實現“可持續發展”戰略的主題和21世紀物流發展的趨勢。倉庫是物流的中心環節,要實現綠色物流,綠色倉庫的建設將是必不可少的。
我們目前正處于經濟快速發展階段,作為大量消耗能源和資源的建筑業,必須發展綠色的建筑,改變當前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的模式,承擔起可持續發展的社會責任和義務。面對全球一體化的發展趨勢,發展綠色建筑是我國的必由之路。